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605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昨夜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市场对贸易局势的担忧和美联储决议前的谨慎情绪主导了行情。道指跌 0.46%,收 44632.99 点;标普 500 跌 0.30%,收 6370.86 点;纳指跌 0.38%,收 21098.29 点。
(2)科技股分化显著
●苹果跌 1.30%,Meta 跌 2.46%,特斯拉跌 1.35%,亚马逊跌 0.76%(利空消费电子、社交媒体板块);
●谷歌涨 1.65%,AMD 涨 2.18%,博通涨 1.06%,微软微涨 0.01%(部分利好 AI、芯片板块)。
●苹果一个月内第四位 AI 研究员跳槽 Meta,核心模型团队动荡(利空苹果 AI 相关业务)。
(3)中概股普跌,新能源汽车领跌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 1.35%,富时 A50 期指夜盘跌 0.11%(报 13980 点)。
●理想汽车跌 6.20%,小鹏跌 2.85%,蔚来跌 2.48%(利空新能源汽车板块);
●小马智行跌 8.52%,京东跌 3.01%,百度跌 2.91%,阿里巴巴跌 2.28%。
(4)医药板块重挫
诺和诺德跌 21.83%(利空减肥药板块),因大幅下调全年业绩指引,旗下减肥药 Wegovy 美国市场增长预期疲软。
(5)美联储政策预期
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维持基准利率在 4.25%-4.5% 区间不变,焦点在鲍威尔发布会是否释放 9 月降息线索(对利率敏感板块影响中性,短期压制波动)。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指数回血,资金却在 “跑”?
今天沪指涨 0.33% 重回 3600 点,看着挺热闹,但上交所 ETF 又被净赎回 56.25 亿 —— 这是连续第三天赎回,还是四周以来单日最多的一次。唯独上证 50 获 0.04 亿小申购,中证 500、上证 180 分别被赎回 8.18 亿、5.25 亿,资金这操作有点让人看不懂。
3. 期指的资金动向:合计减空5391手, 共持有净空单92498手。
(1)说怪也不怪。期指那边其实在释放积极信号:两天合计减空 8592 手,今天单减 5391 手,净空单降到 92498 手。某信对四大品种全减空,其他玩家也主要减空大盘蓝筹(IH、IF 减空 3337 手),说明大资金对蓝筹股更有信心。
(2)期指减空更说明问题:大盘蓝筹(IH、IF)减空力度大,中小盘(IC、IM)减空少,资金在往更稳的地方去。加上红利、银行指数开始获小申购,可能是部分资金在 “防御 + 进攻” 两手抓。
4. 钱所流向机会: 资金在 “弃高就低”?
(1) ETF 赎回藏着另一层意思:资金可能在调仓。你看申购榜,军工(中证军工 2.21 亿)、稀土(3.03 亿)、港股科技和创新药(2.12 亿、1.47 亿)在被买;赎回榜里,半导体(-6.25 亿)、医药(300 医药 - 4.26 亿)、5G 和 AI(-1.6 亿、-1.46 亿)遭抛售,典型的 “换赛道”。
(2) 这轮调仓逻辑挺清晰。光模块龙头新易盛今天被主力买了 12.77 亿,涨停的云南锗业也获 5.65 亿流入,这些是近期有业绩或事件催化的;而之前炒高的半导体、AI,资金开始兑现利润。
(3)矛盾点就在这儿:指数涨但多数宽基被赎回,说明资金没在普涨上浪费力气,而是集中火力攻少数方向。军工、稀土被买,可能跟近期行业消息有关;港股科技和创新药持续活跃,还是南向资金(年内超 8200 亿)在发力。
(4)但被赎回的板块得警惕:半导体连续遭抛,医药也在退潮,这些前期热点要是没新催化,可能还得调整一阵。
(5)普通投资者不用纠结指数,盯紧资金真在买的。比如机构净买 1.33 亿的德科立,北向也买了 1.13 亿,这种有资金合力的;还有稀土、通信设备,申购数据实打实。
(6)至于被大额赎回的半导体、AI,别急着抄底,等赎回放缓、出现业绩拐点再说。现在市场就这脾气:不普涨,但有主线,抓住被资金持续加仓的方向,比猜指数靠谱多了。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反内卷被反复强调,这会是下半年的主线吗?本周重磅会议要开了,最近多个部门密集发声,翻来覆去都在说 “反内卷”—— 工信部说要巩固新能源汽车整治成效,加强光伏治理;市管局开会要求治 “劣质低价竞争”;连造纸行业都出了首封倡议书,不准低于成本倾销。这阵仗,让人忍不住想:反内卷真要成下半年的主线了?
