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重点公司跟踪】

鹿山新材: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膨胀效应非常严重,最高可膨300%。多次循环以后,硅材料就会破碎、粉化,导致性能下降。所以目前为防止体积膨胀,硅碳负极材料中硅的比例不会太高,但未来趋势一定是逐步提高比例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PAA通过其分子中的羧酸基团与硅表面形成强氢键作用,增强颗粒间及颗粒与集流体的粘结力,有效缓解体积变化带来的机械应力,抑制电极粉化和剥落。

鹿山新材作为PAA粘结剂的主要供应商,其产品已应用于硅碳负极的规模化生产中。该技术可显著提升硅碳负极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降低过热风险。

博通获百亿美元“神秘”大单

在上周博通的业绩沟通会上,博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福阳指出,公司已获得一位未披露身份的新客户价值100亿美元的订单,有望推动公司2026财年AI业绩超过此前预期。此前一日,博通公布了强劲的第三财季财报。公司营收达到159.6亿美元,同比增长22%,并实现了41.4亿美元的净利润,第四财季,博通预计收入为174亿美元,明显高于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值170.2亿美元

当前海外算力产业链高景气度依旧,相关产业链的基本面共振更强。国盛证券郑震湘认为,科技巨头加大AI投资,主要系看到了AI大范围的需求以及商务模式正逐步跑通,目前A大时代已至,大趋势下,把握行业大beta,高度重视A产业链变革及业绩爆发机遇,看好ASIC需求爆发带来的A第二增长极。

翱捷科技:公司在智能穿戴眼镜、端侧A吸RISC-V芯片等领域积极布局,目前在手订单充足。同时,针对海外算力限制新规,公司通过技术创新与新型架构设计,在合规基础上为系统厂商提供ASIC服务,并已承接多项头部客户订单。

天山电子:公司推进ASIC+企业级存储模组的产业闭环,其中天链芯负责研发ASIC芯片(存算一体芯片)、企业级存储产品(PCM、SSD)主控芯片及相关存储模组等产品,公司合计间接持股45%,未来有望与天链芯形成业务协同。

欧盟发布 54 亿欧元核聚变投资计划,机构称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这家企业掌握细分技术

财联社资讯获悉,机构研报指出,近日,欧盟通过 2028-2034 年长期预算战略提案,54 亿欧元直接用于聚变能源开发,重点支持 TER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40 亿欧元)和聚变研究(14 亿欧元)等关键项目。
一、机构称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
开源证券表示,核聚变反应指轻核碰撞融合形成重核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百花齐放,磁约束、Z 箍缩、FRC 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当前全球在运 / 在建的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规划中的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参考当前国内裂变堆每年 10GW 级的核准建设节奏,若聚变电站顺利实现商业化,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可达数十亿元。
开源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
二、相关上市公司:应流股份、斯瑞新材
应流股份于 2024 年 1 月 29 日与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及自然人姚达毛、戚强、刘松林签署了《关于成立安徽聚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协议》,计划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从事聚变堆材料及部件、核探测仪器的开发、生产与销售。
斯瑞新材掌握了高强高导铜合金制品(大功率牵引电机用端环导条、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内壁、可控核聚变配套零组件等)、中高压电接触制品、高性能金属铬粉、CT 和 DR 球管零组件、光模块芯片基座 / 壳体等产品的材料设计和制备技术、精密加工工艺技术。公司高强高导铜合金材料及制品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应用呈现更多进展,并成功配套新奥科技、星环聚能和能量奇点等行业关键客户。
关联个股 应流股份 -1.42% 斯瑞新材 +4.24%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机构预计 2030 年我国手机直连卫星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超千亿 / 年,这家公司有专门为手机直连卫星载荷配套产品

