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早餐帮助大家在15分钟内完成:信息过滤→机会识别→策略制定→预案准备的全流程,
盘前早参阅读的黄金法则:
数据交叉验证:政策利好+资金流入+技术突破=高确定性机会
时间价值排序:9:00前重点看盘前早参→9:30紧盯定盘价→9:45开盘八法检验→10:30最终确认策略
反共识思维:当所有人讨论同一热点时,警惕日内兑现风险
一。A股开盘预判逻辑-定盘价:3858
美股昨夜发生了什么:
周五美股集体回落,纳指跌超 1%,此前创纪录的道指与标普 500 小幅回吐;7 月 PCE 与核心 PCE 同比分别为 2.6% 和 2.9%,虽均符合预期,但核心 PCE 年率升至 2 月以来最高,令 “9 月降息概率仍高但需看就业” 的市场判断更趋谨慎。
(1)昨夜行情(美东时间 8 月 29 日)
背景:上一交易日道指与标普 500 创收盘新高,标普曾短暂升破 6500 点。
板块:以英伟达为首的科技股走弱;纳指成分股中,英伟达跌 3.32%、博通与甲骨文均跌超 3%,戴尔跌近 9%。
(2)关键数据(美国)
7 月 PCE 物价指数:同比 2.6%(预期 2.6%),环比 0.2%(预期 0.2%);核心 PCE 同比 2.9%(预期 2.9%),环比 0.3%(预期 0.3%)。核心 PCE 年率较 6 月上行 0.1 个百分点,为 2 月以来最高。
8 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58.2,较 7 月回落约 6%,为 4 个月来首降;当前状况指数 61.7、预期指数 55.9。
(3)机构解读与市场影响
解读:PCE 整体符合预期,焦点转向就业;9 月降息概率仍高但需后续数据验证。
影响:周五回落更多是高位获利了结与科技股拖累,PCE 数据本身未显著改变利率预期。
(4)月度与节奏
8 月整体收涨:道指月涨超 3%,标普 500 涨近 2%,纳指涨约 1.6%。
下周一休市:因劳工节,美股下周一(9 月 2 日)休市。
下周关键:周五(9 月 6 日)将公布美国 8 月非农就业报告,直接影响美联储路径预期。
9 月季节性:历史上 9 月美股偏弱,不确定性与波动率上升;据统计,标普 500 在 9 月下跌概率约 56%,平均跌幅约 1.17%;近十年(2015–2024)中 6 次下跌,平均跌幅约 1.93%,含 2022 年 - 9.34% 等大幅波动。
(5)个股与事件(要点)
科技与互联网
*特斯拉:在欧洲推出新款 Model Y 高性能版(利好特斯拉欧洲销量预期)。
*谷歌:欧盟反垄断案或仅 “小罚”,处罚力度低于往年(利好谷歌风险偏好)。
*金融
美联储:敲定大型银行新资本要求;摩根士丹利申请对其资本水平复议(对大行短期情绪偏谨慎)。
*中概与中国资产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 1.55%;阿里巴巴涨 12.90%、京东涨 2.24% 等;阿里巴巴披露上季在 AI 与云基础设施资本开支 386 亿元(利好中国互联网 / AI 相关板块情绪)。
二。今日值得关注的新闻:
(1)核心热点:阿里系成周末最大焦点(AI + 芯片 + 云业务全面发力)
1. 阿里财报与业务突破(直接刺激股价大涨,带动产业链热度)
*财报超预期:2026 财年 Q1 阿里 AI + 云资本开支达 386 亿元(创历史新高,远超市场 300 亿左右的预期);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 26%(三年来最高增速),AI 相关产品收入连续 8 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增长。
*技术落地动作:通义 AI 大模型近期密集开源新版本(包括编程模型、视频生成模型等),多个模型登上全球开源榜单首位;还发布了 Agentic 编程平台 月Qoder,能提升软件开发效率。
*芯片新进展:媒体爆料阿里正在测试一款新 AI 芯片,目的是填补英伟达在华市场空白,可兼容英伟达产品,且不再由台积电代工,转由国内企业生产 —— 这被市场视为国产算力替代的重要突破。
*股价反应:受上述利好刺激,美股阿里巴巴周五暴涨 12.9%,市值回升至 3218 亿美元;市场还将同期英伟达股价下跌(市值蒸发超 1 万亿元人民币)部分归因于阿里的技术突破。
2. 机构与产业链反应(集体看好阿里系及国产算力)
*机构研报观点:天风、民生等券商均强调 “阿里 Capex 超预期,国产算力拐点已至”,认为阿里持续投入将带动国产算力需求,推荐阿里云合作标的(如数据港、润建股份等)及国产算力芯片企业(寒武纪、海光信息等)。
