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651
1.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1) 昨夜美股走势跌宕起伏,三大指数呈现涨跌不一的态势。收盘时,道琼斯指数下跌 0.51%,报 43968.64 点;标普 500 指数微跌 0.08%,收于 6340 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上涨 0.35%,达到 21242.70 点,盘中一度涨幅超过 1%。
(2)在道琼斯 30 只成分股里,涨跌情况各半,14 家上涨,16 家下跌。赛富时(-3.33%)和卡特彼勒(-2.48%)跌幅居前,而苹果表现亮眼,继前一日涨超 5% 后,昨日再度上涨 3.18%。这主要得益于周三(8 月 6 日)苹果公司宣布将向美国新增 1000 亿美元投资,并推进 “美国制造计划”。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苹果可豁免芯片和半导体关税,这一系列消息极大地提振了市场对苹果的信心。
(3)当前交易员普遍认为通胀已受控,并且大举押注美联储今年会降息两次,甚至预期其中一次将于下月发生。不过,也有策略师发出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会打乱这一预期。阿波罗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 Torsten Slok 指出,市场虽预期降息,但通胀上行风险巨大,滞胀主题正在加剧。尾盘时,央视新闻报道特朗普选定现任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兰接替美联储理事席位,任期至 2026 年 1 月 31 日。投资组合经理 Joe Gilbert 认为米兰可能支持美联储放松货币政策,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年内持续降息的预期。
(4)热门股方面,英伟达涨 0.75%,报 180.77 美元,市值高达 4.408 万亿美元,再次刷新本周一创下的收盘纪录。大型科技股涨跌互现,按市值排列,微软跌 0.78%,苹果涨 3.17%,谷歌 C 涨 0.18%,亚马逊涨 0.37%,Meta 跌 1.32%,博通涨 0.69%,特斯拉涨 0.74%。微软宣布将 OpenAI 的 GPT - 5 整合到消费者、开发者和企业产品中,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带动其股价上涨。而特斯拉解散 Dojo 超级计算机团队的消息引发关注,尽管如此,其股价仍有小幅上扬。
(5)芯片股整体表现强劲,费城半导体指数涨幅达到 1.5%。其中 Coherent 涨 6.22%,因其进入苹果 “美国制造计划” 首批合作伙伴;AMD 涨 5.69%,莱迪斯半导体涨 5.45%。医药股出现分化,礼来因口服药物 Orforglipron 的实验数据显示平均减重效果低于预期,单日暴跌 14.14%,而其竞争对手诺和诺德则涨 7.45%。
(6)中概股整体表现良好,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0.95%。热门中概股普遍上涨,好未来涨 2.86%,理想汽车涨 1.86%,小鹏汽车涨 1.82%,蔚来涨 1.52%,京东涨 1.31%,百度涨 0.76%,腾讯音乐涨 0.37%,拼多多涨 0.22%,阿里巴巴涨 0.08%,仅新东方跌 0.69%。富时 A50 期指连续夜盘收跌 0.26%,报 13932 点 。
(7)此外,MSCI 宣布全球指数新增 42 支成分股并剔除 56 支,中信银行和老铺黄金成功纳入。在大宗商品市场,COMEX 黄金期货收涨 1.44%,报 3482.7 美元 / 盎司;COMEX 白银期货收涨 1.66%,报 38.53 美元 / 盎司。但原油期货价格下跌,WTI 原油期货收跌 0.73%,报 63.88 美元 / 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 0.69%,报 66.43 美元 / 桶。