【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 中国联通可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财联社 9 月 8 日电,据工信部 8 日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优化卫星通信市场准入,强化全链条监管与安全保障,促进我国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网络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一、机构预计 2030 年我国手机直连卫星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超千亿 / 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 2025 年 8 月印发了《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 2030 年,卫星通信管理制度及政策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各类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基础设施、产业供给、技术标准、国际合作等综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手机直连卫星等新模式新业态得到应用,发展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推动卫星通信充分融入新发展格局,有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电信 2024 年推出 21 款大众智能直连卫星手机终端,支持直连天通卫星功能的手机款型已达 25 款,累计销量超 1600 万台,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以天通卫星为代表的手机直连卫星正从应急通信工具逐步升级为全域覆盖的常态化服务,其终端普及、场景创新、国际拓展及技术突破将共同推动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浙商证券认为,在用户规模、连接需求 “双重” 驱动下,预计 2030 年,我国手机直连卫星市场收入规模有望超千亿 / 年。
华安证券研报认为,手机直连卫星将打开卫星互联网在民用市场的应用空间,带来星载相控阵、星间链路、信号处理以及手机芯片的全新增量市场。此外,手机直连卫星同时也将给运营商带来 C 端新市场分成的新机遇。终端侧,卫星通信芯片将贡献最大的增量市场。在卫星专用频段下,手机需要额外增加一块卫星通信芯片,通常是基带射频一体化的 SoC 芯片,未来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 SoC 芯片将会越来越多。
二、相关上市公司:臻镭科技、电科芯片
臻镭科技:公司数字相控阵相关器件是专门为手机直连卫星载荷配套的,涵盖了多款抗辐照产品,包含射频收发器、数字波束成形器和时钟发生器等。
电科芯片:面向手机直连卫星通信应用,公司突破高集成度 3D SiP 模组设计技术,完成业界最小尺寸(6.0×4.5×0.95 mm3)北斗短报文通信模组样品研制和可靠性验证。

受益 AI 快速发展,这类半导体产品需求强劲,这家公司相关设备已得到海外大客户的认可并已批量出货

财联社资讯获悉,SEM 报告显示,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同比增长 24%,达 330.7 亿美元。受前沿逻辑、先进高带宽存储器(HBM)相关 DRAM 应用以及亚洲出货量增长的推动,2025 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环比增长 3%。
一、打破内存墙瓶颈,HBM 已成为 DRAM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
HBM 是专为满足海量数据处理需求设计的 DRAM 技术,HBM 解决带宽瓶颈、功耗过高以及容量限制等问题,已成为当下 AI 芯片的主流选择。Yole 预计全球 HBM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17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980 亿美元,CAGR 达 33%。2025 年 SK 海力士已出货全球首批 HBM4 样品,三星计划在 2025 年底实现 HBM4 的量产,美光计划于 2026 年推出 HBM4。
民生证券指出,受益 AI 快速发展,HBM 需求强劲。制造工艺是核心壁垒,重视产业链发展机遇。从产业链来看,HBM 产业上游主要包括电镀液、前驱体、IC 载板等半导体原材料及 TSV 设备、检测设备等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中游为 HBM 生产,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在 HBM 制造中,TSV 工序是主要难点,其涉及光刻、涂胶、刻蚀等复杂工艺,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国产 HBM 量产势在必行,当前国产 HBM 或处于发展早期,上游设备材料或迎来扩产机遇。
二、相关上市公司:赛腾股份、鼎龙股份、中微公司
赛腾股份 HBM 检测设备已得到海外大客户的认可并已批量出货,国内市场正在积极开拓中。
鼎龙股份表示,存储芯片 HBM 技术涉及到晶圆级减薄、硅通孔(TSV)、微型凸点(Bump)等工艺环节,部分工艺环节与公司布局的部分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应用领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中微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包含高宽带存储器 HBM 工艺)全面布局,包含刻蚀、CVD、PVD、晶圆量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发布 CCP 刻蚀及 TSV 深硅通孔设备。

这家机械领域的专精特新 “小而美” 主业能力强,且积极拓展半导体进口件 + 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当前已取得部分进展,新成长空间或打开

