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8月20日,据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官微消息,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2025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要求,要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围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等要求,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积极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新闻来源:北京商报)

相关题材:跨境支付

国产AI交换网络

十万卡集群成为行业发展必然趋势,Scale-up网络构成的高带宽域(即超节点域)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超节点具有训练周期更短、推理性价比更高的核心优势。以英伟达为例,GB200超节点相较于H100单卡算力提升2.5X,训练效率提升4X,推理效率提升30X,国内厂商快速跟上。

浙商证券张建民认为,国内交换芯片厂商正逐步实现技术追赶,看好国产算力有望迎来GB200时刻,AI交换网络是核心增量,核心受益环节包括交换芯片厂商,交换机厂商、交换机代工厂商。板块内上市公司包括:盛科通信等。

全球首例万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订单诞生

8月20日,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携手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港仔机器人集团、广东天太机器人等战略伙伴,在广东共同签署全球首例万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订单协议,预计2026年底至少交付1万台面向家庭康养的具身人形机器人。

与传统家用机器人单一的功能定位不同,山东未来机器人致力于让机器人从简单的工具转变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伙伴。国金证券机械设备团队认为,随着康养等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端企业参与市场,以自研或合作模式实现机器人应用落地,叠加目前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给产业发展点火加速,机器人落地速度有望更快。

南京新百:公司主营“健康养老+生物医疗+现代商业",并领投得印科技,其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养老机器人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已经正式推出3款养老机器人产品。

机器人:公司医疗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智能助行器、无源及有源可穿戴式下肢助行器、下肢反馈训练系统、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智能一体化床椅等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辅助行走和康复运动、辅助对老人、病人等特定人群的日常护理等,可应用于医院、养老机构等。

新技术:超硬AR镀膜,Iphone17和Mate80都标配这个超硬AR镀膜,是未来消费电子系列最大增量

华为独家供应

万顺新材(300057):自 2022 年起为华为提供 AR 膜(抗反射镀膜)技术,华为 Mate 70 系列采用的 “玄武镀膜” 技术即由其独家供应。其为华为即将发布的折叠屏新机 Verde 定制的 AR 膜可将反射率降至 0.5% 以下,还能与 UTG 超薄玻璃结合,适配柔性屏。

苹果 AR镀膜: 莱宝高科002106

公司将持续加大超硬AR镀膜、金属网格不可见结构电容式触摸屏等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力度;持续优化超硬AR膜、SFM结构Film Sensor等产品的设计和制作工艺,不断提升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产品大批量生产要求。

持续开发和优化一体黑、双联屏、3D曲面贴合制作工艺技术,不断强化一体黑、双联屏、3D曲面贴合在车载触摸屏和触控笔记本电脑的竞争优势,结合公司已有盖板玻璃、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面板生产设备资源以及AR/AG/AF等光学功能膜层制作等电容式触摸屏全产业链资源优势,不断巩固和强化公司在全球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摸屏市场龙头厂商的优势地位。

莱宝高科是全球中大尺寸电容式触控屏龙头厂商,为全球头部苹果、华为、小米等批量供应触摸屏。此外,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一条量产G5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生产线。

代码

公司名称

自由流通市值

概念解析

002613

北玻股份

29

ar 镀膜设备。北玻镀膜水平式建筑镀膜线,采用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在玻璃表面沉积一系列介质和金属薄膜,主要用于加工各种 (ow - E 玻璃、AR 膜,以及阳光控制玻璃等

300057

万顺新材

42

自 2022 年起为华为提供 AR 膜 (抗反射镀膜) 技术,华为 Mate 70 系列采用的 “玄武镀膜” 技术即由其独家供应。

301051

信濠光电

25

ar 镀膜核心标的,iphone17 和 mate80 都标配这个超硬 AR 镀膜,增量巨大。

300088

长信科技

165

公司是华为 + 苹果核心公司,镀膜事业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加大管理资源投入,高效实现业绩增长目标,产品有 AR 镀膜及 CG 项目等。

603758

泰安股份

27

通过收购亦高光电商局 AR 镀膜技术,产品已应用于智能汽车车载显示系统

003015

日久光电

40

2A/3A 光学膜 (含 AR 镀膜) 已实现量产,应用于车载显示及折叠电子设备,通过华为等头部客户认证并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002426

