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598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昨夜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纳指与标普 500 再创新高,但市场情绪暗藏分化。道指跌 316.38 点(-0.70%)至 44693.91 点,纳指涨 37.94 点(+0.18%)至 21057.96 点,标普 500 微涨 4.44 点(+0.07%)至 6363.35 点。科技巨头表现分化:英伟达涨 1.73%、亚马逊涨 1.73%,但苹果跌 0.18%,特斯拉暴跌 8.2% 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市值蒸发 878 亿美元。
(2)AI 需求验证:Alphabet 成市场强心剂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二季度营收 964.28 亿美元(同比 + 14%),净利润 281.96 亿美元(同比 + 19%),云服务收入 136.2 亿美元超预期。公司宣布 2025 年资本投资增至 850 亿美元(较原计划增加 100 亿),重点投向 AI 基础设施与云服务。这一表态直接提振 AI 产业链,微软、英伟达等关联股集体走强,信息技术板块涨 0.67%,对科技股形成利好。
(3)就业市场韧性削弱降息预期
美国初请失业救济人数连续第六周下降至 21.7 万(低于预期 22.7 万),创 2022 年以来最长连降周期。尽管续请失业金人数维持 195.5 万高位显示结构性压力,但劳动力市场整体稳健,市场对 9 月降息预期维持 60%。这一数据强化美联储 "higher for longer" 立场,对利率敏感的房地产板块构成利空(跌 0.11%),但利好银行净息差预期。
(4)贸易博弈升级与能源价格异动
欧盟通过对美 930 亿欧元反制关税清单(含飞机、汽车等高价值产品),但市场仍押注谈判进展,能源板块逆势涨 0.72%,WTI 原油涨 1.2% 至 66.03 美元 / 桶,布伦特原油涨 1% 至 69.18 美元 / 桶。需注意:若贸易摩擦实质化,汽车、机械等出口导向型行业或承压,但当前市场反应偏乐观。
(5)奢侈品行业危机与中概股分化
全球奢侈品龙头 LVMH 二季度营收同比降 4%,时尚皮具部门暴跌 9%,净利润同比减少 15%,拖累整个奢侈品板块。中概股表现两极: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 1.54%,但名创优品逆势涨 8%,小鹏汽车涨 1.2%,百度、理想汽车跌超 2%,哔哩哔哩跌 4.3%。
(6)美联储政策博弈:特朗普周四造访美联储施压降息,虽表态 "气氛不紧张",但市场仍关注下周议息会议措辞。若点阵图释放鹰派信号,高估值科技股或面临回调压力。
(7)特斯拉困境警示:公司 Q2 营收同比降 12%、交付量跌 13%,高价车型销量腰斩,反映电动车行业需求疲软。若政策支持退坡持续,新能源车板块或延续调整。
(8)黄金避险属性弱化:COMEX 黄金跌 0.77% 至 3371.3 美元 / 盎司,白银跌 0.55% 至 39.285 美元 / 盎司,显示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但地缘不确定性仍需警惕。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沪深 300、中证 1000 获大额申购,科创 50 遭抛售
(1)上证指数涨 0.65%,自 2022 年 1 月以来首次站上 3600 点,上交所 ETF 合计净申购 30.22 亿元。
