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特别是6月以来,以科创200和科创100为代表的科创板系列指数涨幅居前,浙商证券王杨梳理科创板行情所处的阶段。
①科创板的盈利情况:截止2025年Q1,以科创100和科创200为代表的科创板近一半公司整体释放反转信号,科创50和科创板整体受市值较大的部分公司影响盈利尚在探底。
②科创牛市所处阶段:2013年至2015年移动互联网引领的创业板牛市,主要划分为三阶段,分别是,预期反转驱动、产业景气驱动、资金情绪驱动。
结合科创板的盈利情况和股价走势,2024年9月是预期驱动的行情,科创板自今年6月以来进入主升段,类似于2013年Q3附近主升段的初级阶段。
③如何把握科创板配置线索:本轮科创板的行情星系配置线索的思路,具体来看,一则,重视AI和创新药等主线赛道的龙头公司;二则,可以结合远端次新选股方法论。
【重点公司跟踪】
斯迪克:斯迪克目前为多层柔性光学材料全球唯一量产企业,OCA光学胶膜打破日韩垄断,成为华为、苹果、三星等主力品牌核心供应商。据东北证券调研,华为公司9月折叠系列产品在屏幕端将实现革命性升级,9月新机屏幕肉眼可见的不同,前六代折叠屏采用斯迪克湿法涂布工艺,今年斯迪克建成全国首条干法PVD涂布工艺产线,价值量提升70%以上。
宇树预告新款人形机器人:有31个关节
8月19日晚间消息,宇树科技晚间发布海报,预告关于新机器人的关键数据。海报展现了一个新机器人的剪影,该机器人高度180厘米,并配文“31jointDOF(6*2+3+7*2+2)"。据悉,"31jointDOF"指31个关节自由度。
五矿证券祁岩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要求大扭矩,目前一般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轴向磁通电机未来或有机会。目前主流选择是无框力矩电机,其设计生产技术较为成熟,但此前市场需求不大,限制了无框力矩电机的发展。提高扭矩的另一个选择是使用轴向电机,轴向电机可以提供的扭矩密度比径向电机高30%,特别适合于高效率、高转矩密度场合。目前轴向电机在散热、制造工艺、产业链成熟度方面仍有不足,但部分厂商已经在布局轴向电机。
东睦股份:公司此前已布局轴向磁通电机,该类电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领域,2024年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轴向磁通电机生产车间基建建设,组建了1条轴向磁通电机装配生产样版线,具备量产后5万套/年产线能力,
卧龙电驱;公司有轴向磁通电机在研项目,并通过金石投资间接持有宇树科技股份。
新特电气昨天AIDC方向承接液冷的是电源方向,后面数据中心供配电需要重视。数据中心供配电方式持续升级,移相整流变压器可配套HVDC。
人工智能应用迎来拐点,23-28年全球数据中心IT负载CAGR高达24%,其中A负载五年增长20倍。
智算时代下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持续升级,目前HVDC正在逐步取代UPS,其中英伟达新方案是在数据中心外围直接将13.8KV交流电网电力转换为800V高压直流,在这其中固态变压器(SST)为关键。固态变压器(SST)由电力电子变换器和高频变压器组成,可省去笨重的工频变压器,具有占地面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优势,且具有交直流多端口输出能力,有望成为数据中心终极供电方案。
根据天风证券测算,仅数据中心领域,固态变压器未来3年就将创造100亿的市场增量,目前谷歌、微软、台达均已明确将SST列为下一代数据中心供电标准。
国信证券预计,“十五五”后期固态变压器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目前新特电气前瞻布局固态变压器,并与维谛技术在SST领域展开合作。
柯力传感:
机器人需通过传感器获取外界状态和自身状态,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层级的核心硬件载体,其技术迭代直接驱动智能等级跃迁。
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空间大,根据兴业证券测算,主流传感器方案包括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IMU与视觉传感器,单机价值量合计约8.96万元,在单台机器人成本中占比约22.4%。
2035年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规模约848亿元,2025-2035年CAGR约46.6%。其中六维力传感器价值量高,具备技术与资金壁垒,国产替代进程加快,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需要使用28个一维力/力矩传感器与4个六维力传感器,目前六维力价格超万元,中性测算下,2035年人形机器人力传感器市场规模约505.8亿元。
