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581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美东时间周四,美股上演冰火两重天。微软和 Meta 财报大超预期,带动股价飙升,可关税威胁又像乌云般笼罩,让市场压力山大,三大指数最终集体收跌。收盘时,道琼斯指数跌 0.74%,报 44,130.98 点;标普 500 指数跌 0.37%,报 6,339.39 点;纳斯达克指数跌 0.03%,报 21,122.45 点 ,盘中标普 500 指数和纳指虽创下历史新高,却没能稳住涨势。

(2)先看财报亮眼的巨头们。微软涨 3.95%,市值一度突破 4 万亿美元大关 。其 2025 财年第四财季营收 764.4 亿美元,同比大增 18%,智能云业务(含 Azure)营收 298.8 亿美元,同比增长 26% ,Azure 当季营收更是增长 39%,整个 2025 财年 Azure 及其他云服务营收超 7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 。Meta 表现也不俗,涨 11.25%,还给出了高于华尔街预期的第三季度营收指引。

(3)然而,市场不只有好消息。白宫打算周五对印度、巴西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更高关税,特朗普又宣布将美国与墨西哥的关税协议延长 90 天 ,这一系列关税动作,让市场情绪瞬间紧绷。再加上本周美联储政策会议后,大家对 9 月是否降息产生怀疑,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资金变得谨慎起来。

(4)从板块来看,标普 500 指数的 11 个板块里,9 个收跌。道指成分股中,联合健康和默沙东领跌,分别下跌 6% 和 4%。大型科技股走势分化,苹果跌 0.71%,英伟达跌 0.78%,谷歌跌 2.36%,亚马逊涨 1.70%,特斯拉跌 3.38%。

(5)具体到企业财报,苹果第三财季营收 940.4 亿美元,同比增长 9.6%,净利润 234.3 亿美元,同比增长 9% ,其中 iPhone 收入 445.8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 。亚马逊第二财季营收 1677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净利润 18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4.7% 。

(6)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0.66%。其中,阿里巴巴涨 2.77%,拼多多涨 0.47%,蔚来汽车涨 7.98%,小鹏汽车涨 1.00%,哔哩哔哩涨 2.42%,百度涨 2.25%;但京东跌 0.82%,理想汽车跌 1.32%,网易跌 0.02%,腾讯音乐跌 0.52% 。另外,设计软件巨头 Figma 上市首日表现惊艳,股价上涨 250% 。

(7)整体而言,关税和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给美股走势埋下隐患。虽说有微软和 Meta 财报利好撑着,可市场情绪依旧谨慎,未来美股走向,还得看这些不确定因素如何发展 。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融资余额创十年新高,杠杆资金疯狂入场

●截至 7 月 29 日,A 股融资余额达 19684.21 亿元,创 2015 年 7 月 3 日以来新高。其中:

  • 沪市融资余额 10008.36 亿元,为 2015 年 7 月 8 日以来首次破万亿(十年新高);

  • 深市融资余额 9612.51 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从趋势看,6 月 23 日起融资资金连续六周净买入超百亿,累计达 1674.73 亿元。历史上这种情况仅出现过 7 次,前 3 次在 2014-2015 年,后 3 次在 2024 年 “9・24” 行情后,说明当前杠杆资金入场力度已接近历史牛市水平(对科技等热门赛道偏利好)。



3. 期指的资金动向:  合计减空1430手,共持有净空单87395手 ,减空力度持续,中小盘更受青睐

期指合计减空 1430 手,净空单降至 87395 手,本周四天累计减空 13300 手,信号积极。

  • 机构操作细节:

    • 某信减空 1274 手,对 IF、IC、IM 减空(偏中小盘),但对 IH 加空 1001 手(大盘蓝筹);

    • 其他玩家减空 156 手,对 IH、IM 减空,对 IF、IC 加空。

  • 整体偏向中小盘:对 IC、IM 合计减空 1832 手,对 IH、IF 仅加空 402 手(利好中小盘成长股板块)。

值得注意的是,今日大盘调整(指数跌超 1%,近 4300 只个股下跌),但期指仍在减空,说明资金认为调整可能是短期行为。



4.  钱所流向机会: 科技赛道成融资宠儿

6 月 23 日以来,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个股集中在三大赛道:

