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615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 美东时间周二,美股三大指数齐跌。道琼斯指数跌 0.14%,收 44,111.74 点;标普 500 指数跌 0.49%,收 6,299.19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 0.65%,收 20,916.55 点。

(2) 早盘公布的美国 7 月服务业 PMI 数据拖了后腿:录得 50.1,低于预期的 51.5 和前值 50.8,服务业快停滞了。细分来看,就业指标从 47.2 降到 46.4,接近疫情以来最低;而支付价格指标飙到 69.9,是 2022 年 10 月以来最高(利空服务业板块)。高关税、消费者不敢花钱,再加上特朗普政策的不确定性,都让服务业日子不好过。

(3) 更糟的是关税消息:特朗普说要对进口药品征 “小额关税”,以后逐步升到 250%;下周左右还要对半导体和芯片加税,一年到一年半后升到 150%,之后到 250%(利空进口药品、半导体板块)。

(4) 个股方面,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英伟达跌 0.97%,微软跌 1.47%,Meta 跌 1.66%,只有亚马逊涨 0.99%。Palantir 逆势涨 7.85%,股价创新高,总市值超 4000 亿美元,因为它单季营收破 10 亿美元,同比增 48%(利好其自身及相关 AI 应用板块)。

(5) 中概股有涨有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 0.56%。再鼎医药涨 3.84%,小鹏汽车涨 2.28%;但蔚来跌 2.17%,百度跌 2.03%。

(6) 商品方面,原油跌了:WTI 原油期货跌 1.7%,收 65.16 美元 / 桶;布伦特原油跌 1.63%,收 67.64 美元 / 桶(利空能源板块)。黄金白银小涨:COMEX 黄金涨 0.25%,收 3435 美元 / 盎司;白银涨 1.36%,收 37.835 美元 / 盎司(利好贵金属板块)。

(7) 公司消息里,OpenAI、谷歌、Anthropic 被美国政府纳入 AI 供应商名单(利好 AI 板块);Coinbase 要发 20 亿美元可转债,用来回购股票或还债。AMD 二季度净利润 7.81 亿美元,同比降 31%,但营收 76.9 亿美元,同比增 32%;超微电脑、Lucid 业绩都不及预期,前者销售和利润率没达标,后者亏损 6.321 亿美元,比预期多。



2. 寛基的资金动向:连续赎回态势未改,上证 50 赎回最多

(1) 上证指数涨 0.96%,但上交所 ETF 合计净赎回 13.0 亿元,为 8 天内第 7 次赎回。

(2) 净赎回主力:上证 50 指数(-13.6 亿),赎回金额最大(利空大盘蓝筹板块);

(3) 其他宽指均被小幅赎回:沪深 300(-5.96 亿)、中证 500(-3.49 亿)、中证 1000(-2.59 亿)等(利空对应规模板块)。

  


3. 期指的资金动向:  合计加空666手,共持有净空单98666手。

(1) 期指多空操作分化,整体偏谨慎。

(2) 机构操作细节:

  • 某信加空 284 手,对 IC、IM 加空,对 IH、IF 减空;

  • 其他主要玩家加空 382 手,对 IH、IM 加空,对 IF、IC 减空。

(3) 偏向加空中小盘:对 IC、IM 合计加空 940 手,对 IH、IF 仅减空 274 手(利空中小盘成长股板块)。

(4) 当前净空单 98666 手,处于 “9・24” 以来中位数水平,多空暂未形成明显倾向,短期或震荡上行。因昨日持仓,空头今日亏损近 9 亿。



4.  钱所流向机会: 芯片获申购,医药遭抛售

(1) 申购与资金流入(利好相关板块):

  • ●科技:科创芯片指数(3.67 亿),净申购最多(利好科创芯片板块);

  • 券商:香港证券港元指数(3.33 亿)、证券公司指数(3.18 亿)(利好券商板块);

  • 行业资金:通信行业净流入 17.22 亿,非银金融净流入 8.66 亿(利好通信及非银板块);

  • 数字货币:概念股获主力资金抢筹 5 亿元(利好数字货币板块)。

(2) 赎回与资金流出(利空相关板块):