唯万密封(301161)精要:
①公司深耕液压气动密封领域,毛利率 / 净利率为 42.25%/16.69%,较高盈利能力主要系中高端密封圈技术壁垒较高,主业受益工程机械复苏及油气业务加速突破有望加速成长,半导体密封进口替代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将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②半导体密封圈超 90% 仍需进口,公司 FFKM 橡胶材料密封产品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已得到成功的验证;
③公司于今年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密封应用,正积极拓展机器人供应商;
④国信证券吴双预计 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53/1.89 亿元,对应 PE41/28/22 倍,首次覆盖;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这家机械领域的专精特新 “小而美” 主业能力强,且积极拓展半导体进口件 + 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当前已取得部分进展,新成长空间或打开
国信证券吴双最新覆盖唯万密封,公司深耕液压气动密封领域,主业受益工程机械复苏及油气业务加速突破有望加速成长,半导体密封进口替代及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将打开更大成长空间。
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收 3.86 亿元,同比增长 16.27%;归母净利润 0.48 亿元,同比增长 22.64%,主要受益下游工程机械企稳、油气密封及通用机械业务大幅增长;公司毛利率 / 净利率为 42.25%/16.69%,较高盈利能力主要系中高端密封圈技术壁垒较高(核心体现为密封材料的配方技术)且兼具 “耗材” 属性(使用过程会正常损耗,需定期更换),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半导体密封:全氟醚橡胶密封圈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核心工艺设备的真空密封环节,唯万密封亦加大半导体业务布局,公司子公司广州加士特研发生产的部分 FFKM 橡胶材料密封产品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已得到成功的验证,若各项验证表现良好,未来或将带来更高的销售收入。
人形机器人密封件:公司于今年拓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密封应用,正积极拓展机器人供应商,针对其提出的技术要求及更新周期进行定制化研发、供样测试,来辅助机械性能更好地运作,后续有望充分受益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
吴双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3/1.53/1.89 亿元,对应 PE41/28/22 倍,一年期合理估值为 38.10 - 44.45 元(对应 2026 年 PE30 - 35x),首次覆盖。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

2023

2024

2025E

2026E

2027E

营业收入(百万元)

363

716

845

1,025

1,250

(+/-%)

6.7%

97.0%

18.1%

21.3%

21.9%

净利润(百万元)

37

53

103

153

189

(+/-%)

-19.7%

43.4%

93.9%

47.9%

24.2%

每股收益(元)

0.31

0.44

0.86

1.27

1.58

EBIT Margin

10.5%

15.1%

17.1%

18.1%

18.5%

净资产收益率(ROE)

4.0%

5.4%

10.4%

15.0%

18.3%

市盈率(PE)

113.0

78.8

40.7

27.5

22.1

EV/EBITDA

86.4

35.5

29.4

23.9

20.1

市净率(PB)

4.49

4.28

4.24

4.12

4.04

资料来源: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预测
注:摊薄每股收益按最新总股本计算

一、半导体进口替代及油气密封海外突破有望加速成长
油气密封:25H1 公司油气密封收入 0.75 亿,同比增长 50%,受益于下游油气需求平稳及公司海外业务突破更快成长。
半导体密封:024 年全球 / 中国市场规模为 314/70 亿元,其中半导体领域占比 88%/81%,且超 70% 以上来自于晶圆厂的更换需求,“耗材” 属性显著。

二、密封件是人形机器人走向量产的必需零部件,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受益
密封件主要是防止流体或固体微粒从相邻结合面间泄漏以及防止外界杂质如灰尘与水分等侵入机械内部的零部件。
在人形机器人处于快速迭代、持续优化升级的阶段,对密封件需求较小;但当人形机器人从基本功能具备逐步拓展至具备完整功能时,密封件将是保证人形机器人长期使用可靠性、稳定性的必要零部件。