六维力传感器技术壁垒与资金壁垒高,生产过程存在弹性体加工、贴片及标定检测三大技术难点。国内六维力传感器市场集中度较高,以外资品牌为主导,近几年国内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进一步降低成本,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柯力传感紧跟市场需求,提出围绕六维力传感器、机器人关节力/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多物理量传感器方向全面推进“新四样"传感器发展。2025年4月,公司购置并启用六维力自动化测试设备及机加工设备,对六维力传感器提高产品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有正向作用。此外公司积极拓展机器人传感器产品线布局,近日完成猿声科技战略投资,实现在多维触觉传感和电子皮肤方向的重要布局。
上半年人形机器人中标数量和金额同比均有上升,机构称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这家公司机器人感知领域取得进展
财联社资讯获悉,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数据,2025 年上半年,国内公开披露的人形机器人中标项目数量已超过 83 个,合同金额合计近 3.3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无论项目数量还是金额均有上升。72 家中标企业中,优必选、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合计拿下总成交金额的六成,从中标数量来看宇树科技独占鳌头,以 7 次直接中标位居第一。
一、上半年国内具身智能产业链融资额超去年全年
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人形机器人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1X、FigureA 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DeepSeek 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数据显示,国内具身智能产业上下游总计发生 144 起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达到 195 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平均单笔融资规模达到 1.35 亿元。
上海证券研报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兴业证券研报测算,随着人形机器人需求的增长,预计将推动国内触觉传感器技术的快速进步。中性测算显示,2035 年人形机器人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约为 133.9 亿元。
二、相关上市公司:豪恩汽电、长盈精密
豪恩汽电在机器人感知产品及域控领域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公司与上海智元新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合作研究开发 Genie02 超声波传感器项目。
长盈精密在互动平台表示,人形机器人精密零组件产品是公司新业务,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多家人形机器人头部品牌建立合作,并已有订单进入量产。
前瞻布局液冷 + 机器人轻量化领域,这个公司凭借精密注塑技术核心工艺积极探索相关机会,在手项目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起进入量产阶段
标榜股份(301181)精要:
①东北证券赵宇阳看好公司作为国内尼龙管路龙头,积极探索液冷领域,并具有 PA66 及 PA12 聚合技术的技术储备,与当前机器人轻量化所需材料特性高度契合,较有希望应用于机器人领域;
②公司深度绑定比亚迪、奇瑞、理想等主流车企,并成功切入一汽奥迪、小鹏汇天低空飞行汽车等新兴项目供应链,定点项目储备充足,预计将于 2025 年下半年起陆续进入量产阶段;
③公司精密注塑技术是区别于一般零部件厂商的核心竞争力,为其后续切入对材料和工艺要求同样苛刻的液冷和机器人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和潜在的超预期发展可能;
④赵宇阳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27/1.53/1.79 亿元,同比增长 4.66%/20.52%/16.78%,对应 PE 分别为 29.64/24.59/21.06 倍;
