唯真财经

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525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 昨夜美股三大指数再度刷新历史收盘新高,标普 500 指数收涨 0.54% 至 6297.36 点,纳斯达克指数涨 0.75% 至 20885.65 点,道琼斯工业指数涨 0.52% 至 44484.49 点。这主要得益于零售数据增长和失业初请下降的经济信号,叠加财报季超预期表现 —— 约 50 家标普 500 成分股中 88% 的公司业绩超出预期,百事可乐、台积电等巨头财报强劲拉动市场情绪。

(2)具体事件与影响:

  1. ●云计算板块利空:亚马逊证实其云计算部门(AWS)裁员,涉及实体店技术团队及销售部门,应对增长放缓压力。这一动作可能引发市场对云服务行业扩张速度的担忧。

  2. ●高果糖行业利空:特朗普宣布可口可乐将在美国改用蔗糖生产,冲击依赖高果糖玉米糖浆的食品制造业,可能导致相关企业收入下降及岗位流失。

  3. ●自动驾驶板块利好:Uber 与 Lucid、Nuro 合作推出 Robotaxi 项目,计划全球部署数千台无人驾驶汽车,推动出行领域技术升级。

  4. ●半导体板块利好:台积电 Q2 净利润同比暴增 61% 至 3983 亿台币,创历史新高,先进制程收入占比达 74%,受益于 AI 芯片需求爆发。

  5. ●软件与云计算板块利好:甲骨文股价年初至今涨超 50%,从 4 月低点翻倍,创互联网泡沫以来最佳表现,反映企业级 AI 解决方案需求旺盛。

  6. ●新能源汽车板块利好:中概股新能源车企业表现突出,蔚来涨 7.06%、理想汽车涨 6.67%,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 1.23%,叠加 Robotaxi 合作消息,凸显智能电动车市场热度。

  7. ●能源板块利好:国际油价上涨,WTI 原油期货涨 1.75% 至 8 月合约,布伦特原油涨 1.46% 至 9 月合约,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预期。

(3)市场细节:

  • ●科技 “七巨头” 涨跌互现:微软涨 1.2%、英伟达涨 0.95%,但苹果跌 0.07%、特斯拉跌 0.7%,反映资金在高估值科技股中的分歧。

  • ●奈飞 Q2 营收 110.8 亿美元超预期,但盘后跌超 2%,或因市场担忧用户增长瓶颈及内容成本压力。

  • ●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身价近 2600 亿美元,跻身全球第二大富豪,凸显 AI 基础设施投资的财富效应。

(4)当前市场呈现 “经济数据支撑 + 财报驱动 + 技术突破” 的多重逻辑,需关注后续美联储政策动向及全球供应链变化对板块的影响。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大盘微涨,资金持续进场但结构分化

(1)上证指数上涨 0.37%,上交所 ETF 合计净申购 10.64 亿元,为连续第 3 天净申购,8 天内已有 7 次净申购,资金进场趋势明显。

(2)净赎回方面,中证 A500 指数被赎回 8.06 亿元,沪深 300 指数被赎回 7.55 亿元,是赎回最多的两个宽基,显示资金从大盘股和中盘股向其他板块转移。



3. 期指的资金动向: 加空1346手,持有净空单91219手。空头加码,小盘股承压更明显

(1)期指合计加空 1346 手,净空单从 89266 手增至 91219 手,逼近 9.5 万 - 10 万手的中位数区间,空头力量有所增强。

(2)机构操作细节:

  • ●某信减空 976 手(对 IF、IM 减空较多,对 IH、IC 小幅加空);其他主要玩家加空 2322 手(四大品种全加空,IC、IM 加空量最大)。

  • ●结构特征:合计对 IH、IF 加空 45 手,对 IC、IM 加空 1301 手,显示空头更侧重押注小盘股调整,与当日小盘股表现好于大盘股的行情形成对冲。

(3)昨日空头因持仓净空单亏损 9.19 亿元,但当前净空单规模仍足以对冲潜在的股票回撤,短期市场偏谨慎。



4.  钱流向机会:  医药、券商受捧,AI 与军工遭减持

(1)成交额与增长:

  • ●前十 ETF: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香港证券 ETF(513090)交易最活跃,反映港股医药和金融板块关注度高。

  • ●环比增长:港股通创新药 ETF(520880)涨 259%(首位),军工龙头 ETF(512710)涨 220%(次席),但需注意军工板块同步被赎回,短期波动较大。

(2)申购榜(利好相关板块):

  • ●证券公司指数获 7.17 亿申购,香港证券港元指数获 2.6 亿申购(利好券商及港股金融板块)。

  • ●光伏产业指数(3.57 亿)、稀土产业指数(2.05 亿)获资金加仓(利好光伏、稀土板块)。

(3)赎回榜(利空相关板块):