*相关概念股梳理:市场整理出阿里系合作名单,涵盖数据中心(数据港、科华数据)、服务器(浪潮信息)、液冷(英维克、依米康)、芯片(中芯国际、华虹公司)等多个环节,成为周末资金讨论的重点。
(2)半导体与算力(美国限制加码,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美国政策冲击:美国商务部将英特尔大连、三星中国、SK 海力士中国三家企业移出 “经验证最终用户” 授权名单,意味着这些企业进口半导体设备和材料需重新申请许可。商务部表态反对,称将采取措施维护企业权益 —— 这进一步凸显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的紧迫性。
*国产算力进展:除阿里芯片外,华为 910C 芯片近期在蚂蚁、字节等企业落地突破,机构预计下半年销售加速,四季度下一代芯片有望送测,华为产业链的电源、服务器、液冷等环节受关注。
(3)稳定币与跨境支付(香港监管推进,传统企业积极布局)
*香港监管落地临近: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委员会敦促监管机构尽快完成发牌,有意申请牌照的机构需在 8 月 31 日前联系金管局,9 月 30 日前提交申请。
*企业动作:中石油宣布密切关注香港稳定币政策,将启动稳定币跨境结算与支付的可行性研究,成为首个公开布局的能源央企;币安创始人赵长鹏称 “稳定币是区块链天然应用,每个国家至少应拥有几个稳定币产品”,强调其对货币全球化的价值。
(4)低空经济(专项债落地 + 装备出海,产业加速推进)
*资金支持落地:安徽省发行 18.6 亿元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专项债,为全国首创,标志着政策性金融工具开始赋能低空产业。
*产业规模与出海:截至目前,国内低空装备产品超 406 万台,881 家企业登记注册,16 款民用无人机获适航批准;低空装备加速出海,海外采购商增多,新疆计划依托 “空中丝路” 推动低空产业对外合作。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银行业协会报告显示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稳步提升;普京透露中俄双边贸易结算已完全转向本币,美元、欧元份额降至统计误差水平。
全新 MG4 在成都车展上市,售价 6.58 万元起,其中半固态安芯版是全球首款批量搭载半固态电池的纯电车型,售价不足 10 万元,标志着半固态电池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
该车型在低温性能上有突破:-15°C 环境下仍能保持 85% 以上电芯能量,快充 30 分钟可补能 200 公里,解决北方冬季续航衰减问题。
中报数据显示,知名游资章建平进入多家机器人及科技公司股东名单,包括寒武纪 - U(持股 608.63 万股,市值 36.61 亿元)、浙江荣泰、嵘泰股份等,带动市场对机器人板块的关注。
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一张网” 站点扩展至近 7000 座,北斗导航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国星宇航二度递表港交所,冲刺 “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计划今年发射 12 颗卫星,但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商业航天盈利难题待解。
离境退税服务优化:深圳落地全国首笔 “跨境支付通” 离境退税业务,杭州试点 “一键退税”,最快两分钟到账,上半年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 94.6%。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最快 9 月下旬开业,选址五一广场王府井百货,毗邻多个文旅地标,辐射本地及游客消费。
*证监会规划:证监会召开 “十五五” 资本市场规划座谈会,强调要持续巩固市场回稳向好势头,深化投融资改革,倡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
*近期重点事件:接下来的关注点包括上合峰会、九三阅兵(看是否有超预期发布),以及 9 月上旬华为、苹果的新手机发布会(影响消费电子板块情绪)。
三.期指的资金动向: 合计减空8062手,共持有净空单110921手。(空头连续减仓,净空单规模收缩)