这家公司已布局 dToF、iToF、双目结构光和激光雷达四大视觉感知产品方向

调研要点:
①这家公司工业 AI 产品相关项目收入同比增长 363%,全面覆盖机器人 “视觉感知” 关键视觉部件;
②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奥普特于 9 月 4 - 5 日接待多家机构调研时表示,公司将智能机器人确定为战略级新兴业务方向,目标成为机器人感知层核心方案的供应商,已构建起完整的机器人视觉解决方案体系。
在核心技术方面,公司将工业现场积累的先进视觉技术迁移应用到机器人场景,围绕各类机器人可移动终端的环境感知、定位导航和人机交互需求,已布局 dToF 相机、iToF 相机、双目结构光和激光雷达四大产品方向,全面覆盖机器人 “视觉感知” 所需的关键视觉部件。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工业 AI 产品相关项目收入达 8733 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363%。
调研过程中,公司表示,在实际案例中,公司研发的 AI 视觉软件平台已成功应用于头部行业客户过去主要依赖人工的领域,展示了 “AI + 视觉” 结合的巨大潜力,为 3C、锂电、半导体等众多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强大助力。
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该产品兼具低密度与高强度特性,可在人形机器人诸多零部件中得到应用,这家公司是目前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财联社资讯获悉,机构指出,机器人轻量化具有减重增加续航、性能突破、场景拓展和降本等多重优势,同新能源汽车产业逻辑相通。材料轻量化作为机器人轻量化重要方式,其中以 PEEK 为代表的工程材料正助力机器人的性能提升。
一、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 PEEK 材料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
PEEK 拥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在多个领域可对原有金属、陶瓷、传统塑料等材料进行替代:PEEK 材料耐磨、耐热、抗腐蚀、可减震、绝缘性高、密度较低质量较小,在性能、商业价值上都处于工程塑料的 “皇冠” 位置,目前在汽车制造业、航空航天业、工业制造业、医疗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EEK 比强度突出是轻量化的核心材料,并且在电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使得应用场景较广,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是下游较大值得关注的应用方向。
PEEK 材料兼具低密度与高强度特性,使机器人在保障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轻量化设计。除关节、骨架与减速器外,PEEK 材料在人形机器人的诸多其他零部件中亦得到应用。譬如,在机器人的齿轮、轴承、密封件等部件中,PEEK 材料具备的耐磨损、自润滑及耐化学腐蚀等特性,可显著提升这些零部件的工作性能与使用寿命。长江证券指出,在 “以塑代钢”、“轻量化” 的大背景下,新型高性能聚合物 PEEK 凭借优异的性能,在中高端应用领域逐渐取代金属,人形机器人预计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领域之一。
二、相关上市公司:中研股份、南京聚隆、超捷股份
中研股份 PEEK 工业化生产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是继英国威格斯、比利时索尔维和德国赢创之后全球第 4 家 PEEK 年产能达到千吨级的企业,是继英国威格斯后全球第 2 家能够使用 5000L 反应釜进行 PEEK 聚合生产的企业,是目前 PEEK 年产量最大的中国企业。
南京聚隆研发的 PEEK、PPS 等树脂基功能化材料,具有吸波、透波、低介电、低翘曲变形、高尺寸稳定性、可金属化等性能,已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及特殊通讯等领域,并为部分客户提供批量精密制件。
超捷股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可以提供多种紧固件、PEEK 材质产品,传感器基座及高精密机加工产品。目前已取得包括智元机器人等部分客户小批量订单。

通过并购切入万元级智驾域控领域,这家公司与 Momenta、高通、地平线合作、定点项目产品生命周期销售额超 200 亿元,单车价值量提升潜力有望大幅增长

科博达(603786)精要:
①公司发布公告,计划以自有资金 3.45 亿元现金收购其参股公司上海科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0% 的股权;
②智能科技自 2022 年设立,与 Momenta、高通、地平线等全球领先技术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成功开发出高性价比智驾域控制器(单价大几千到上万元),目前定点项目的产品生命周期销售额超 200 亿元;
③收购智能科技之前,公司已通过拓展车身域控制器(单车价值约 2000 元)、智能保险丝盒 efuse(单车价值约 1000 元)、底盘控制器(单车价值 300 - 500 元)等品类不断提升单车配套价值,而收购智能科技切入万元级智驾域控领域;
④国信证券唐旭霞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12.8/15.4 亿元,同比增长 31%/27%/20%,对应 PE 分别为 22/18/15 倍;
⑤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等。