  • ●300 医药指数(-2.38 亿)、中证医疗指数(-1.35 亿)遭减持(利空医药、医疗板块)。

  • ●CS 人工智能指数(-1.58 亿)、云计算指数(-0.56 亿)被赎回(利空 AI、云计算板块)。

  • ●军工龙头指数(-1.51 亿)、中证国防指数(-1.34 亿)同步减持(利空军工板块)。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国常会定调扩内需,消费能被盘活吗?最近政策面动作挺密集,国常会刚开完,把 "做强国内大循环" 和 "新能源汽车反内卷" 摆上重点。这可是 7 月底前级别最高的会了,基本定下月底会议的调子 —— 扩内需要唱主角,而且今天还开了个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座谈会,这个 "全方位" 用词挺少见,看来是要动真格的。

但眼下消费的现状有点尴尬。6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涨了 4.8%,比 5 月回落 1.6 个百分点,没达到预期。细分来看,有补贴的手机、家电这些,刺激效果越来越弱;没补贴的领域更是不温不火。餐饮行业更难,一边要应付 "整治违规吃喝" 的影响,一边被外卖平台的价格战卷得喘不过气,不少店只能薄利多销。最拖后腿的还是房地产,6 月楼市数据惨淡,直接影响了大家的消费信心。

核心矛盾很明显:大家手里的钱没怎么多起来,花钱自然谨慎。现在居民储蓄意愿还在高位,想让消费活起来,得先解决 "钱袋子" 问题。工资能涨点是最实在的,房子和股市这些资产能稳一点也很重要 —— 毕竟谁也不想看着自己的房子贬值、股票被套,那样更不敢花钱了。

其实成为消费大国,不只是为了短期拉动经济。长期来看,这是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具体到操作上,可能得双管齐下:一方面给企业减负,让它们有能力涨工资;另一方面稳住房地产和股市,让大家有财产性收入的安全感。最近新能源汽车反内卷的提法,其实也是在避免资源浪费,把钱用到提升产品力上,这思路或许也能用到其他消费领域。毕竟,只有大家敢花钱、愿花钱,经济才能真正转起来。



2. 事件: GDP 涨了 5.3%,为啥咱们没咋感觉到?国家统计局刚放了数据:上半年 GDP 同比涨 5.3%,一季度 5.4%,二季度 5.2%。按理说这数不算低,但身边不少人说没感觉 —— 这经济增长,咋像隔着层纱?

其实这增长来源挺明确的。出口贡献不小,上半年出口 13 万亿,涨了 7.2%,但里面藏着 “冰火两重天”。新能源汽车出口暴增 71%,卖了 106 万辆,厂里订单排到年底;可纺织服装这些传统行业,不少厂子接不到单,有的都搬到越南去了。同样是出口,有人忙到脚不沾地,有人愁订单,感受能一样吗?

消费这边,以旧换新带了 1 万亿消费,但普通人逛商场总觉得冷清。为啥?餐饮受 “整治违规吃喝” 影响,外卖平台还在打价格战,餐馆老板愁得掉头发;手机、家电补贴的劲儿也弱了,不像前几年那样能明显拉动花钱的热情。

投资更别说了,地方债发了 5.5 万亿,一半多用来还旧债,剩下的投基建。可基建在哪?可能是偏远地区的公路、电网,普通人平时见不着;反观房地产,开发投资跌了 11%,房价跌、房子难卖,大家手里的钱不敢动,消费信心自然提不起来。

说到底,这差异藏着转型的阵痛。我们正从低端制造往中高端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这些行业在领跑,但传统行业还在熬;GDP 统计的是 “生产了多少”,咱们感受的是 “花了多少、挣了多少”,俩视角本就不一样。等转型稳了,更多行业能赚到钱,大家的体感温度,估计就慢慢跟上来了。



3. 事件: 军工这波行情,为啥突然火起来了?最近军工板块有点猛,连着几天涨势挺扎眼。有人说这是牛市来了,但咱得掰开揉碎看看 —— 这波行情到底是短期炒作,还是真有硬逻辑撑着?

三个 “明牌” 催化,够不够硬?首先,9 月有个大活动已经是明牌了。每次阅兵前后,军工板块都容易躁动。比如 2019 年国庆阅兵前,军工指数三个月涨了 40% 多,阅兵后又反弹了一波。这次虽说具体规模还没官宣,但市场预期新装备列装、技术展示少不了,尤其是歼 - 35 舰载机和福建号航母的配套亮相。央视都点名歼 - 35 是 “全球最先进舰载机”,福建号第七次海试刚结束,年内服役基本板上钉钉,这俩消息搁一块,想想都刺激。

其次,军贸订单突然爆发。阿联酋一口气买了 350 架中国低空飞行器,订单 10 亿美金,创了国内纪录。更关键的是,中东其他国家也在谈战斗机出口,像土耳其、沙特都在盯着欧洲台风战斗机,但中国歼 - 10CE 在印巴冲突中刚打赢法国阵风,成了 “活广告”。军贸利润有多高?一架歼 - 10CE 出口利润顶国内 5-10 架,这生意谁不眼红?