⑤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业绩预测和估值不达预期。
有望成为新消费的核心引擎,这个千亿市场迅猛发展,国产势力正加速竞逐海外市场,这家公司在相关领域已展开深度合作
财联社资讯获悉,据媒体报道,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5 年暑期档电影衍生品收入同比增长 120%,动画电影的非票房收入正在成为拉动电影 + 经济的关键。在浙江杭州某商场内,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快闪店里挤满了顾客。从销售数据来看,浪浪山小妖怪系列玩偶上线 3 天销量破万,相关周边产品也依旧供不应求。
一、“谷子经济” 正全面开花,有望成为中国新消费的核心引擎
受益于 Z 世代悦己需求、国产 IP 崛起等催化需求增长,叠加多渠道支撑,政策引导消费,谷子经济迅猛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泛二次元及周边市场规模达 5977 亿元,其中 “谷子经济” 市场规模达 1689 亿元,较 2023 年增长 40.6%,预计 2029 年规模超 3000 亿元。
上海证券认为,在悦己需求与国产 IP 崛起等因素的驱动下,谷子经济正全面开花,通过重塑消费主权与升级线下生态,有望成为中国新消费的核心引擎。其产业链以 “IP 为核心” 实现流量破圈,依托多元渠道与二次元商业体激活增长动能。竞争格局上,国产势力正以差异化生态位挑战日本领衔、国际巨头割据的行业格局,加速竞逐海外市场,打造世界级 IP。另外,谷子经济对新消费的影响甚远,以 “国产 IP 全球化” 为支点,引领文化出海浪潮,重构全球消费产业价值链。
二、相关上市公司:实丰文化、奥飞娱乐、元隆雅图
实丰文化在潮玩领域与多个热门 IP 展开深度联名合作,以最新上市的小刘鸭光动系列为例,该系列打破了传统静态盲盒属性,创新性地成为具备环保属性和互动功能的光动玩具。
奥飞娱乐主营业务包括动漫 IP 及其内容的创作、传播和运营,以及潮玩周边、玩具衍生品和婴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公司持续创作 “超级飞侠”“喜羊羊与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贝肯熊”“萌鸡小队” 等经典 IP 的动画内容作品。
元隆雅图与泡泡玛特在一些品牌营销推广项目上开展了业务合作,公司为 B 端企业客户和 C 端消费者提供全案营销和 IP 文创产品及服务,业务触点较多,与 IP 文创产业链包括 P 端、产品端、渠道端在内的多个环节中的企业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机构调研】这家外延片一体化厂商预计重新回到快速增长阶段,高端产能持续扩产
调研要点:
①这家外延片一体化厂商高端产能持续扩产,部分 12 英寸国际客户订单已排到年底,公司旗下在建工程预计提前 1 年建成;
②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上海合晶于 8 月 5 日接待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外延片一体化厂商,在产品性能、客户结构和盈利能力方面居于行业前列。随着下游的需求回暖、公司的产能扩张和一体化能力的完善,以及 12 英寸占比的提升,预计公司有望在 2024 年的低点过后,重新回到快速增长阶段。
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中有 7 家、前十大功率器件 IDM 厂商有 6 家由公司供应,重要客户包括华虹、华润微等。重要客户包括华虹宏力、芯联集成、华润微、台积电、力积电、威世半导体、安世半导体、英飞凌等国际领先企业。
公司 12 英寸产品加速做强做大,重点突破 55nm CIS 和 28nm Logic。除功率器件外,2024 年完成 12 英寸 CIS 外延产品开发并送样,逻辑方面推进 28nm PP 外延片开发。郑州合晶加速扩大 12 英寸产能,打开成长空间。
调研过程中,公司透露,8 英寸线受急单、大单影响,交货紧张,12 英寸功率器件用外延片个别国际客户订单已经排到年底。郑州合晶二期工程预计投入 35 亿元,今年 4 月 15 日厂房封顶,本月开始设备陆续 move in,预计 12 月具备送样能力。原本郑州合晶二期工程预计 2027 年建成,现在预计提前 1 年,2026 年建成。
公司 8 英寸产能约 2.15 万片 / 月,目前郑州原有厂房和子公司上海盟晶具备 4 万片 12 英寸产能。郑州合晶二期预计 2026 年底新增 6 万片 12 英寸产能,合计 10 万片产能。
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掘金行业龙头】半导体材料 + 光模块,拥有国内独家磷化铟晶圆加工产线,800G 硅光模块通过行业标准测试,这家公司客户包括华为、三大运营商