(8)总体来看,美股市场多空因素交织。苹果等公司的利好消息以及对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市场。但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部分公司的负面消息,如礼来药物实验结果不佳、特斯拉团队调整等,也给市场带来了下行压力。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变化以及企业的业绩表现,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2. 寛基的资金动向:
●上证指数涨幅 0.16%,创出 3645 的年内新高。
●上交所 ETF 合计净赎回 42.85 亿,10 天内有 8 天净赎回。
●科创 100 指数净申购 1.82 亿。
●中证 A500 指数净赎回 5.58 亿,中证 500 指数净赎回 5.01 亿。
3. 期指的资金动向: 期指合计减空 3175 手,持有净空单 99076 手。
●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多空均加仓,IH、IF、IC 合约多头加仓多,IF 合约多头加仓数远超空头,IM 合约空头加仓较多。
●某信减空 1142 手,加仓买单 4582 手,加仓卖单 3440 手,对 IH、IM 分别加空 124 手、111 手,对 IF、IC 分别减空 728 手、649 手。
●其他主要玩家减空 2033 手,加仓买单 11604 手,加仓卖单 9571 手,对 IM 加空 768 手,对 IH、IF、IC 分别减空 662 手、1347 手、792 手。
●7 月份开户新增约 1000 亿,融资净买入 1329 亿,外资流入约 200 亿,三项合计约 2500 亿。
4. 钱所流向机会:
(1)ETF 相关数据:
●成交额前十的 ETF 中,香港证券 ETF (513090) 成交额居首,港股创新药 ETF (513120) 居次席。
●成交额环比增长前十的 ETF 中,医疗器械 ETF (159883) 成交额环比增长 364% 居首,中韩半导体 ETF (513310) 增长 136%,稀土 ETF (516780) 增长 104%。
●申购榜:证券公司指数 3.46 亿、香港证券港元指数 2.2 亿、中证医疗指数 2.28 亿、港股通创新药指数 1.16 亿、港股通互联网指数 1.84 亿、港股通科技港元指数 1.1 亿、稀土产业指数 1.78 亿、科创 AI 指数 1.23 亿。
●赎回榜:机器人指数净赎回 5.13 亿最多,SSH 黄金股票指数净赎回 1.37 亿,动漫游戏指数净赎回 0.94 亿。
(2)主力资金情况:
●沪深两市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出 267.48 亿元。
●净流入行业:电子行业净流入 18.46 亿元,有色金属 6.55 亿元,交通运输 3.36 亿元,美容护理 1.96 亿元,商贸零售 1.52 亿元。
●净流出行业:机械设备行业净流出 52.61 亿元居首,国防军工、电力设备、计算机行业均超 30 亿元,社会服务、建筑材料、非银金融均超 10 亿元。
●尾盘沪深两市主力资金净流入 17.71 亿元,传媒、有色金属行业尾盘均获主力资金抢筹超 6 亿元,医药生物 3.34 亿元、通信行业 1.4 亿元。
●个股方面,天娱数科、大族激光、创新医疗、东信和平、双林股份、岩山科技 6 股尾盘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均超 1 亿元。
●22 股封单资金超过 1 亿元,天娱数科、东芯股份、赛诺医疗、北纬科技、华胜天成和际华集团封单资金均在 2 亿元以上。
●机构净卖出个股中,创新医疗遭净卖出超 1 亿元居首,东芯股份 8975.39 万元、山河智能 7685.95 万元。
●龙虎榜个股中,硕贝德获北向资金净买入 1.25 亿元居首,正海磁材 9217.08 万元、东信和平 6480.56 万元;山河智能遭北向资金净卖出 1.82 亿元居首,湖南天雁、千红制药均遭净卖出超 4000 万元。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A 股慢悠悠创新高,这波慢牛能信吗?今天沪指在 3600 点上方创了年内新高,随后又有点回落,但跌的时候支撑挺稳,调整劲儿不大。从 4 月初到现在,这波行情挺有意思 —— 涨得不算疯,时不时小回调压一下筹码,接着再往上走,有点像美股那种 “慢牛” 的感觉。