胜利精密

116

AR 减反射镀膜产品已应用于汽车中控屏及笔记本电脑

688167

炬光科技

89

掌握深紫外至红外波段 AR 增透膜技术,镀膜产品满足 ISO 标准及车规级要求,

301392

汇成真空

50

公司提供超硬 AR 镀 * 设备及工艺专利技术,可镀制 Al203/Ti02/Si02 膜层,

002106

莱宝高科

65

开发超硬 AR 镀膜新技术,应用于触控显示模组,配合客户开发 ALPC 相关产品,

小米新机型将支持北斗短报文卫星短信,机构称北斗短报文硬件端成本低,渗透率提升潜力大,这家公司卫星模组已成功导入多家品牌手机厂商

财联社资讯获悉,小米 REDMI Note 15 Pro 系列手机发布会已定档 8 月 21 日晚 7 点。小米 REDMI Note 15 Pro 和 REDMI Note 15 Pro + 此前已经入网,支持 90W 快充,后者还支持北斗短报文卫星短信,是 REDMI 首款卫星通信手机。

一、北斗短报文硬件端成本低,渗透率提升潜力大
北斗正在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华为 Mate50 系列)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

华安证券研报指出,手机直连卫星将打开卫星互联网在民用市场的应用空间,带来星载相控阵、星间链路、信号处理以及手机芯片的全新增量市场。此外,手机直连卫星同时也将给运营商带来 C 端新市场分成的新机遇。终端侧,卫星通信芯片将贡献最大的增量市场。在卫星专用频段下,手机需要额外增加一块卫星通信芯片,通常是基带射频一体化的 SoC 芯片,未来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 SoC 芯片将会越来越多。

东北证券进一步补充称,北斗短报文在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上的推广有望在大众消费领域北斗应用的进一步普及中扮演关键角色,华为 Mate50、P60 等多款搭载北斗短报文功能的智能手机已逐渐引领了市场潮流、培养了消费者认知,搭载北斗短报文功能有望成为手机厂商的新营销卖点,且北斗短报文硬件端成本低,易于渗透进低端机型,渗透率提升潜力大。

二、相关上市公司:唯捷创芯、震有科技、北斗星通
唯捷创芯的卫星通信射频前端模组已成功导入多家品牌手机厂商,实现规模销售。同时,公司正在积极研发下一代卫星通信射频前端模组,以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市场对高质量无线通信产品的需求。

震有科技已构建了从地面信关站到卫星载荷再到接入终端的多方位布局,相关技术与产品在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通信领域均有应用与部署,如手机直连卫星、汽车直连卫星、北斗短报文、高通量卫星地面网络建设等领域均有项目落地。

北斗星通的芯片可支持北斗 RDSS 短报文功能。

这家公司上半年数字化产品业务新签合同增长超 40%

调研要点:
①信创逐步迈入生态重构阶段,这家公司大量客户应用适配和改造正加速推进,公司上半年数字化产品业务新签合同增长超 40%;
②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电科数字于 8 月 18 日举行业绩说明会,2025 年上半年,从三大业务板块来看,数字化产品业务实现收入 2.00 亿元,较去年同期持平,但新签合同同比增长 41.82%;行业数字化业务实现收入 43.39 亿元,同比增长 7.33%;数字新基建业务实现收入 3.34 亿元,同比增长 19.03%。

公司依托数智应用软件构建核心能力,形成覆盖算力、平台、算法、应用及安全的产品矩阵,已在行业智算底座、数字金融、智能制造、数字交通、智慧医疗等多个创新场景落地。

生态与产业端合作方面,公司联合华为、海光等国内信创生态伙伴,思科、英伟达等国际领先企业,AWS、阿里云等云服务商及金融、制造等行业伙伴共建解决方案。其中,与华为多个行业军团深度合作,在金融、制造、医疗等领域提供领先解决方案,联合打造的 AI 一体机已在上海多个项目落地。此外,公司参与中国电科及国家、省部级的产业协同,作为上海数据交易所数商成员提供数据安全与治理服务,并在物流、金融保险、数字监管等领域探索数据要素应用。

公司认为,信创已从技术和产品替代阶段逐步迈入生态重构阶段,当前大量客户已部署国产芯片、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基础设施,应用适配和改造正加速推进,未来信创有望成为 CT 产业的基础。

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10000 台!天太机器人拿下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订单,机构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已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这家公司已与天太机器人签署《投资意向协议》

财联社资讯获悉,机器人行业的历史在这一刻被彻底改写。天太机器人有限公司与山东未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未来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港仔机器人集团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签署全球首个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 10000 台订单。这不仅是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诞生以来数量最大的单笔订单,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信号: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商用车元年,由天太机器人率先开启!