通过并购切入万元级智驾域控领域,这家公司与 Momenta、高通、地平线合作、定点项目产品生命周期销售额超 200 亿元,单车价值量提升潜力有望大幅增长
事件:科博达发布公告,计划以自有资金 3.45 亿元现金收购其参股公司上海科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60% 的股权。
国信证券唐旭霞指出,科博达智能科技主营业务为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是汽车智能化产业链中的高价值核心部件,此次收购标志着科博达正式将高阶智能驾驶业务纳入核心版图。
公司本身是一家域控制器平台型企业,其传统主营业务涵盖照明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及能源管理系统四大板块。在收购智能科技之前,公司已通过拓展车身域控制器(单车价值约 2000 元)、智能保险丝盒 efuse(单车价值约 1000 元)、底盘控制器(单车价值 300 - 500 元)等品类不断提升单车配套价值。而收购智能科技切入万元级智驾域控领域,有望使公司单车价值量的提升潜力实现指数级增长。
唐旭霞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0.1/12.8/15.4 亿元,同比增长 31%/27%/20%,对应 PE 分别为 22/18/15 倍。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

2023

2024

2025E

2026E

2027E

营业收入(百万元)

4,625

5,968

7,200

9,265

11,396

(+/-%)

36.7%

29.0%

20.6%

28.7%

23.0%

净利润(百万元)

609

772

1010

1279

1538

(+/-%)

35.3%

26.8%

30.8%

26.6%

20.2%

每股收益(元)

1.51

1.91

2.50

3.17

3.81

EBIT Margin

12.8%

14.8%

14.7%

15.2%

15.2%

净资产收益率(ROE)

13.1%

14.7%

17.3%

19.3%

20.4%

市盈率(PE)

39.1

30.9

23.6

18.6

15.5

EV/EBITDA

34.7

24.7

22.9

18.1

15.2

市净率(PB)

5.12

4.55

4.07

3.60

3.16

一、收购智能科技,开启万元级智驾域控 “第二增长曲线”
科博达智能科技自 2022 年设立以来,专注于汽车智能中央算力平台及相关域控制器产品的研发与销售,其产品单价可从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

通过与全球领先的软件算法公司 Momenta、SOC 解决方案提供商高通和地平线等技术企业的深度合作,智能科技已成功开发出高性价比的汽车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产品。获得定点项目的生命周期销售额预计超过 200 亿元,并且为国内多家主流品牌车企的相关产品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本次交易完成后,智能驾驶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新引擎,推动公司产品结构升级、提升在汽车产业中的影响力,并通过与车企在智能化核心部件上的深度绑定,进一步增强客户合作粘性。

二、传统主业稳健增长,全球化布局加速
在积极开拓新业务的同时,科博达的传统主营业务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根据公司财报,2025 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2.45 亿元,同比增长达到 60.7%。
具体到各业务板块,照明控制系统营收同比增长 38%,电机控制系统同比增长 20%,能源管理系统同比增长 31%,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动能。

表 1:公司分产品营收(亿元)

产品

2025H1

2025H1 同比

2025Q2

2025Q2 同比

2025Q2 环比

照明控制系统

15.4

12.03%

8.9

37.52%

37.52%

电机控制系统

5.0

14.47%

2.5

20.16%

0.93%

车载电器与电子

4.5

7.95%

2.3

14.01%

3.65%

能源管理系统

3.8

20.18%

2.2

31.24%

39.44%

其他汽车零部件

0.7

-28.79%

0.3

-22.39%

-22.39%

总营收

30.5

11.10%

16.7

26.22%

21.70%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Wind,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整理

公司新项目获取能力强劲,2025 年上半年,新获定点项目的预计生命周期销售额超过 70 亿元,其中不乏某国际知名车企新世代架构下的中央域控产品等重磅项目。此外,公司正加速全球化布局,于 2025 年上半年完成了对捷克 IMI 公司的收购,以此在欧洲核心区域建立汽车电子生产基地,旨在为欧洲乃至全球客户提供更高效的配套服务。