据九峰山实验室消息,九峰山实验室近日在磷化铟材料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成功开发出 6 英寸磷化铟基 PIN 结构探测器和 FP 结构激光器的外延生长工艺,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也是国内首次在大尺寸磷化铟材料制备领域实现从核心装备到关键材料的国产化协同应用,为光电子器件产业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磷化铟(InP)属于第二代半导体。磷化铟晶体具有闪锌矿型结构,其熔点为 1070℃。凭借其卓越的电子迁移率、出色的耐辐射性能以及宽大的禁带宽度,使得它成为制造高性能光电器件的理想选择。这种材料制作的器件能够有效地放大高频或短波长信号,为光通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利用磷化铟芯片制造的卫星接收器和放大器,能够在 100GHz 以上的超高频率下稳定工作,且性能稳定可靠。
受 AI 算力、数据中心和 6G 通信驱动,Yole 预测全球 InP 衬底市场规模将从 2022 年的 30 亿美元增至 2028 年的 64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3.5%。这一增长主要由光通信、5G 与卫星通信、新兴技术等领域推动。当前全球 InP 衬底市场高度集中,前三大厂商(日本住友电工、美国 AXT、法国 II - VI)占据 91% 的份额。国内产业链上,上游包括衬底与原材料,主要厂商有云南锗业、陕西锢杰半导体,中游外延片与光芯片厂商有三安光电、源杰科技,下游器件集成有中际旭创、光迅科技等。
龙头公司:铭普光磁
1、硅光 800G DR8 光模块通过行业标准测试
公司致力于在 5G 及网络数据通信、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新能源等应用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客户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通信网络运营商、汽车电子制造商、汽车整车厂、网络和终端产品的制造商及终端消费者。在 B 端领域,铭普光磁是很多全球性品牌的供应商,例如华为、海思、国内三大通讯运营商、三星、中兴、烽火通信。
公司早在 2018 年便开始在 AI 算力方面有所布局,目前光器件已位列行业龙头,光模块以行业少有的 ODM/JDM 模式运营。公司光器件系列产品包括 TOSA、BOSA、ThOSA、QOSA 和三模 ComboOSA;光模块系列产品涵盖传送网、有线接入网、4G/5G 无线网、数据中心相关产品。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并推动产品向小型化、低功耗、大容量方向发展,为数据中心客户提供 40G、100G、200G 和 400G 的全系列高速光模块,并且最新硅光 800G DR8 光模块 Demo 已经于 2024 年 3 月通过行业测试标准;为电信设备商客户提供 4G 和 5G 网络承载传输的光模块;以及固网接入 FTTX 应用光模块和光器件解决方案,并推动 25G/50G PON ONU 和 OLT 产品的迭代升级。
2、全资子公司拥有国内独家 4 英寸磷化铟晶圆加工产线
公司全资子公司安晟半导体拥有国内独家 4 英寸磷化铟宽禁带半导体晶圆加工测试生产线,主要为客户提供满足通信、物联网等应用需求的高性能射频、毫米波和光通信产品,致力于光电器件、毫米波器件、功率器件等磷化铟技术的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应用涵盖高速光学、卫星、雷达、有线电视网络、汽车电子等多个专业多个领域。
安晟半导体主要产品包括:2.5GDFB 激光器测试芯片、10GAPD 雪崩光电二极管高速测试芯片、25GFP(法布里 - 珀罗)激光器测试芯片和 25GDFB(分布式反馈)激光器测试芯片及对应 TO - CAN(MCM)多芯片封装器件、MCM/FN 封装的可变增益放大器、差分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CDR 限幅放大器、跨阻放大器等。公司聚焦数字经济、专注新一代半导体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成为光、射频、毫米波及电源类半导体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优质供应商。
3、产品应用于运动手表、全景相机等消费电子产品