(2)申购主力:沪深 300 指数获净申购 13.35 亿(超 10 亿),中证 1000 指数获 12.85 亿(超 10 亿),中证 500 指数 5.86 亿、上证 50 指数 4.96 亿(均接近 5 亿),科创 100 指数获 0.12 亿(小幅流入)。
(3)赎回主力:中证 A500 指数被净赎回 6.8 亿,科创 50 指数被赎回 5.43 亿(均超 5 亿,利空中小盘成长股板块)。
3. 期指的资金动向:合计加空7318手,共持有净空单101044手。净空单突破 10 万手,风险信号显现
(1)期指合计加空 7318 手,净空单增至 101044 手(为 2022 年 1 月以来首次重回 10 万手以上,风险预警)。
(2)机构操作细节:
●某信加空 1543 手(主要对 IC、IM 加空 1518 手、767 手,对 IH、IF 减空 325 手、417 手),以平仓买单为主,似在止盈。
●其他主要玩家大幅加空 5775 手(四大品种全加空,IF 加空 2978 手最多,IH、IC、IM 各加空 1162 手、157 手、1478 手),以加仓卖单为主,似在对冲风险。
(3)关键矛盾:指数创年内新高(沪指 3605 点,较 4 月低点涨 19%),但净空单激增,若继续上涨,空头浮亏将扩大(今日因昨日持仓已亏损 12.63 亿),市场分歧加剧。
4. 钱流向机会: 银行红利获捧,证券医药遭弃
(1)成交额与增长:
●前十 ETF:香港证券 ETF(513090)、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交易最活跃。
●环比增长:恒生红利低波 ETF(159545)涨 121%(首位),工业有色 ETF(560860)涨 82%(第三位),反映资金对高股息和周期股的关注。
(2)申购榜(利好相关板块):
●中证银行指数获 3.96 亿、中证红利指数获 1.78 亿(利好银行、高股息板块)。
●科创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1.32 亿)、5G 通信指数(1.24 亿)获申购(利好半导体材料、通信板块)。
(3)赎回榜(利空相关板块):
●证券公司指数被赎回 4.92 亿(利空证券板块)。
●300 医药指数(-1.94 亿)、中证医疗指数(-1.63 亿)遭抛售(利空医药医疗板块)。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3600 点得而复失,这牛市到底看点数还是看板块?最近不少人盯着上证指数纠结:3600 点刚站上又掉下来,是不是牛市要歇了?其实啊,现在还拿点数当回事,可能有点过时了。
那些 “神奇点位” 为啥不灵了?过去熊市里,A 股确实有几个 “参照系”:3000 点算中性,跌破 2800 可以大胆买(毕竟有护盘),涨到 3400 就得跑(护盘一停大家就撤)。但今年不一样了 ——4 月从 3000 点涨到 3600,没人靠算点数算出来,反倒是板块轮着发力:4 月靠护盘普涨,5 月银行高股息接棒,6 月光模块、PCB 因海外算力需求暴涨,7 月又轮到反内卷(新能源、建材)和雅江基建扛旗。
这些上涨从来不是 “到了某个点就该涨”,而是板块基本面实实在在改善带起来的。就像 5 月银行股,不是因为指数要冲 3300,而是险资加仓高股息,资金真金白银买出来的行情。
熊市看点位,现在得看板块轮动为啥过去点位管用?因为那时候资金一直在流出,市场靠 “护盘” 撑着,大家形成了默契:跌多了有人托,涨多了没托就跑。但今年不一样了 —— 国家队托底,外资回头,险资加仓,资金面从流出变成流入,盈利面也在改善,早就不是熊市周期了。
这种时候,点位就成了 “伪命题”。比如 7 月中上证指数摸高 3613 点,不是因为 “3600 是目标位”,而是基建板块突然发力带起来的;后来回落,也不是因为 “点位太高”,而是部分资金从基建切换到别的板块。
纠结点数的人,可能正错过真正的机会这里藏着个矛盾:有人天天算 “3700 点能不能到”,却没注意 4 月到现在,银行股涨了 15%,光模块涨了 40%,基建龙头涨了 25%。这些板块的上涨,才是指数爬坡的真正动力,跟点数半毛钱关系没有。