主力控盘明显,就爱慢慢涨。说白了,现在 A 股有点被 “控盘” 的意思。主力就想让它缓缓涨,不暴跌也不急涨。对咱们散户来说,只要这 “缓涨慢牛” 的趋势不变,其实不用太紧张。跌的时候敢买,涨的时候别急着卖,可能更划算。
为啥能这么稳?因为 A 股的定位变了,成了居民资金的 “新蓄水池”。政策想靠它引导信心、修复资产价格、打破通缩,所以不会让它瞎折腾。这思路跟以前完全不同,得转过来。
各路资金都在进场,不是孤军奋战。看看数据就知道,这波行情是真金白银堆起来的。7 月新开户 196 万,同比增 71%,散户进场越来越快;两融破 2 万亿,杠杆资金也在加;公募基金时隔 46 个月终于开始贡献增量,不再拖后腿;外资 7 月也买了近 200 亿。散户、杠杆、机构、外资一起发力,这就是所谓的 “水牛”。
而且后面还有动力:国内货币政策还有宽松空间,美国 9 月大概率降息,全球钱变多了,外资可能来得更快。东南亚那边关税高,资金说不定也会往 A 股流。
别盼普涨,结构性机会是常态。这里得泼点冷水:就算是水牛,5000 多只股票也不可能一起涨。一季度炒半导体,二季度炒算力,三季度创新药…… 买对了才叫牛市,买错了还是白搭。
有人可能不习惯这种节奏,总想着闭眼买都赚,但现在不行了。资金再充裕,也只会往有逻辑、有趋势的板块去,比如科技和 “反内卷” 相关的领域。
跟着主线走,别被波动吓跑。普通投资者不用天天猜指数,关键是抓主线。科技是产业趋势,“反内卷” 是政策方向,这两个赛道大概率持续有机会。
遇到回调别慌,这波行情的特点就是跌下来有支撑。与其纠结明天涨不涨,不如选几只好股拿着,跟上资金的节奏。慢牛虽然涨得慢,但只要方向对,赚得其实更踏实 —— 毕竟,稳稳的幸福比过山车强多了。
2. 事件: 两融破 2 万亿,会像 2015 年那样暴跌吗?A 股两融余额刚突破 2 万亿,不少人就慌了:这是不是要像 2015 年那样,杠杆太高引发大跌?毕竟这数儿创了 2015 年以来的新高,难免让人想起当年的惨烈杀杠杆。
数字看着吓人,实际没那么糟.。2015 年那波杠杆牛,A 股总市值才 70 万亿,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高达 4.72%;现在总市值 108 万亿,流通市值 87 万亿,这个比例才 2.3%,刚到历史均值。再看每天的杠杆率,2014 年底超过 19%,2015 年中还有 15%,现在只有 10%,也是中等水平。
说白了,现在的 2 万亿,跟 2015 年的 2 万亿不是一个概念。按当年的比例算,现在两融得到 4 万亿才够得上 “见顶风险”,还差得远呢。
杠杆资金敏感,但市场盘子大了。杠杆资金确实怕风吹草动,跌起来容易踩踏,这点得承认。但现在 A 股盘子比 2015 年大了快一倍,2 万亿融资分散在更大的市场里,冲击力没那么强。加上这几年监管对杠杆的把控严多了,不会像当年那样放任疯长。
还有个关键:2015 年很多人加的是场外高杠杆,一跌就爆仓;现在主要是场内两融,杠杆率可控,相对稳一些。
别被历史数据绑死,得看当下环境。这里的冲突在于,大家总拿 2015 年当模板,但每轮牛市背景都不一样。2015 年是资金牛加杠杆疯炒,现在则是经济复苏预期叠加政策托底,资金进场更理性。
当然风险也存在:如果突然出现大利空,杠杆资金集中出逃,短期波动肯定会放大。但要说像 2015 年那样暴跌,概率不大 —— 毕竟现在的杠杆水平还没到 “玩火” 的程度。
猜顶,盯着这两个数儿。普通投资者不用纠结 “还能涨多少”,没人能算准。不如盯紧两个指标:一是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是否超过 3%,二是每天杠杆率是否突破 15%。没到这两个数,就不用瞎担心。
真要操作的话,别跟着杠杆资金追热点,它们跑得快,你未必跑得赢。选些业绩扎实、估值合理的股拿着,哪怕跌了也心里有底。记住,现在的市场不怕慢,就怕急 —— 慢慢涨的行情,反而更持久。
3. 事件: 特朗普加税芯片,A 股反而不急不躁?特朗普又出大招,说要对进口半导体收 100% 关税,逼着企业去美国建厂。可这招真能成吗?另一边,A 股今天回调了点,但整体还是慢慢涨的节奏,这背后藏着什么门道?
美国想把芯片制造拉回去,有点难。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加税逼企业在美国建厂,振兴制造业。但半导体这行当,美国只擅长设计和卖货,制造早外包了,自己用的芯片几乎全靠进口。现在要把工厂拉回去,哪那么容易?制造业利润薄、周期长,企业凭啥放着成熟的全球供应链不用,跑去美国从头折腾?