公司消费类产品主要包括:CPE 充电宝、运动手表、骑行码表、360 度全景相机、自行车等。公司基于既有的通信和电源、新能源产品技术,拓展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品。针对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公司继续拓展户外运动相关产品,已经形成了骑行装备产品系列。各类电源产品及新能源系统主要包括:电源适配器、个人终端充电器、定制电源、便携式储能电源、通信电源系统、通信储能系统、通信光伏供电系统、家用及工商业用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太阳能电动车充电站等。
4、已在越南、新加坡建立业务公司
公司战略性地通过在越南成立公司拓展海外业务,以缓解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公司打造出了以中国研发为核心、越南制造为依托的铭普卫星城体系。这一举动也标志着公司将业务拓展调整至全球布局,增强了企业在行业逆周期时的抗风险能力。为了继续拓展公司在东南亚市场的业务,公司在新加坡成立了全资孙公司,继续增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以上信息是财联社由公司研报、公告、机构调研等公开信息综合整理,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公司主业下游应用拓展至覆盖数据中心、电力、通信、储能等领域,且深度布局 “人形机器人 + 深海科技”,逐步打开第二成长空间
微光股份(002801)精要:
①公司作为全球冷链电机龙头,主业稳健,当前下游场景拓展:数据中心、电力、通信、储能、热泵等,单价及毛利优于传统产品;
②公司布局高端伺服电机,并进入并进入半导体、3C 行业,目标是 “品种最全、性价比最高、产量世界第一”;
③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开发了 3、4 款空心杯、无框力矩电机并达量产阶段,2025 年公司推出机器人关节模组,深海科技领域公司水下机器人驱动电机送样合格;
④浙商证券邱世梁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7/4.2/5 亿元,PE 倍数为 24/21/18 倍;
⑤风险提示:全球冷链设备增长放缓等。
公司主业下游应用拓展至覆盖数据中心、电力、通信、储能等领域,且深度布局 “人形机器人 + 深海科技”,逐步打开第二成长空间
浙商证券邱世梁最新跟踪覆盖微光股份,公司近期发布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 7.5 亿元,同比增长 10%;归母净利 1.7 亿元,同比增长 11%。
作为全球冷链电机龙头,主业稳健,当前下游场景拓展:数据中心、电力、通信、储能、热泵等,单价及毛利优于传统产品。
伺服电机成公司第二增长极:25H1 收入同比提升 11%,持续拓品、进入新场景。
2024 年,公司继续布局移动机器人用伺服电机,并进入半导体、3C 行业。
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 2024 年公司开发了 3、4 款空心杯、无框力矩电机,并达量产阶段,2025 年公司推出机器人关节模组。
深海科技领域公司水下机器人驱动电机送样合格,水下无线充电装置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将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和产业化投入。
邱世梁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 3.7/4.2/5 亿元,PE 倍数为 24/21/18 倍。
将 AI 能力下沉至终端设备已成为行业共识,这类产品 2025 年渗透率或超 30%,这家公司已与终端品牌客户建立合作
财联社资讯获悉,智谱发布 AutoGLM 2.0,由国产模型 GLM - 4.5 与 GLM - 4.5V 驱动,具备推理、代码和多模态处理能力,能够在多种设备和场景中运行,面向普通用户开放。与常见的移动端 AI 助手不同,其定位是能够在设备上执行具体操作的智能体。
一、AI 能力下沉至终端设备已成为行业共识
端侧 AI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重塑传统云端计算的格局。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算力需求的提升,将 AI 能力下沉至终端设备已成为行业共识。AI 的发展正在突破 “一切上云” 的传统模式,逐步演变为云端 - 边缘 - 终端协同的混合架构。在这一体系中,终端设备和边缘节点负责实时数据处理与即时决策,而云端则专注于大模型训练和海量数据存储。AI 手机可以通过端侧部署 AI 大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让用户能更自然的进行交互,并可专注专享智能体。