*本周累计减空:周二至周五连续 4 天减空,分别减空 4662 手、768 手、609 手、8062 手,其中周五减空力度最大(8062 手),整体释放积极信号。
*当前净空单:操作后持有 110921 手(较前一日 118983 手减少 8062 手,规模显著收缩,但仍处较高水平)。
*合约操作特征:四大期指主力合约多空均减仓,且空头减仓数量均大于多头,其中 IM 合约空头减仓优势最明显;合计对 IH、IF(大盘蓝筹)减空 1940 手,对 IC、IM(中小盘)减空 6122 手,空头更倾向于从中小盘合约撤离。
*某信:减空 3887 手,四大合约全减空 ——IH 减 402 手、IF 减 1004 手、IC 减 1494 手、IM 减 987 手;平仓买单 1406 手、平仓卖单 5293 手(以平仓卖单为主,空头主动止损)。
*其他主要玩家:减空 4175 手,四大合约全减空 ——IH 减 344 手、IF 减 190 手、IC 减 834 手、IM 减 2807 手;平仓买单 9959 手、平仓卖单 14134 手(同样以平仓卖单为主,与某信操作一致)。
*空头盈亏:因前一日持有 118983 手净空单,周五大盘强震后上涨,空头亏损 4 亿元。
四.资金流向的机会: 宽基 ETF 分化,AI、券商获青睐,国家队动作关键
净申购(利好对应板块):
*上证指数 ETF:8.68 亿(本周最多);沪深 300、上证 180、中证 A500 ETF 均获小幅净申购;
*汇金增持宽基 ETF:二季度仅 4 只沪深 300 ETF 和华夏上证 50 ETF,汇金就买入 1500 亿(稳定市场,利好大盘蓝筹宽基)。
净赎回(利空对应板块):
*科创 50 ETF:-125.07 亿(大幅赎回,因寒武纪涨势过快,股价高于 ETF 价格,资金进行反向套利);
*中证 500 ETF:-45.29 亿、中证 1000 ETF:-29.34 亿、上证 50 ETF:-29.33 亿、科创 100 ETF:-10.99 亿(赎回规模居前);
*科创创业 50、中证 A50 ETF 均获小幅净赎回。
净申购榜(利好对应板块):
*券商与非银:证券公司 ETF 62.42 亿(牛市中券商业绩弹性大,资金提前布局)、港股通非银人民币 ETF 19.39 亿;
*AI 相关:科创 AI ETF 41.58 亿、人工智能 ETF 22.85 亿、CS 人工智能 ETF 21.15 亿(合计 85.58 亿,AI 硬件需求驱动,虽国产 GPU/NPU 与英伟达有差距,但自主可控受关注);
*稀土产业:26.88 亿(新能源车、风电、机器人等需求增长,带动稀土需求上升)。
*汇金行业 ETF 增持:鹏华酒 ETF 从 2024 年底的 4.6 亿份增至 2025 年 6 月的 5.81 亿份,上半年增持 1.21 亿份(国家队布局消费板块,利好白酒板块)。
ETF 成交:
*成交额前十:香港证券 ETF(513090)第一、港股创新药 ETF(513120)第二;
*成交额环比增长前十:科创芯片 ETF 博时(588990)涨 329%(第一)。
个股龙虎榜:
*净买入最多:兆易创新 17.99 亿元;
*机构净卖出最多:中芯国际 11.35 亿元(本周涨 10.38%,换手率 40.73%,机构逢高减持)。
*分红数据:14 家公司现金分红超 100 亿元(如中国移动、工行、建行、农行、中石油,高分红稳定市场情绪)。
二。新闻早餐的解读?
1. 事件: 阿里暴拉 12%,下周该盯国产算力这些方向?阿里刚出的二季度业绩火了,美股直接涨 12%,不少人问:这波能带动恒生科技和国产算力起来吗?
看数据是真超预期 —— 总营收 2477 亿,同比涨 2%。其中云业务最亮眼,收入 334 亿、增速 26%,比市场预期的 20% 高不少;海外电商也涨 19%,就其他业务略拖后腿。更关键的是资本开支飙到 387 亿,比上季度 246 亿、去年同期 121 亿都翻了倍,明显是在加码投入。之前受 H20 禁售影响,大厂开支缩手缩脚,现在国产芯片良率上来了,这钱估计都砸在算力上了。
但也有人纠结:阿里涨归涨,国产算力标的这么多,怎么选才不踩坑?毕竟有些公司光有概念,没实际订单支撑。
其实不用贪多,抓四个核心方向就行。首先是算力芯片,寒武纪、海光信息的 GPU,翱捷科技的 ASIC 都能重点看;其次是制造端,中芯国际肯定是绕不开的龙头;然后是配套设施,PCB 看深南电路,液冷盯英维克,服务器电源找欧陆通;最后是 IDC,数据港、光环新网这些有阿里合作的更稳妥。下周盯着这些细分龙头的开盘情况,要是阿里系概念股集体高开但不炸板,就能跟着喝口汤,别盲目追那些没业绩的杂毛票。
2.事件: 中芯国际突然停牌并购,这是利好还是圈钱?中芯国际突然公告要停牌了!说是要发 A 股买子公司中芯北方的少数股权,停牌最多 10 天。巧的是,华虹、芯原股份最近也都停牌搞并购,不少人懵了:这到底是要扩产搞大事,还是趁牛市伸手要钱?