业绩承压 VS 订单爆发,矛盾咋解?不过,军工板块现在有点 “嘴硬身子软”。2024 年上半年,板块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毛利率降了 2 个百分点。为啥?一方面,“十四五” 中期调整导致订单延迟,主机厂合同负债同比少了 33%;另一方面,传统装备降价压力大,比如航发动力一季度利润暴跌 95%,就是因为研发投入高、老型号降价。

但转机也在显现。2025 年一季度,军工板块合同负债涨到 778 亿元,主机厂备货量增加,尤其是无人机、激光武器这些新质装备订单爆满。华泰证券说,板块已经筑底,下半年业绩环比改善是大概率事件。

长期逻辑:国家安全 + 技术升级,这仗能打多久?从长远看,军工的核心逻辑没变。一是国家安全需求,2027 年建军百年目标明确,“十五五” 规划正在编制,装备现代化加速是必然。二是技术升级,无人机、激光武器、卫星互联网这些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全球市场规模年增 27%。比如低空经济,除了阿联酋的订单,亿航智能、倍飞智航也在疯狂拿单,政策和资本都在往这儿涌。

更关键的是,军贸正在从 “区域援助” 转向 “全球爆发”。俄乌冲突后,俄装备出口跌了 50%,欧美产品又贵又挑客户,中国正好补这个缺口。现在全球军贸占比才 5.8%,未来空间大得很。

普通人咋参与?别只盯着战斗机对咱散户来说,直接买军工股风险有点高,不如借道 ETF。比如航空航天 ETF(159227),68% 仓位都是航空航天装备,歼 - 20、歼 - 35 相关产业链全在里面。另外,军工 ETF(512660)覆盖海陆空天信全产业链,连低空经济、商业航天都有,适合长期布局。

当然,得注意节奏。历史上阅兵行情往往是 “M 型” 走势,涨一波回调,再涨一波。现在板块估值还没到高位,但得盯着订单落地情况 —— 如果下半年合同负债、毛利率能回升,这波行情才算是真稳了。

总之,军工这波行情,短期看阅兵和装备列装,中期看军贸放量,长期看技术升级。要是这三个逻辑都没破,咱就别轻易下车。毕竟,在大国博弈的牌桌上,国防可是张硬通货。



4. 事件: 创新药这波行情,到底能火多久?最近 A 股的创新药板块简直像开了挂,有持仓的朋友估计偷着乐 —— 康方生物带头冲,连带着整个板块天天飘红,难怪有人说 “有创新药的像个宝,没的像根草”。这热度到底凭啥?

说起来,核心是几个硬利好撑着。康方生物的 “绯闻” 最抓人:传闻旗下 AK112(治肺癌的双抗药)要把海外权益卖给阿斯利康,价码可能到 150-200 亿美金。这要是成了,后续开发、销售全由阿斯利康操办,康方躺着分成就行,简直是 “卖铲子赚大钱”。

还有金斯瑞生物,旗下传奇生物的西达基奥伦赛(治血液瘤的 “神药”)二季度卖了 5.1 亿美金,比一季度涨 36%,今年冲 20 亿美金问题不大。这药一年治疗费 50 万美金,峰值可能卖 100 亿美金,金斯瑞作为股东,光分成就能躺赚几十亿。

更关键的是行业逻辑变了。以前创新药靠 “仿制药攒钱、砸钱搞研发”,现在真能靠原创药出海赚钱了 —— 从 “引进模仿” 到 “创新输出”,这步跨得扎实。中国生物制药花 9.5 亿美金全资收购礼新医药,也说明大厂开始抢优质创新标的,行业并购整合的大幕刚拉开。

有人担心现在涨太多?其实长期资金已经在进场了。创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但一旦成了就是 “现金奶牛”,正好适合长期布局。接下来医保谈判快到了,政策要是再给点力,行情可能更稳。

普通投资者不用追热点,盯着两个方向就行:一是有海外 BD(合作授权)能力的,二是被大厂盯上的潜力小药企。这波不是短期炒作,是产业真的站上了拐点。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37章:

 

 了解历史,还可以从典故中,理解“世事的无常”,


当遇到打击时,会提升精神韧性。


优秀的投资者,都不会是“精神脆皮”,


因为有时候总会遇到k线的跌宕,不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


真到刺刀见红的时候,是不是拿能住,


甚至敢不敢带量低吸,往往是“胜负手”。


因此不了解历史,难以了解周期的本质。


那里面记录着,人们为了逐利做过的种种事情,


不仅有贪婪和恐慌,还有忠义和背叛,不仅有涨跌起伏,也有时代之变迁。


熟悉历史可以获得“长焦视角”,提升“精神韧性”,洞察“人性规律”。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