就像 5 月,不少人担心 “护盘结束会回调”,结果银行股靠高股息继续涨;6 月有人怕 “3500 压力大”,算力板块却因为海外需求爆发直接掀涨停潮。纠结点数的人,往往在这种轮动里踏空,反而越跌越慌。
别盯大盘点数了,盯紧这两个字 ——“基本面”。未来指数能不能破 3700、冲 4000,核心不在点数本身,在有没有板块继续 “超预期”。比如反内卷的新能源,如果接下来产能出清速度比想的快,股价还能涨;算力板块要是海外订单再爆单,照样能带节奏。
与其天天刷指数 K 线,不如多看看手里的板块:财报是不是超预期?政策有没有新利好?资金是不是在悄悄加仓?这些才是真金白银的信号。等基本面好的板块多了,不用喊 “牛市”,指数自然就上去了 —— 毕竟,大盘从来不是算出来的,是板块一个个顶起来的。
2. 事件:有色板块突然集体暴走,稀土、锂、钴这波涨势能撑住吗?今天大盘能站稳 3600 点,有色板块功不可没 —— 稀土、锂、钴三大金属一起发力,涨得让人有点意外。但仔细琢磨,这波上涨可不是瞎炒,背后全是供需两头的实在变化。
三大金属为啥突然一起发力?先说稀土,咱们占了全球 85% 的加工量,现在成了贸易谈判的硬筹码,出口限制一收紧,价格自然往上走。再看锂,前阵子跌到 6 万都没人要,全行业亏得扛不住,最近江西锂云母、青海盐湖提锂被限产,期货价已经涨到 7.7 万,听说有人看到 10 万。钴更有意思,全球 70% 的矿在刚果,之前跌到 15 万时刚果财政都快撑不住了,今年 3 月一限出口,现在已经回到 25 万,势头还挺猛。
这些金属前两年都经历过暴跌,锂从 60 万跌成 6 万,钴从 60 万摔回 15 万,稀土也在 2022 年蔫了大半年。今天突然集体发力,与其说大盘需要 “功臣”,不如说供需两头的变化终于传到了价格上。
不是炒概念,是 “反内卷” 在资源品上的延续。其实这和之前新能源、建材的 “反内卷” 逻辑相通 —— 供太多的时候价格崩,一限产、限出口,供需就平衡了。稀土是咱们主动控量,把定价权攥在手里;锂是国内保价,避免贱卖资源;钴是刚果为了财政逼出来的收紧。
最关键的是,这些限制不是临时政策。比如刚果的钴出口限制,直接关系到国家收入,不可能说松就松;国内对锂的生产管控,也是为了避免行业无序扩张。这种 “真限制” 比喊口号管用多了,价格上涨才有底气。
从 “没人要” 到 “抢着买”,板块逻辑变了。这里的冲突其实很明显:前两年大家觉得这些资源品 “过剩”,锂矿企业裁员、钴企停产的新闻一堆;现在风向一转,限制一出,库存开始降,价格往上冲,连之前套牢的资金都开始回本了。
但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涨太快?比如锂从 6 万到 7.7 万只用了一个月,会不会有回调?其实关键看供需能不能持续 —— 如果江西、青海的锂生产限制不放松,刚果的钴出口管得严,价格就有支撑;反之,一旦限制松动,可能又会波动。
别盯着大盘点数,看看这些板块的 “账本”。现在与其纠结 3600 点稳不稳,不如多看看这些金属的基本面。稀土的永磁电机需求在增,锂的新能源汽车替代没停,钴的电池用量还在涨,加上供应端收紧,这种 “需求增、供应减” 的组合,比单纯的指数点位靠谱多了。
当然,也不用追涨杀跌。如果后续价格涨到预期(比如锂到 10 万、钴到 30 万),可以看看企业财报能不能跟上;要是短期涨太猛,不妨等回调再找机会。毕竟,这波上涨靠的是供需真变化,不是瞎炒概念,只要基本面不变,机会就还在。
3. 事件:特朗普关税协议背后:中美博弈的新棋局。最近特朗普又搞了个大新闻:跟日本、菲律宾、印尼谈妥了关税协议,对日本收 15%,对菲律宾和印尼收 19%。泰国、马来西亚还在谈,估计最后也得落在 20% 左右。这节奏,完全踩着他竞选时 “全球加税 10%-20%” 的调子来的,看来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东南亚关税落地,中美谈判悬而未决。先说东南亚这波操作。日本能拿到 15% 的关税,算是 “老盟友” 的优待,毕竟之前美国对日本汽车加税到 25%,这次算是部分松绑。但菲律宾和印尼拿到 19%,其实挺微妙 —— 印尼总统普拉博沃直接说特朗普是 “强硬谈判者”,国内渔业从业者抱怨 “19% 太高”,纺织业却觉得比越南的 20% 划算。越南更憋屈,本来以为能谈到 10%-15%,结果特朗普突然宣布 20%,直接打乱了他们的出口计划。