从新能源汽车到造纸,反内卷范围在扩大。其实反内卷不是新词,之前新能源汽车打价格战、光伏企业搞低价倾销,监管就出手整治过。但这次不一样,多个部门把它和 “十五五时期重大任务” 绑在一起,意思很明确:这不是短期动作,是要长期推进的大方向。
从行业看,范围在扩大。之前重点是新能源汽车、光伏,现在造纸行业跟上,周末还提到了农药 —— 说白了,只要存在 “劣币驱逐良币” 的领域,可能都要被纳入治理。这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先把行业里的 “搅局者” 清出去,让剩下的企业能赚钱,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反内卷的本质是 “先止血,再造血”。为啥这么重视?看看数据就懂了:上半年工业企业利润跌了 1.8%,6 月单月跌超 4%,很多行业因为低价竞争,赚不到钱甚至亏损。反内卷第一步就是 “止血”—— 通过治理劣质低价,让企业利润先稳住,这也是最近相关板块反弹的逻辑。
但光靠供给侧还不够,得 “造血”—— 也就是需求端起来。比如新能源汽车,光限低价没用,还得有人买;光伏得有新增装机需求。现在需求端还没明显改善,所以板块高度有限,更多是反弹而非反转。这也是为啥要关注新方向,旧赛道可能已经炒过预期,新纳入治理的行业(比如造纸、农药)反而有新鲜感。
资金可能在 “新旧赛道” 间切换。这里的冲突很现实:旧赛道(新能源汽车、光伏)大家都熟悉,潜伏盘多,反弹起来容易分歧;新赛道(造纸、农药)刚被提及,资金可能更愿意去挖掘。但不管新旧,核心都得看 “利润能不能真改善”—— 要是整治后企业还赚不到钱,炒一波就会凉。
比如造纸行业,之前因为低价竞争,不少企业亏损,现在倡议书出来,要是真能限住低价,龙头企业的利润可能会超预期,股价才有持续动力。反之,要是只是喊口号,没实际效果,那就是昙花一现。
盯紧这两类机会,避开 “伪改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追所有反内卷概念。重点看两类:一是刚被纳入治理的新方向(比如造纸、农药),这些板块预期差大,资金关注度可能更高;二是旧赛道里的龙头企业,整治后它们最受益,利润改善可能更明显(比如新能源汽车里的头部品牌、光伏里的技术龙头)。
要避开 “伪改善” 的公司 —— 也就是本身没竞争力,只靠行业整治短期反弹的,这种很容易套人。反内卷是场持久战,最终能跑出来的,一定是那些在供给侧整治中活下来,又能抓住需求回暖的企业。跟着利润走,比跟着概念跑靠谱多了
2. 事件: 育儿补贴来了,这题材真炒不动?中办国办刚发了《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2025 年 1 月起,3 岁以下宝宝每孩每年能领 3600 元,直到满 3 岁。这消息不算突然 ——6 月就有通告,现在算靴子落地,但不少人觉得 “有预期、潜伏盘多,炒不动”。可我倒觉得,说不定走得比想象中强。
70 年来头一遭,这补贴不一般。为啥说意义大?首先是 “从 0 到 1”——70 年了,国家第一次直接给育儿家庭发钱,后面大概率还会加码。其次是规模,国家每年拿 1200 亿,加上地方补贴,一年 1500 亿跑不了,不算小数目。
杭州、呼和浩特这些地方早就有补贴了,现在国家层面跟上,相当于 “全国版” 落地。有人说这未必能让大家多生,但至少能延缓生育率下滑,对经济和消费都是长线利好。就像给家里添点补贴,哪怕不生二胎,手里的钱宽松了,总会多花点。
市场觉得 “炒不动”,但有先例可循。现在争议点很明显:不少人觉得这题材早被潜伏了,公布后容易 “见光死”。但想想之前的雅鲁藏布江概念,一开始也没人看好,结果资金硬生生推起来了。政策类题材的逻辑往往是 “先看预期,再看落地力度”,这次补贴有明确金额和时间,不是空喊口号,资金未必会轻易放过。
而且细分方向有差异:辅助生殖这两年趋势一直向上,政策加持下更顺;婴幼儿产品跟着需求走,也算直接受益;乳业和消费就差点,毕竟消费整体还在下行,想拉起来没那么容易。
别光盯着 “发钱”,看资金往哪钻。这里的冲突在于 “短期炒作” 和 “长期逻辑” 的拉扯。潜伏盘多的话,开盘可能冲高回落,但真有业绩支撑的公司,比如辅助生殖里的龙头,或者婴幼儿用品的头部企业,后续可能慢慢走出趋势。
反过来,要是只靠概念炒,没实际业务支撑,就算涨了也站不稳。就像之前的某些政策题材,炒完一地鸡毛,区别就在 “能不能真受益”。
重点盯辅助生殖,别乱追消费。普通投资者不用慌着满仓冲。优先看辅助生殖,这行本身在增长,政策来了相当于添柴;婴幼儿产品次之,选那些有渠道、有品牌的,避开小作坊;乳业和消费暂时别当主线,消费下行趋势没改,很难靠补贴一下子拉起来。
后天国新办还有发布会,说不定会有更细的措施。到时候看看地方补贴怎么跟进,哪些企业能真拿到订单 —— 这些才是比 “炒概念” 更实在的信号。毕竟,真金白银的补贴,最终得落到真能赚钱的公司身上
3. 事件: 创新药板块涨疯了,光靠概念还是真有料?最近创新药板块火得有点出人意料 —— 恒瑞医药 A 股涨停,港股直接飙了 24%,药明康德也靠着亮眼的半年报被资金追着买。不少人纳闷:这波上涨是纯炒作,还是有真东西撑着?