  • 科技:半导体指数(-0.69 亿)、人工智能指数(-2.0 亿)、5G 通信指数(-0.69 亿)(利空半导体及 AI 通信板块);

  • 行业资金:医药生物净流出 42.45 亿,机械设备、计算机均超 20 亿(利空医药及机械板块)。

(3) ETF 成交异动:

  • 化工 ETF 成交额环比增 151%,消费 ETF 增 147%(短期交易热度上升)。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中国外贸逆势爆单,这波行情能持续多久?最近中国外贸数据在国外火了 —— 谁也没想到,特朗普打了这么久贸易战,中国进出口不仅没滑坡,反而更坚挺了。上半年进出口超 21.79 万亿,出口 13 万亿,增速 7.2%,顺差 4.21 万亿,同比多赚 1.4 万亿。这数据打了不少唱衰者的脸:关税战不仅没打垮我们,反而让世界更离不开中国货了。

性价比成 “破局利器”。为啥这么牛?说到底还是 “性价比” 三个字。就说潮州婚纱,美国本土同款卖 1.2 万美金,潮州货才 2000 美金,就算加了关税也才 5000 美金,还更精致。现在美国 90% 的婚纱都来自潮州,一年出口 2000 万件,明星红毯都爱穿。不止婚纱,山东泡菜垄断韩国市场,曹县棺材占了日本大半,连 “三蹦子” 都在欧美火到被加税 —— 这些在国内卷到极致的东西,到了国外全成了香饽饽。

供应链优势挡不住。这背后是咱们的供应链和规模化能力。比如山东做泡菜,从种子到包装全链条打通,口味比韩国本地的还多;海信电视在日本占了 41% 份额,靠的就是比日韩品牌更全的功能和更合适的价格。不是国外不想找替代,印度东南亚做不了这么全的产业链,欧洲日韩的东西又贵又单一,根本顶不上。

更关键的是,我们不满足于低价了。现在出海的家电、汽车开始往高端走,扫地机器人在韩国占了 40% 市场,新能源汽车在欧洲销量暴涨,连奶茶都在伦敦排队 —— 这已经不是拼价格,而是拼品质和设计了。

外贸成经济复苏 “急先锋”。这里的冲突很有意思:美国想靠关税脱钩,结果自家市场离不开中国货;我们这边有人担心外贸撑不住,却没想到各个领域都在海外 “单点爆破”。现在看来,外贸不仅能扛住压力,还可能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

但也要清醒:单个品类垄断容易,全链条高端化还得时间。比如汽车出口虽猛,核心零部件还有提升空间;高端美妆、精密仪器这些,跟欧美比还有差距。不过趋势是对的 —— 从卖袜子到卖汽车,从拼低价到拼品牌,这条路越走越宽。

9 月可能是个关键节点。接下来值得盯紧 9 月:美国 90% 概率降息,我们这边也可能降准降息。全球放水后,国外购买力上来,对中国货的需求只会更旺。沿海那些做出口的厂子,订单可能还要爆。

普通人不用瞎焦虑,倒是可以多看看身边的出海机会 —— 比如做跨境电商的,给外贸企业供货的,这些都可能跟着受益。说到底,中国制造业这雪球已经滚起来了,只要不自己停下,就会越滚越大。悲观者总在找风险,乐观者早就开始捡筹码了,你选哪一个?



2. 事件: 美国盟友集体翻脸,关税协议成了废纸?懂王刚跟日本、欧盟敲定关税协议时,不少人以为他要 “赢麻了”,结果没几天就反转了 —— 盟友们全不认账了。这戏码变得也太快了,到底咋回事?