  • 算力:CPO 龙头新易盛净买入 41.21 亿元(榜首),中际旭创、中科曙光上榜;

  • 半导体:菲利华、澜起科技、寒武纪 - U 等获大额买入;

  • 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在列(均利好对应板块)。

ETF 方面,成交额前十仍以港股相关为主;纳指 100ETF 成交额环比大增(第二),或与微软、Meta 业绩超预期的套利行为有关。

整体来看,杠杆资金疯狂涌入科技赛道,期指持续减空释放积极信号,短期调整可能被资金视为布局机会,尤其中小盘科技股更受青睐。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市场大跌,这波调整要持续多久?今天 A 股大幅调整,沪指失守 3600 点,沪深 300 和 A500 也跟着跌。之前就说过,短期市场涨得太快,肯定会有调整,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猛。问题来了,这波调整是暂时的,还是要持续一段时间?

重磅会议落地,市场却失望了。市场下跌,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最近的重磅会议,结果有点低于预期。之前大家热议的地产、反内卷、生育刺激等话题,一个都没提。虽说这也在意料之中,但总归让市场有点失望,信心受挫,股价自然受影响。

另一个原因是特朗普又搞事了。昨晚他宣布对印度、巴西等多国加征关税,还对铜产品、低价值货物下手。特朗普这么有底气,是因为美国经济数据确实强劲,核心通胀 PCE 也在正常区间。他觉得经济好,就能任性折腾,还说加税能给美国政府带来 1 万亿收入,再降点息,财政赤字都能消除。

美联储不配合,全球贸易又紧张。但特朗普没想到,美联储没给他面子。美联储决议本月维持利率不变,9 月也不一定降息。鲍威尔这一巴掌,直接打乱了特朗普的算盘。这也让市场对美国经济前景多了几分担忧,全球贸易局势更是雪上加霜。

对咱们来说,虽然中美关税还在谈,但特朗普这波操作,肯定会影响出口企业。而且全球经济联系紧密,贸易紧张,对全球经济复苏都不利,咱们也难免受牵连。

调整是短期波动,还是趋势反转?这里的冲突很明显:一方面,国内经济复苏有自己的节奏,政策也在持续发力;另一方面,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战和美联储政策都像悬在头上的剑。

从 A 股走势看,之前涨得太急,积累了不少获利盘,调整也算是释放风险。但如果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或者美联储后续政策超预期,可能会对市场造成更大冲击。

别慌,关注这两个方向。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太恐慌。市场调整时,正是重新审视投资组合的好时机。可以关注两个方向:一是业绩稳定、不受贸易影响的内需板块,比如消费里的必选消费,不管外部怎么变,人总要吃饭、买日用品;二是政策支持的新兴产业,像新能源、半导体,这些行业长期逻辑没变,调整反而是布局机会。

总之,市场短期波动正常,只要经济复苏的大逻辑还在,就不用太担心。这时候更要保持冷静,别被情绪左右,耐心等市场调整到位,机会自然就来了 



2. 事件:  宁德时代赚了 305 亿,股价却大跌,这是为啥?宁德时代上半年赚了 305 亿,同比增长 33%,毛利率还涨了 1.57 个百分点,按理说该涨才对,结果 A 股跌 5%,港股跌超 7%。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业绩明明不错,资金为啥用脚投票?

赚钱的同时,隐忧也来了。核心矛盾在两点:一是 LG 新能源抢了特斯拉的储能大单,市场担心宁德的份额被挤;二是宁德最近涨得太猛,港股股价 426 块,A 股 277 块,溢价超 40%,远超正常的 10%-15%,外资觉得有点贵了,趁机兑现利润。

但平心而论,这业绩真不算差。国内汽车行业卷成那样,宁德靠卖电池还能闷声发大财,说明 “卖铲子” 的生意确实稳。只是市场现在对新能源的预期变了,以前光看增速,现在更挑 “有没有新故事”。

固态电池泼了盆冷水。宁德今天还提了固态电池,说真正商业化得等到 2030 年前后。这话相当于给最近炒得火热的中小公司浇了冷水 —— 这两年不少小公司靠固态电池概念股价翻倍,现在巨头说 “还早着呢”,资金自然慌了神。