再看中美的牌局。美国财长贝森特说下周要在瑞典跟咱们谈,还特意提到 “贸易状态良好”,可能延长 8 月 12 日到期的关税截止日期。这明显是在释放缓和信号。但别忘了,美方还要谈 “中国买俄伊石油” 的问题 —— 这可是个烫手山芋,美国想让咱们帮忙施压俄罗斯停战、伊朗放弃核计划,否则威胁加征 100% 关税。
历史恩怨与现实博弈交织。中美这轮关税战的根子,得从 2025 年初特朗普重返白宫说起。他一上来就对中国加征 10% 关税,咱们立刻反制,双方你来我往,关税一度飙到 125%。直到 5 月日内瓦会谈,才把关税降到 10%,还建立了磋商机制。现在的谈判,其实是那场 “世纪大妥协” 的延续。
不过这次有个新变量:美国在俄乌和伊核问题上有点扛不住了。俄罗斯在战场上占优,伊朗铁了心发展核能,美国既不想花钱又想解决问题,只能拿关税当杠杆,逼咱们在能源问题上让步。但他们可能低估了咱们的筹码 —— 毕竟中国是俄伊石油的大客户,真要掐断供应,美国自己的通胀也得炸锅。
全球贸易承压,盟友关系裂痕显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已经让全球贸易 “抖三抖”。联合国预测,2025 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可能下降 0.2%,北美地区出口预计暴跌 12.6%。墨西哥直接抗议美国加征 30% 关税,欧盟也急着谈判,生怕被 “一刀切”。更搞笑的是,美国自己的企业叫苦连天 —— 高盛测算,实际关税率从 3% 涨到 13%,企业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
对咱们来说,短期压力主要在出口。但长期看,东南亚关税落地反而可能倒逼产业升级。比如印尼纺织业因为 19% 的关税,突然在国际市场上有了竞争力,咱们的纺织企业就得想办法在技术或品牌上突围。
中美大概率 “以战促和”,关税或定在 20%-30%。我为啥对中美谈判乐观?三个理由:
●双方都有台阶下:贝森特说 “贸易状态良好”,特朗普暗示可能访华,咱们暂停杜邦反垄断调查、管制芬太尼前体,都是在释放善意。这种 “你来我往” 的示好,在日内瓦会谈时就奏效过。
●美国经济扛不住:美国 4 月通胀又反弹,老百姓对物价上涨怨声载道。再这么折腾下去,中期选举共和党选票要打水漂。咱们正好借着 “买俄伊石油” 的筹码,逼他们在关税上让步。
●全球压力倒逼妥协:金砖国家刚发声明反对单边关税,WTO 也警告美国政策会重创发展中国家。美国再强硬,也得顾忌国际形象。
至于 “石油关税”,我觉得更像谈判桌上的筹码。美国真要对买俄伊石油的国家加征 100% 关税,首当其冲的是印度、土耳其这些盟友,他们肯定跳脚。咱们大可以拿这个做交换,比如承诺 “适当减少进口”,换取美国把关税定在 20%-30%—— 这个区间既符合特朗普的竞选承诺,又不至于让咱们的出口崩盘。
总的来说,这轮关税博弈更像是 “雷声大雨点小”。双方都不想把关系搞僵,毕竟全球经济经不起折腾。咱们要做的,就是握紧手里的牌,在关键领域(比如半导体、新能源)争取更大的议价空间。至于特朗普的 “强硬人设”,看看就好 —— 商人出身的他,最懂 “妥协换利益” 的生意经。
4. 事件:这场 AI 大会,能让科技股走出 “躲牛市” 的尴尬吗?周末有个消息挺炸场:最高层要出席 7 月 26 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了。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嘀咕:这次能像 2023 年那样,把 AI 板块直接带飞吗?