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近期国内外机器人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 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

业内认为,DeepSeek 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

二、MIM 技术可高效制备复杂精密金属零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可用于制造关节、传感器等关键部件

MIM 在复杂精密结构件生产中能够有效节省传统切削加工,实现更高精度及更复杂结构成型,并可满足大规模量产需求。此外,根据人形机器人发布微信公众号,使用 MIM 技术生产的零件还具有重量小、强度高、设计自由度大、成型成本低等优点,这使其在灵巧手指驱动齿轮和仿生手指连接结构件等应用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上海证券吴婷婷指出,随着人形机器人、人形检测设备、高端消费电子、高端制造等行业发展和升级,对高精度、高复杂性、高强度等零件需求进一步上升,MIM 在精密、复杂、关键零部件生产中的优势将得以进一步凸显,上述领域需求高增,MIM 工艺或迎来蓝海市场。2023 年全球金属注射成形(MIM)市场规模达到了 40.19 亿美元,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80.98 亿美元,2024 至 2030 年间 CAGR 为 10.7%。

三、相关上市公司:华民股份、美湖股份、明阳科技

  • 华民股份:公司近期已与天太机器人签署《投资意向协议》,目前正积极推进正式投资协议签订的有关工作。目前,天太机器人开发了系列一体化、高性能、低能耗的模块化产品,掌握了从机器人零部件、模组到整机的全链条研发制造能力,已拥有部分在手订单及意向订单。

  • 美湖股份: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州莱特主要从事粉末冶金(P&S)、金属注射成形(MIM)技术的研发以及工程零件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其布局粉末冶金软磁复合材料(SMC)领域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 明阳科技:公司拥有自润滑轴承(DU)、传力杆(LG)、粉末冶金零件(PM)和金属粉末注射成形零件(MM)四大系列产品,以及调节机构总成件产品。

我国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机构称技术和政策共振下脑机接口产业正迎来商业化曙光,这家公司控股子公司生产脑机接口产品

【植入损伤降低 74% 刚柔可调的 “神经触手” 探针研发成功】《科创板日报》21 日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柔性侵入式脑机接口器件植入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发出一种刚柔可调的 “神经触手” 探针,将植入损伤降低了 74%。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先进科学》杂志。(科技日报)

一、政策支持下,国内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不断

政策在资金、规划、支付三个层面明确支持脑机接口发展。(1)资金层面:全球主要国家投入数十亿美元支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美国 BRAIN 计划、欧盟 “人脑计划” 等持续加码,中国也逐步跟进;(2)规划层面:脑机接口已从 “十二五” 基础研究阶段迈入 “十四五” 产业落地阶段,工信部等七部门在 2024 年 7 月出台专门文件,推动产业化成长;(3)支付层面:国家医保局首次为脑机接口设立独立收费项目,湖北、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率先落地价格标准,为其进入临床应用奠定制度保障。

国内脑机接口产业化进程不断,6 月,我国首例少突胶质细胞型脑起搏器临床研究完成,患者仅用 2 - 3 周的训练,便实现了下象棋、玩赛车游戏等功能,达到了跟普通人控制电脑键盘鼠标相近的水平。此外,清华大学与天津大学在 2025 年推出的 “双环路” 无创脑机系统,实现了高效四自由度无人机操控,解码准确率提升 20%、效率提升百倍。北京脑科学中心与芯智达研制全球首款全植入无线芯片 “北脑一号”;天津大学、微灵医疗也分别推出了编解码专用芯片与采集刺激芯片,逐渐打破国外垄断。

国诚证券研报认为,在技术进步与政策支持的双重共振下,脑机接口产业正迎来商业化曙光,未来市场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凭借技术比肩海外及政策红利,有望在脑机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推动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据 MARKET RESEARCH FUTURE 预测,脑机接口医疗健康领域应用在 2035 年全球规模有望达 65 亿美元,较其他领域空间更大。

二、相关上市公司:乐普医疗、岩山科技
  • 乐普医疗: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睿瀚医疗专注研发和生产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产品。

  • 岩山科技:公司旗下若思美脑研究院在持续进行脑电大模型及非器质性脑疾病相关产品的开发研究,部分基于大脑脑电闭环实时调控技术所研发的商业化产品已完成原理测试并进入工程验证测试阶段,待工程验证测试完成后,公司将适时进行产品发布,并在完成后续生产验证测试后上市。

数字经济时代全新金融基础设施,数字人民币正日益承担着重要角色,多地持续不断创新扩大应用场景,这家公司参与了相关系统建设

财联社资讯获悉,据报道,2025 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金融服务专题将于 9 月 10 日 - 9 月 14 日在北京首钢园举办。据悉,今年金融服务专题将升级打造数字人民币潮流集市,精心规划近千平方米的沉浸式数字人民币生态体验展区,特邀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金融机构联袂打造 “数字人民币 +” 创新展示矩阵,进一步利用 A 赋能,激发金融创新新功能,为观众带来未来金融生活沉浸式体验。