要知道,固态电池的技术门槛极高,真要落地,还得靠宁德、比亚迪这些有实力的巨头。小公司现在折腾的,更多是蹭热点,离量产差着十万八千里。市场炒了半天发现 “狼来了”,自然要先跑为敬。

短期波动不影响长期逻辑。这里的冲突很明显:短期看,份额被抢、估值偏高让资金谨慎;但长期看,宁德的全球地位还没人能撼动。它的想象力在海外 —— 欧洲市场得拿下,要是能进美国,增长空间就更大了。

就像班里的尖子生,一次小测验没考好,大家就慌了,但实力摆在那,下次考回来不难。宁德现在就是这情况,业绩底子在,只是市场情绪有点波动。

跌下来反而是机会?普通投资者不用跟着慌。要是看好新能源长期逻辑,这波回调反而是观察机会。重点看两点:一是海外订单能不能超预期,尤其是欧洲市场;二是宁德在固态电池上的进展,虽然远,但巨头布局总会比小公司靠谱。

至于那些炒固态电池概念的小公司,还是别碰了。宁德都说明年没戏,它们大概率是在讲故事。真要投,不如盯着宁德这种 “真干活” 的龙头,跌透了反而更安全。



3. 事件: 政府投资基金要严管了,半导体行业要变天?国家发改委刚放了两个文件,给政府投资基金划了红线:不准投限制类产业,新兴产业别瞎跟风,地方基金得因地制宜。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嘀咕:以后政府的钱不好拿了?对股市尤其是半导体、算力板块影响大吗?

新规专治 “乱撒钱”。以前地方基金确实有点乱来。一说新兴产业,大家扎堆投光伏、新能源,结果产能过剩;近两年 AI 火,又一窝蜂上算力项目,国产芯片性能没跟上,数据中心空着浪费。这些钱投下去没水花,反而造成资源浪费,现在终于要管管了。

文件里说得明白:不能盲目跟风,要避免结构性矛盾。说白了,就是不允许各地再搞 “重复建设”,钱得花在刀刃上。这对半导体、算力行业影响最直接 —— 这俩是前几年地方基金的 “心头好”,也是乱投重灾区。

从 “撒胡椒面” 到 “集中火力”。为啥现在严管?因为钱要花出效果。以前地方半导体基金爱投本地小企业,等企业上市就套现,反而分流了市场资金,对行业没实质帮助。新规后,估计会把钱集中投给有实力的中大企业,帮它们做大做强,有点像给芯片行业搞 “反内卷”。

更关键的是,大基金三期快启动了。有了监管,这笔钱大概率不会再撒胡椒面,而是瞄准 A 股里真正有技术、有产能的企业。这对那些靠概念圈钱的小公司是打击,但对龙头企业来说,相当于多了 “靠山”。

小企业难熬,龙头要吃肉。这里的冲突很明显:地方基金不能乱投,小企业想拿政府的钱难了,可能会被淘汰;但龙头企业能拿到更多资源,差距会越拉越大。就像班里以前平均分资源,现在重点培养尖子生,整体成绩可能提高,但后进生压力大了。

对 A 股来说,半导体板块可能会分化。那些靠地方补贴撑着的公司,日子会变难;而有核心技术、能承接大基金投资的龙头,反而会被资金盯上。算力行业也一样,空有概念的数据中心没戏,能真正落地项目的企业才吃香。

盯紧 “被盯上” 的龙头企业。普通投资者别慌着站队,重点看哪些企业能进入 “政府投资名单”。比如半导体里的设备龙头、材料龙头,或者算力领域有实际订单的公司。这些企业不仅能拿到资金支持,还能借助政策加速发展,比那些蹭热点的靠谱多了。

新规不是要打压新兴产业,而是让钱花得更有效。就像治水,以前到处挖渠,现在集中修主河道,水流得更顺。对股市来说,这反而是好事 —— 淘汰糟粕,留下真金,半导体、算力这些赛道才能真正健康起来。



4. 事件: 美国科技巨头财报炸了,AI 真的开始赚钱了?微软、Meta 昨晚发了财报,数据好得有点吓人 —— 微软营收超预期,Azure 云业务涨 34%;Meta 更猛,营收和利润都远超预期,盘后直接涨了 11%。连带着谷歌上周的财报,这三大巨头集体超预期,让人忍不住问:AI 真的从讲故事变成赚真钱了?