一场 “高规格” 大会藏着啥信号?先看牌面:40 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层要来,800 多家企业参会,AI 和机器人的头部公司几乎都到齐了。更关键的是,这是 2023 年后顶层再出席,规格跟当年那次差不多 —— 要知道,2023 年大会后,AI 板块一周涨了 8%,CPO、算力这些细分赛道直接飙起来了。
这次主题定的是 “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明摆着要在全球 AI 竞争里占个好位置。市场都在猜,会不会有新的政策红包?比如算力基建、数据要素这些领域,可能会加速落地。
内外催化凑齐,科技股该翻身了?最近科技圈的催化剂确实不少。外面有美国刚发布的 AI 行动计划,里面有这场大会托底,两边一起使劲。之前不少人买了半导体这些科技股,结果眼睁睁看着水电站、反内卷板块涨,自己手里的票没动静,这 “躲牛市” 的尴尬,估计不少人深有体会。
其实 2023 年就是例子,大会一结束,资金就扎堆往 AI 里冲。现在 800 多家企业聚在一起,不管是技术交流还是订单合作,都可能给板块添把火。
资金拉扯下,科技股能顺利接棒吗?但这里有个现实问题:当前市场主线太刚了。水电站、资源品这些 “反内卷” 板块涨得正猛,资金一时半会儿未必肯挪窝。就像昨天,明明科技有利好,可不少资金还在基建里折腾,科技股想马上出头,可能得等这波主线稍微歇口气。
而且,就算大会利好兑现,也不是所有科技股都能涨。2023 年是 CPO、算力领涨,这次可能轮动到国产算力、AI 应用这些相对滞涨的方向 —— 毕竟现在更强调 “自主可控”,政策可能更偏向这些领域。
别瞎追热点,盯紧这两个方向。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急着全仓冲。可以先看看大会上会不会有具体政策,比如算力基建的投资计划、数据要素的交易规则。如果有实锤,国产算力(比如服务器、芯片)和 AI 应用(比如机器人、智能驾驶)这两个方向可以重点看,它们之前涨得少,弹性可能更大。
当然,也得接受资金会来回拉扯的现实 —— 水电站主线现在势头猛,科技股可能得磨几天。但只要大会释放的信号够强,加上外面美国 AI 计划的刺激,资金慢慢回流科技是大概率事件。到时候,那些 “躲牛市” 的科技股,说不定就能轮到它们表演了。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42章:
投资就像一种对弈,学的越多,在初期会很有效果,这是因为“边际效应”的影响。
可一旦到一定程度,就会不可避免的进入瓶颈期。
因为你所学的一切,都会被市场针对性的“下套”。
比如你看好技术分析,博弈对手会给出做出“假突破”引诱你入局。
因此,我在这个市场随时都是“如履薄冰”。
那些基本功,基本上就是一些“棋谱”和“定式的应对”。
但没有一个棋手,在行棋时候完全靠“记住定式”下完全局的。
甚至对于“劫争”这种情况,很多时候棋谱上根本没有太细致的记载。
所以,随时都要“活学活用+触类旁通”,要尽可能多的多记定式,
这样的话不会轻易犯一些“低级错误”,也就是降低别人对你的“区隔优势”。
能做到这点,基本是入门水平。
但要想再往上走,需要总结对弈的很多细节,提升悟性和认知水平。
也就是越到后面更多拼的不是技术分析,也不是消息解读,而是心态优势和思维习惯。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