反观 A 股,今天三大指数回调了下,但整体还是稳稳的。主力好像就认准了 “慢慢涨”,不暴跌也不急涨,这节奏挺有意思。
A 股的定位早变了,现在是 “蓄水池”。别再用老眼光看 A 股了。它现在不只是炒股的地方,更像个 “资金蓄水池”—— 要引导大家对经济有信心,修复资产价格,打破通缩。高层要的是 “缓涨慢牛”,这种趋势下,急涨反而容易出问题,慢慢爬才踏实。
就像给植物浇水,猛灌容易烂根,细水长流才长得稳。最近新增开户、融资资金都在进场,这些钱不是来赌一把就走的,是冲着长期趋势来的。
急涨急跌少了,但结构性机会多了。这里的冲突在于,习惯了追热点的散户可能不适应:以前涨得猛能快速赚钱,现在慢慢涨,总忍不住想换股。但其实,这种节奏下,急跌的风险小了,只要别追高,逢低买优质股,反而更容易拿得住。
怕就怕有人耐不住性子,看到美国那边吵得凶就瞎卖,结果错过 A 股的慢涨。特朗普的关税能不能成还两说,A 股的趋势却明摆着 —— 政策托底,资金进场,稳稳向上是主基调。
别盯短期波动,看大方向就行。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操作可以简单点:大跌了别慌,慢慢买;涨多了也别急着卖,只要公司没问题,拿着就行。不用天天猜特朗普的关税会怎样,那影响不了 A 股的大趋势。
记住,现在的 A 股,稳比快重要。能适应慢慢赚钱的节奏,反而更容易吃到红利。那些总想着赚快钱的,可能最后还不如踏踏实实守着优质股的人赚得多。
4. 事件: 模拟芯片又要火?这次机会比上次更实在。科技板块里,模拟芯片最近有点动静。之前 4 月因关税预期涨过一波,后来预期没落地又跌了回去。现在新情况来了:美国龙头德州仪器要提价,幅度 5%-25%,几乎覆盖国内大部分客户。这波能不能不一样?
提价背后,国产替代机会真的来了。模拟芯片这行当,国内厂商已经占了 40% 市场份额,海外大厂像德州仪器占 60%。前两年德州仪器靠降价保份额,国内企业日子不好过。但 25 年不一样了,关税预期来回变,国内企业都在加速替代,德州仪器再打价格战扛不住了,开始转攻为守 —— 保价格和利润,份额可以让一让。
这意味着什么?国内厂商既能抢更多市场,自己的产品也可能跟着提价,利润空间会更舒服。圣邦股份这类企业,业绩说不定能超预期。
技术门槛不高,国产追赶速度快。模拟芯片和 AI 芯片、手机芯片不一样,技术迭代慢,制程要求也低。国内企业追起来快多了,不像数字芯片那样差距悬殊。现在国产替代正处在中期,40% 的份额不算低,再往上冲的难度比前几年小多了。
德州仪器一涨价,给国内厂商腾出了空间。以前人家降价,咱们不好涨价;现在人家带头提价,咱们既能保住价格,又能抢客户,两头占便宜。
别只看短期波动,要看份额变化。这里的冲突在于,有人觉得 4 月那波没兑现,这次可能又是炒作。但区别在于,上次靠关税预期,这次是海外龙头主动让空间,国内企业的替代节奏是实打实的。
风险也有:如果德州仪器提价后又反悔,继续降价抢份额,国内厂商会难受。但从趋势看,他们已经扛了两年价格战,25 年转向保利润是大概率事件,不会轻易回头。
盯着这两类企业,比追热点靠谱。普通投资者可以关注两类公司:一是已经有一定市场份额的,比如圣邦股份,能直接受益于份额提升和提价;二是产品和德州仪器重叠度高的,客户可能因为涨价转单过来。
别纠结 4 月的回调,这次逻辑更硬 —— 不是靠预期,是靠海外龙头的策略转向和国内企业的真实替代能力。模拟芯片的景气度回升,可能比想象中更扎实。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51章:
一个投资者到了一定阶段,一般会遭遇“瓶颈期”。
也就是即便他读很多书,全天盯着k线看,并且天天混迹论坛,但投资能力可能依然“不见啥长进”。
这确实挺添堵的,就像有一面“惊叹之墙”在挡在前面,自己则无能为力。
谈谈自己对于这种情况的一些感受吧,大概是以下这几点。
在投资能力的提升初期,本质是“知识盲区的填补”。
比如刚学习谷神指标时,掌握“大道线”“哭脸笑脸”“三炮一打”这些概念,
就能快速摆脱“小白凭感觉投资”的境地,
收益情况也可能从亏损或低收益跃升至市场平均水平。
这一阶段的进步,仅靠“量的积累”即可实现,而且效果显著。
这就相当于上学时候考试。
从0到60分及格只要努力即可达到,但从85-100分,似乎每提升1分都格外艰难。
其实就是边际递减原理。
一旦进入进阶阶段,投资者已掌握90%的基础理论。
剩余的10%往往是抽象,反常识,跨学科的“底层认知”。
比如市场非有效性的本质,风险与收益的非线性关系,人性决策的非理性根源等。
这些认知无法通过“多看书+多刷视频”直接获取,
需要对已有知识进行“解构+重组”,甚至推翻过去的部分经验。
文章为记录个人思考,是作为反省操作失误的积累,文中个股不构成参考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逻辑,交易有方法,持续关注阅读,时间会给你最真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