财报里藏着一个关键信号。看几个硬数据:微软第四财季营收 764 亿,比预期多 25 亿;Meta 第二财季营收 475 亿,超预期近 30 亿,连第三季度的预测都比市场想的高。更重要的是资本开支 —— 微软全年要花 814 亿,Meta 把明年预算下限提高 20 亿,谷歌更是从 750 亿加到 850 亿。

这些钱主要砸在哪?答案是 AI。微软说 “从存储到 GPU 的需求指数级增长”,Meta 和谷歌也在疯狂囤算力。英伟达最近还紧急给台积电加单,就因为 Blackwell 芯片不够卖。这说明巨头们不是在瞎花钱,是真看到了 AI 带来的回报,而且打算接着砸。

AI 不再是概念,开始贡献真业绩。以前说 AI,总觉得是炒概念,现在不一样了。微软的云业务因为加了 AI 功能,增速超预期;Meta 靠 AI 推荐广告,收入明显提升。这些都不是实验室里的成果,是真金白银的业绩增长。

机构也用脚投票了 —— 微软盘后涨 8%,市值破 4 万亿;Meta 涨 11%。这说明市场认可 “AI 能赚钱” 的逻辑,不再担心巨头们的投入打水漂。就像开店,之前一直在装修,现在终于开始迎客收钱了,股价自然得涨。

算力需求没见顶,但 A 股有点小插曲。这里的矛盾在于:美国科技股因为 AI 业绩狂欢,A 股的算力板块却被泼了点冷水 —— 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说 H20 芯片有安全风险。短期情绪肯定受影响,毕竟英伟达是算力产业链的核心。

但长期看,巨头们的资本开支还在涨,算力需求没见顶。就像新能源车火的时候,电池需求大,就算中间有点小波折,产业链该涨还是涨。A 股的算力股,只要真有技术和订单,回调反而是机会。

别只盯着美股,A 股这些方向更实在。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不用羡慕美股,可以看看 A 股的 “受益者”。比如给英伟达做配套的企业,或者国内能替代部分算力的公司。另外,微软、谷歌的云业务涨得好,那些给它们提供硬件的 A 股供应商,也值得留意。

不过要注意,不是所有沾边的都能买。得看真业绩 —— 比如有没有巨头的订单,或者产品能不能跟上技术迭代。AI 赚钱的时代刚开始,跟着那些能实实在在分到蛋糕的公司,比瞎追热点靠谱多了。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47章:


 看情绪,一般具体看3点


第一点,散户冲入。


散户看重短期盈利,所以新开户数是一个可以关注的指标。


2021年冲顶的时候,其实基民开户入场比股民还猛,所以基民那个数据也要关注。


2015年那波,基本上疯起来之后,


a股每周新开户数500万,是一般时候的10倍,


当新股民加速入场的时候,往往是危险信号。


另外,这个时候会“股神遍地”,


比如雪球这种论坛,就会冒出来一堆晒“日化收益率”的。


办公室,餐厅,地铁,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会有很多人议论股市,


这种“议论密度”总会被不自觉的感知到。


第二点,媒体造神。媒体为了流量,会干一切事情。


一旦行情走牛,你随便翻翻抖音或者小红书,


出现的标题一般是“某某基金经理封神”或者“某某散户秒杀巴菲特”之类,


外加一些“炒股不用懂基本面,跟着热点买就能挣”的言论。


券商呢,基本也是“敲锣边”的,往往会配合的喊出“离谱目标价”,


比如2021年那会,对于宁德时代的估值,就敢弄到2050年去。


即便股价创历史新高,很多分析师也会喊出“行业空间无限大”,


甚至会提出全新的估值理论,


比如可以说“新时代的股票不用看pe”这种话,


让人们心中慢慢感受到“这次牛市不一样”的氛围。


第三点,成交飙升。


机构做短比散户还猛,因为越是牛市,考核周期越短(按照月或者季度),越怕被别人比下去。


而且,从没有不放量的牛市,就像从没有不缩量的熊市一样,量价是相伴的。


总成交量会超过2万亿,甚至超过3万亿,换手率也会飙升,


比如热门股,日均换手率可能超过20%,


意味着股票5天就“换一遍人”,


都是玩短线投机的(比如2015年创业板疯的日均换手率曾达30%)。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