业绩数据才是硬底气。说穿了,这波行情靠的是实打实的业绩。药明康德半年报里两个数特别扎眼:手里的订单飙到 567 亿,同比涨了 37%,创了历史新高。要知道它做的是 CXO 生意,就是帮海外大药企研发、生产新药,订单多就意味着 “手里有粮,未来几年赚钱不愁”。更厉害的是它的多肽业务,半年赚了 50 亿,同比涨 141%,这业务可是减肥药的核心原料,还绑定了礼来这种大客户,后面跟着减肥药放量,这一块还能接着涨。
恒瑞医药更直接,跟美国大药企葛兰素史克签了个大单:对方先付 5 亿美金首付,最多能给到 120 亿,买它 12 个创新药的海外权益。单这 5 亿美金,就抵得上恒瑞去年一半的净利润,相当于天上掉了个大红包。
从港股到 A 股,资金在追 “真业绩”。其实创新药的牛市早就有苗头,只不过之前主要是港股在涨。现在 A 股跟上,核心是业绩逻辑硬了。药明康德这种龙头,不仅订单多,估值才 23 倍,不算贵;艾德生物这种伴随诊断龙头,上半年净利润也涨了 31%,说明整个板块不是一家独好,是集体在发力。
这跟之前炒概念不一样。以前可能靠个研发进展就涨,现在是 “订单落地 + 利润兑现”,资金更敢重仓。就像请客吃饭,以前光说 “我要请客”,现在直接把菜单和定金都摆出来了,大家自然信得多。
补涨机会有,但得防 “喝高了”。这里的矛盾也挺明显:港股创新药已经涨了一阵,A 股现在追涨,会不会接盘?确实,恒瑞港股一天涨 24%,短期冲得太猛,资金可能会趁机兑现利润,出现分歧。
但长远看,创新药的逻辑没破。减肥药、肿瘤药这些赛道需求还在涨,药明康德、恒瑞这些企业手里有真订单、真技术,不是空喊口号。就像长跑,前面冲得快的可能喘口气,但有耐力的才能跑到最后。
盯着 “有真货” 的,别碰 “凑热闹” 的。普通投资者不用慌,重点看两类企业:一是像药明康德这样,订单堆成山、业绩实打实增长的龙头,它们抗跌性强;二是恒瑞这种能把药卖到海外、拿大订单的,说明咱们的创新药真有国际竞争力。
至于那些没业绩、光蹭概念的,短期可能跟着涨,但跌起来也快。创新药这波牛市,赚的是 “企业成长的钱”,不是 “炒作的快钱”。盯着订单和利润数据走,比瞎追热点靠谱多了 —— 毕竟,能持续赚钱的公司,才扛得住回调
4. 事件: AI 算力股又活跃了,这次能成科技主线吗?今天光模块、CPO 这些算力硬件股来回蹦跶,背后是上海放了个大招:发 6 亿算力券,企业租智能算力最高补 30%,自建设施还能拿 10% 建设支持。这消息一出来,市场立马 get 到逻辑 —— 算力需求大了,AI 服务器就得多造,光模块作为核心部件,需求自然跟着涨。
更值得琢磨的是另一件事:四大国有银行最近陆续接入阿里 AI,用大模型辅助编码、风控。要知道银行数据多敏感,能这么干,显然是上层在推,示范效应拉满了。连最讲合规的央国企都开始拥抱 AI,这风向太明显了。
为啥现在科技股尤其 AI 这么受捧?看看大环境就懂:宏观偏弱,顺周期板块没太多撑头;但流动性又挺足,资金总得找地方去,科技股尤其是 AI,弹性大,自然成了首选。虽然科技细分赛道多,今天炒这个明天炒那个,但拉长看,核心肯定是 AI—— 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旦成了 “新型基础设施”,整个产业链需求只会越来越旺。
当然也有纠结:科技股热点轮得快,会不会又是一阵风?但这次不一样,上海的算力支持是真金白银,银行接入是实际落地,不是喊口号。就像现在连做头图都能用 AI 生成,效率提升肉眼可见,这种渗透到各行各业的 “AI+”,可不是短期炒作。
往后看,央国企带头,各行各业都会加速搞智能化转型,AI 产业链的需求只会持续往上走。与其追热点瞎跑,不如盯着核心环节:比如光模块这种算力硬件,或者能帮传统行业落地 AI 的服务商。毕竟,当 AI 成了像水电一样的基础设施,跟着产业链最核心的部分走,总不会错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45章:
大部分人赔钱都是在牛市,所以即便它真的来了,我也是谨慎的,
一种既期盼又揪心的感觉。
其实有时候,k线为啥涨没人知道,
比如当下这个行情,宏观及企业业绩明显承压,同时货币政策也并未明显放水,按理说不容易起来。
但心情一好,就不管不顾了,这就是市场的魔性。
可想而知,如果一个人极致理性,追求逻辑“环环相扣般的”严谨,其实也不容易挣大钱。
他有可能抄到底,但不容易做到“泡沫出”。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