口头协议经不起较真。美日协议里,美国说要把日本汽车关税从 25% 降到 15%,结果现在还维持在 27%;日本承诺投 5500 亿美元,转头就说这只是 “贷款额度”,企业不乐意就不用。更绝的是收益分成,美国说 90% 归它,日本直接改规则:投资 1:9,收益也得 1:9,明摆着拆台。

欧盟更夸张,承诺的 6000 亿投资,高层说 “看企业意愿”;7500 亿能源采购?成员国说 “用不了也买不到”;零关税?只认商用飞机,其他一概不算。这些协议连书面文本都没有,全是口头承诺,翻脸比翻书还快。

美国太急,盟友不傻。懂王急着在 8 月 1 日前搞定协议,想拿这个当筹码跟咱们谈判,还想在国内吹 “带领美国伟大”。结果细节全没理顺,协议像张空头支票。日本汽车出口占经济半壁江山,哪能真让美国拿捏?欧盟内部本就各怀心思,德国要卖车、法国要保农业,谁愿为美国牺牲自己?

说白了,大家都想捞好处,没人真愿当冤大头。美国想靠关税逼盟友让利,可盟友们也不傻,口头应着,转头就找漏洞,反正没签白纸黑字,不认账也没辙。

关税成双刃剑,美国自己可能更疼。这里的冲突很明显:美国想靠关税减少逆差,却把盟友逼得阳奉阴违。更麻烦的是,关税成本最终得美国企业和老百姓扛 —— 进口商品涨价,通胀更高,经济滞胀风险越来越大。

全球贸易秩序也被搅乱了。盟友们嘴上应付,暗地里肯定会找新的合作对象,比如加强和咱们的贸易往来。美国这套 “霸权式谈判” 玩多了,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孤立。

别被表面热闹骗了,看谁真能落实。对咱们来说,不用太在意美国这出戏。它连盟友都搞不定,谈判底气其实没那么足。倒是可以多关注那些真正签了实单的合作 —— 比如和东盟的自贸协定、跟中东的能源合作,这些实打实的协议才管用。

说到底,贸易不是靠嘴炮,得靠互利。美国总想占便宜,盟友们自然不配合。接下来就看谁能沉住气把实事做好,毕竟,能落地的合作才是真本事,口头协议再花哨,也顶不上真金白银的订单。   



3. 事件: 海外大厂靠 AI 赚翻了,国内互联网能跟上吗?上周几家海外互联网大厂的中报,一眼看过去就一个感觉:AI 是真能赚钱。微软云年收入破 1680 亿美元,Azure 增速 34%;Meta 广告收入涨 22%,全靠 AI 优化投放效率。可明明没看到什么新的 C 端 AI 应用爆火,他们到底怎么靠 AI 赚的钱?

AI 赚钱的两种玩法。核心就两招。一是 “卖铲子”—— 云业务持续增长,企业训练 AI、跑模型都得用云,微软 Azure 单季增速 39% 就是证明。二是 “提效率”——AI 优化推荐算法,Meta 的 Instagram 转化率直接提了 5 个点,广告更能打了。还有个没明说的:程序员现在 70%-80% 代码靠 AI 生成,效率上去了,未来还能降成本。

这些玩法其实不复杂,关键是落地到业务里真能增收。海外已经跑通了,国内互联网能复制吗?

国内有差距,但也有自己的牌。差距确实有:国内用户付费意愿低,AI 模型能力稍弱。但这不是死结 —— 付费意愿会随着应用变好提升,模型我们也在追,没差太远。更重要的是,国内有自己的优势场景:自动驾驶、工业领域对云服务的需求,其实比海外还猛,这些都是 AI 落地的好土壤。

就像外卖卷不出利润,但 AI 优化物流路线、工业 AI 质检这些,都是能实实在在赚钱的路子。国内互联网公司要是能把精力从内卷转到这些地方,机会并不少。

别只盯着 C 端热闹,B 端才是真机会。这里的冲突很明显:大家总盼着出个像 ChatGPT 一样的爆款 C 端应用,却忽略了 B 端的 “润物细无声”。海外大厂靠 AI 赚钱,靠的不是新奇概念,而是把技术揉进云服务、广告系统这些老业务里。国内要是还沉迷搞流量内卷,就真要被甩开了。

但反过来讲,一旦国内互联网公司把 AI 用到云服务、工业软件这些领域,爆发力可能比海外还强 —— 毕竟我们的制造业、自动驾驶场景更密集。

恒生科技的机会,藏在 “去内卷” 里。与其纠结国内 AI 不如人,不如看看恒生科技指数里的公司。只要它们能跳出外卖、买菜这种低水平内卷,把 AI 用到云服务、企业级工具上,大概率能复制海外的路径。