一、数字人民币为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金融基础设施

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货币的形式也在不断演变,数字人民币作为我国数字经济时代的全新金融基础设施,正日益承担着重要角色。当前,多地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不断创新扩大应用场景。2025 年以来,已有北京、深圳等多地陆续推出发放数字人民币红包促销费活动。在数字人民币产品体系中,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因具备使用门槛低、可覆盖人群广、场景应用多等特点,日渐受到境外来华游客和老年、学生人群的欢迎。在公共交通领域,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数字人民币硬钱包 “一碰” 目前已覆盖包括青岛、苏州、深圳、南京、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和地区的地铁、公交。

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迎来新进展,重塑全球支付格局。2025 年 4 月 7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正式覆盖东盟十国及中东六国,全球近 38% 的贸易由此可基于数字人民币顺利完成。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系统的启动不仅是技术革新,同时有助于我国多边外贸体系的发展。太平洋证券指出,数字人民币的产业链覆盖上、中、下游各环节,形成了完整的技术和应用生态体系。数字人民币的上游产业链包括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公司,中游则由支付平台和硬件设备制造商主导,下游由各类商户和服务提供商组成,如零售、交通和公共服务,使数字人民币得以落地并融入居民日常生活。数字人民币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服务公司具备投资机会。

二、相关上市公司:京北方、宇信科技、中科金财

  • 京北方:作为国内领先的数智技术和金融科技服务商,在区块链、隐私计算、智能合约等方面拥有较为丰富的技术积累以及服务产品储备。同时,公司拥有数字货币业务系统建设能力和案例,参与了数字人民币、数字澳门元的系统建设。

  • 宇信科技:公司高度重视出海业务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带来的海外发展机遇,将跨境支付业务作为海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成功中标并参与了境外某地区数字货币建设项目。

  • 中科金财:是北京区块链技术应用协会会长单位,公司遵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方向,以数字科技为切入点,探索数字人民币创新应用业务,与部分银行客户在数字人民币领域均有合作。

谷歌将发布多款 AI 手机,机构称 2025 - 2026 年 AI 手机仍预计会保持高速渗透的趋势,这家公司产品独供谷歌折叠屏细分机型


【谷歌宣布将于 8 月底发布 Pixel 10、10 Pro 和 10 Pro XL】财联社 8 月 21 日电,谷歌宣布将于 8 月底发布 Pixel 10、10 Pro 和 10 Pro XL,10 Pro Fold 将于 10 月上市,所有设备均搭载 Tensor G5 处理器。Pixel 10 起售价 799 美元,Pro 起售价 999 美元,Pro Fold 起售价 1,199 美元,Pro Fold 起售价 1,799 美元。

一、机构称 2025 - 2026 年 AI 手机仍预计会保持高速渗透的趋势

Tensor G5 首发即支持 20 余项端侧 AI 功能,包括 Pixel Call Screening、Gemini for Gmail 应用、诈骗检测及 Gboard 智能编辑等。在语音翻译中,生成式模型与传统音频机器学习模型并行搭配,实现更自然的对话。此外,Tensor G5 具备 “一次性语音保真” 能力,可通过几秒钟的音频重建说话者的声纹特征,同时 Google 强调不会进行语音注册或存储音频,保障用户隐私。

AI 手机渗透率提升,根据 Counterpoint 市场监测服务的最新研究显示,受高端机型的推动,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收入同比增长 5%,平均销售价格(ASP)同比增长 1%,平均销售价格达到 356 美元,为历年最高。Canalys 预计 2025 年 AI 手机渗透率将达到 34%,端侧模型的精简以及芯片算力的升级将进一步助推 AI 手机向中瑞价位段渗透。

甬兴证券认为,2025 年芯片厂商发布的新款次旗舰 SoC 已经具备了流畅运行端侧大模型的能力,Deepseek 的出现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模型对于芯片算力的开销,在这两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25 - 2026 年 AI 手机仍预计会保持高速渗透的趋势。AI 渗透率不断提升已下探到中瑞价位手机,使得更多人群可以体验 AI 手机带动换机潮,持续看好消费电子产业链。

二、相关上市公司:长信科技、力芯微

  • 长信科技:2024 年国际客户谷歌的 8 寸折叠屏手机,使用的 UTG 产品均为公司子公司东信光电独供,目前东信光电已和国内外手机品牌巨头建立了深厚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已获得国内主要头部品牌客户的项目定点,与 OPPO、中兴、谷歌及其他国际、国内主流手机客户均有深入合作。

  • 力芯微:公司芯片已应用于三星等品牌具有 AI 功能的手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