Canalys 预计 2025 年 AI 手机渗透率将达到 34%,端侧模型的精简以及芯片算力的升级将进一步助推 AI 手机向中端价位段渗透。2025 年芯片厂商发布的新款次旗舰 SoC 已经具备了流畅运行端侧大模型的能力,DeepSeek 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模型对于芯片算力的开销,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 - 2026 年 AI 手机预计会保持中高速渗透的趋势。甬兴证券指出,AI 渗透率不断提升已下探到中端价位手机,使得更多人群可以体验 AI 手机带动换机潮,持续看好消费电子产业链。
二、相关上市公司:福蓉科技、弘信电子、格林精密
福蓉科技表示,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创新,已与 AIPC、AI 手机终端品牌客户建立合作。
弘信电子表示,作为国内头部软板企业,在技术和产品、客户、品牌以及市场占有率等优势下,AI 带来的换机潮和单机更多的软板需求,有机会为公司软板业务带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格林精密在 AI 手机产业上主要提供精密结构件一揽子技术解决方案和 “一站式” 的制造交付服务,包括注塑成型、金属成型、表面处理、结构件装配等制造技术。
【盘中宝】淘宝灰度测试 AI 万能搜,机构称电商已成为 AIGC 核心商业应用场景之一,这家公司为品牌商在天猫平台上的官方旗舰店提供全链条代运营服务
财联社资讯获悉,淘宝正加速 AI 技术在消费场景的落地。近期淘宝正在灰度测试 “AI 万能搜” 新功能,是在电商搜索领域的 AIGC 新产品,入口位于淘宝搜索激活页,显示为 “AI 万能搜” Tab。与传统关键词匹配的搜索模式不同,“AI 万能搜” 以口语化交互为核心竞争力,用户通过日常对话式提问,即可获取融合商品链接、测评视频、选购指南的多维 “答案报告”,覆盖购物攻略、口碑对比、优惠信息等全链路消费需求。
一、大模型席卷全球,电商行业加速步入全面 AI 时代
2023 年以来,以 ChatGPT 为代表,大模型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潮,国内各大科技巨头纷纷投入自研大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在内部发声,将 AI 电商定位为新的电商机遇与挑战。根据目前公开资料,自 2023 年以来,阿里国内外电商团队及阿里云在 AI 电商上的创新布局主要包括服务平台内部的电商大模型、服务 C 端的用户对话工具、服务商家及相关服务商的生产营销工具。
海外方面,4 月 29 日,OpenAI 宣布对其 ChatGPT 搜索功能进行重大升级,新增购物功能。购物功能已集成至 ChatGPT 的默认 AI 模型 GPT - 4o,并面向全球所有用户开放。该功能在网页版 ChatGPT、iOS、Android 应用以及 WhatsApp 等平台上都可以使用。机构认为,这一功能体现了头部公司对 “AI 电商” 这一应用场景的认可,用户决策流程或因此变化,对零售商而言,具备优质商品供应或服务的中小型零售商有望获得更多曝光机会。电商产业已经成为 AIGC 核心商业应用场景之一。
二、AI 有望推动电商 “范式转变”,AI 导购想象空间大
中信建投表示,AI 能在 “商品导购、评论摘要、产品体验、价格比对”4 大方面提高买家购物体验,同时在 “卖家选品、流程管理、智能客服”3 大方面实现卖家降本增效。
其认为,其中 AI 导购想象空间大。海外的亚马逊、沃尔玛、微软,以及国内的淘宝等,均已上线 AI 导购功能,通文字交互理解用户模糊的需求,并向其推荐具体的商品,最终有望提升商品成交率。eBay 首席 AI 官表示,AI 有望推动电商 “范式转变”,并将转变分为三个阶段,核心均是围绕 “AI 导购” 或 “AI 助理”。
三、相关上市公司:彩讯股份、焦点科技、青木科技
彩讯股份:公司是 HWF 开发者联盟的生态市场服务商,也是 HarmonyOS 开发服务商。目前在运营商和电商等行业鸿蒙支撑上已有部分案例落地,彩讯已完成鸿蒙版运营商和电商基线 1.0 版本的研发工作,并已拓展接入鸿蒙 “小艺” 智能体应用。
焦点科技:公司在 2024 年 10 月推出 “AI + 跨境” 创新产品 Mentarc,以人工智能代理的形式,为全球分销商和跨境电商卖家解决选品、货源查找、店铺运营等多方面难题。公司在商品文本描述自动生成领域利用了 AIGC 技术。
青木科技:公司主营业务是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综合电商服务。其中电商运营服务主要包括公司为品牌商在天猫、京东等传统电商平台上的单个或多个官方旗舰店提供全链条或核心环节的代运营服务。公司在 AI 的应用层面进行了大力的探索,将青木数据中台结合 AI 技术进行了升级,开发了青木青灵,在电商运营服务的客服环节、设计环节、店铺运营环节等进行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