具体可以盯两类:一是云业务有基础的,比如腾讯云、阿里云;二是在自动驾驶、工业软件有布局的,这些领域的 AI 需求实打实。说到底,AI 不是用来炫技的,是用来给老业务提效的。国内互联网只要走对路,没理由比海外差。



4. 事件:港股创新药又涨了,这波行情能持续吗?今天港股创新药板块又接着涨,不少人好奇:这板块凭啥成了全年主线?说穿了,核心逻辑就俩字 —— 出海。但背后的推手,竟然和美国那边的药价政策有关,这就有点意思了。

美国压药价,反而帮了中国创新药。特朗普又要求美国药企降价,说国内药价不能比其他地区高太多。这下美国药企急了,得想办法降成本啊。最直接的招就是把早期临床试验、药品生产这些环节搬到中国来 —— 毕竟咱们这边成本低,效率还高。这对中国创新药公司和 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企业来说,简直是送上门的机会。

你想啊,美国药企把活儿外包过来,咱们的公司既能赚研发费,还能借机会把自己的药推向国际,这不就是 “出海 BD” 的核心逻辑吗?

中国药企的 “性价比” 成了优势。以前总说中国创新药和国际巨头有差距,但在成本控制上,咱们是真有优势。临床试验用人成本、生产制造成本,比欧美低不少。美国药企要降药价,就得找能帮它们省钱的合作伙伴,中国企业正好对上了胃口。

而且这不是一次性的合作。早期研发放在中国,后续生产、甚至部分销售渠道也可能慢慢过来,形成长期合作。CXO 公司比如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这些,已经有不少国际订单了,接下来只会更多。

别只看短期涨跌,要看订单实实在在的增长。这里的冲突在于,有人觉得这是炒概念,毕竟美国政策落地还有变数。但实际上,已经有药企开始行动了 —— 最近几个月,中国 CXO 公司接的美国订单明显多了,有些创新药企业也和美国公司签了合作协议。

真正的风险不是政策变卦,而是国内企业接不住这波机会。比如研发质量跟不上,或者产能不够。但从目前来看,头部公司的能力是够的,毕竟已经服务国际客户好几年了。

盯着这两类公司,比追热点靠谱。普通投资者不用纠结板块整体涨多少,不如聚焦两类标的:一是已经有美国大订单的 CXO 公司,订单量是实打实的业绩保证;二是和国际药企签了出海协议的创新药企业,尤其是肿瘤、自身免疫这些大病种的。

这波行情的本质,是中国医药产业链的 “性价比” 被国际认可了,不是虚炒。只要美国降药价的需求在,这波机会就还在。与其猜明天涨不涨,不如看看最新的订单公告 —— 那才是真金白银的信号。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49章:


股市涨,本来是好事,可以加速发ipo,完成融资,有利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嘛。


但是如果冲太快,高层又开始担心。


所以在泡沫破灭前,监管层联合券商机构往往会出现喊两句,重申一些“理性必要”。


怎么喊也是们学问,


比如监管层不能直接说“有泡沫”,但会旁敲侧击暗示出“降温”。


比如常用的大招是,开始发文严查场外配资,或者限制融资买入(比如将某股融资保证金比例从50%提至100%),


以及对“炒概念”的券商分析师出具警示函。


沪深交易所也很有“眼力劲”,会对连续涨停股“特停核查”(比如某股连涨10天后被停牌,核查是否有内幕交易),意在打断炒作节奏。


对于机构而言,越到牛市后面,就越“言行不一”。


比如“嘴上唱多,实际减仓”。玩的是暗度陈仓。


明明基金仓位已经降了一些了,但基金经理在季报中越要喊着“长期看好”,同时在高点,开始带节奏,让散户多学点“长期主义”。


同时,在股市一片红火的背景下,但如果宏观经济依然承压,这其实说明“背离趋势”,也就是牛市根基并不稳定。


其实现在的就有点,主要是ppi走弱,通缩延续。


比如在2007年次债危机前,其实美国经济已经出现报警信号,这些都有一些提示。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