其实这节奏掐得挺准 —— 现在科技股正热,中芯股价也涨了不少,这会儿整合子公司股权、推进并购,时机确实合适。而且监管早就放了话,6 月吴清主席就说资本市场要发挥 “枢纽功能”,说白了就是要帮科技企业融资。这轮牛市为啥一直拉寒武纪当标杆?就是想树个例子,打开科技板块的融资空间,把股民的钱集中起来搞研发、扩产能。
但争议也在这儿:有人觉得发股融资是利空,毕竟会稀释股权;也有人觉得现在芯片供不应求,并购扩产是实打实的利好,完全看你站什么立场。不过不管怎么吵,牛市里科技股的核心逻辑就是 “融资发展”,这点是明牌。
接下来不用纠结短期多空,重点看后续动作。中芯复牌后如果并购方案能落地,比如明确扩产方向、绑定下游订单,那就是真利好;要是只融资没实质进展,可能会回调。另外下半年沐曦、摩尔这些芯片公司也要上市,科创板、创业板肯定更热闹,想布局的可以盯紧那些有实际技术、能落地项目的标的,别光跟着情绪瞎冲。
3. 事件: 美国撤销豁免,存储芯片要变天?最近半导体圈出大事了,美国商务部突然宣布,要撤销三星和 SK 海力士在华工厂使用美国设备的豁免权。这消息一出来,市场都懵了,大家都在问:这对咱的存储芯片市场,到底是福还是祸?
其实,这背后是美国一直想搞的科技 “脱钩”。之前美国禁止荷兰、韩国等向咱卖先进芯片制造设备,后来在韩企游说下,三星和 SK 海力士才有了使用美国设备的豁免。现在豁免没了,意味着这两家在华工厂产能和技术升级要被冻结,虽说有 120 天缓冲期,但不能新增订单,以后变数可就大了。毕竟这两家在全球 DRAM 市场占近 70% 份额,产能受限,存储芯片价格大概率要涨。
这事一出来,争议就很大。有人觉得美国这是精准打击,想卡死咱存储芯片发展。但换个角度看,这也可能是国产存储芯片崛起的机会。目前存储芯片市场处于一线升机上方向横盘整理,均线呈 “多头排序”,本身就有上升潜力。美国这么一搞,三星和 SK 海力士或将退出部分市场,给国产替代留出空间。
在我看来,接下来可以重点关注长江存储、长鑫存储这些国产存储大厂,它们有机会吃下这部分市场份额。还有中微公司、北方华创等设备材料企业,国产替代紧迫性上升,业务可能迎来爆发。咱们普通投资者,要是看好存储芯片国产替代这波趋势,可以多关注相关企业的动态,瞅准时机布局,但也别盲目跟风,多研究研究企业基本面,把握好投资节奏。
4. 事件: 茅台砸 30 亿增持,能抢回 “股王” 宝座吗?茅台又有大动作 —— 控股股东宣布未来 6 个月要拿 30 到 33 亿增持,还承诺期间不减持。这刚搞完 60 亿回购,又跟进增持,不少人好奇:茅台这是急了,要跟寒武纪抢 “股王” 吗?
确实有紧迫感。周五收盘寒武纪 1492 元,茅台 1480 元,就差 12 块钱,下周一谁是第一还真不好说。而且茅台这波是 “三管齐下”:又分红又回购又增持,在消费板块里算是相当有诚意的了。毕竟现在市场都盯着科技股猛涨,老消费一直没起色,作为消费龙头,茅台要是站不起来,底下的小弟们更难有行情。
但也有人觉得力度不够 —— 茅台市值 1.86 万亿,30 多亿增持占比还不到 0.2%,对比 100 亿的期待值,确实显得有点 “小气”。加上消费板块整体情绪低迷,光靠茅台单枪匹马,能不能带动整个板块翻身,还是个问号。
其实不用纠结金额大小,关键看信号。茅台这波操作明显是在给市场信心,不想被科技股比下去。下周可以重点看茅台开盘后的走势,如果能放量拉根大阳线,不仅有机会反超寒武纪,还能给消费板块提提气。要是手里有消费类基金,不用急着割肉;想布局的话,也可以等茅台稳住后,看看伊利、五粮液这些跟涨的消费龙头,比单独赌茅台更稳妥。
三。谷神指标的心法-第62章:
同时这个点位,说是“近10年新高”,但其实还是发不了太多ipo的。
另外最大的增量来源,存款资金没进来。
即便从圈钱角度而言,这也是不成功的。
没啥业绩支撑的股价上涨,虽然被叫“虚火”,但其实也有实在的地方,首先拉涨可以,降低整体负债率,资产上涨,负债率自己就降下来了,方便后面刺激经济时候加大发债力度。
其次,对于一些需要大额投资的产业(比如芯片),可以通过股市融资,否则的话也要花钱弄产业资金,增加财政负担。
最后,刺激消费,加速走出通缩,股价涨了,人们觉得有钱了,就会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