世卫组织将 GLP - 1 类减肥药等纳入基本药物目录,机构称 GLP - 1 药物首轮商业化浪潮即将到来,关注减肥药潜在 BD 机会,这家企业自研产品正开展三期临床试验

财联社资讯获悉,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将 GLP - 1 类药物纳入其基本药物目录(EML),同时还将囊性纤维化和癌症的部分治疗方案列入其中,此举旨在推动这些高价药物的全球可及性。
一、机构称 GLP - 1 药物首轮商业化浪潮即将到来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GLP - 1 药物首轮商业化浪潮即将到来,降糖、减重适应症上市申请预计在 2025 年末至 2026 年陆续获批。从临床开展情况看,GLP - 1 靶点相关药物下一步治疗领域正在向高质量减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ASH)以及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扩展。
光大证券表示,随着国产减肥药即将步入商业化,销售能力将成为药企未来竞争优势的重大要素,同时具备领先研发进度和强大销售执行力的企业将占据商业化竞争的优势地位。随着终端需求的持续扩容,整个 GLP - 1 产业链将持续步入景气度上行通道。
世纪证券表示,关注减肥药潜在 BD 机会。此前,多个海外 MNC 发布中期业绩和管线情况,诺和诺德中止多项早期减肥药管线,辉瑞中止口服 GLP - 1 资产 PF - 06954522,礼来口服 GLP - 1RA 产品 orforglipron 读出积极三期顶线结果。世纪证券认为在减肥药管线军备竞赛中,先行者礼来再次验证了 GLP - 1 口服药的可行性,代谢领域管线处于劣势的 MNC 会考虑引入外部产品来提升竞争力,减肥药领域 BD 确定性再次增强,国内 biotech 在减肥药领域布局广泛,管线具备全球竞争力,关注国内布局减肥药口服药的创新药企业,长线持续看好创新药方向。
二、相关上市公司:凯莱英、甘李药业
凯莱英表示,小分子 GLP - 1 靶点类产品是公司的重点业务领域,公司已参与了多个相关活跃分子,随着时间和项目的推进,会参与更多的 GLP - 1 减重药品项目。
甘李药业表示,博凡格鲁肽(GZR18)注射液是甘李药业自主研发的创新型 GLP - 1 双周制剂,为潜在的全球首个双周制剂,早期临床数据已显示出相较已上市同类产品可比甚至更优的减重效果,目前正在国内开展 Ⅲ 期临床阶段。

固态电池 + 人形机器人 + 低空经济 + 储能 + 华为!公司已成功开发出 Ah 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

【重要公告解读】
亿纬锂能:公司目前经营正常
亿纬锂能 (300014.SZ) 公告称,公司股票交易价格连续 5 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 3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公司目前经营正常,近期公司经营情况及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
点评:资料显示,亿纬锂能是少数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均全球领先、能够服务社会经济全场景应用的锂电池平台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是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布局了锂金属二次电池和固态、半固态电池研发。公司已成功开发出 Ah 级硫化物基固态电池原型,百 MWh 的中试线预计在 2025 年投入运行。公司预计在 2026 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 350Wh/kg 和 800Wh/L 的全固态电池 1.0,公司的固态电池 MWh 产线规划在成都投建,预计年内建成。
公司已经接洽头部几家人形机器人客户及车系客户需求,主要产品涵盖人形机器人、机器狗电池等,其中部分客户已经完成样品交付和组装。其中,公司的锂亚硫酰氯电池在机器人编码器后备电源中已批量使用,其他锂原产品同样具备应用前景。
公司在飞行汽车、无人机等低空领域已有相关电池产品的布局和应用。公司锂金属电池系统完美适配低空无人飞行器极限需求。
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公司是全球首家量产 600Ah + 大方形铁锂储能电池的公司。华为是公司的主要客户之一,公司为其提供多种锂电池产品及服务。

珠海冠宇:公司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
珠海冠宇 (688772.SH) 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出货,并陆续获得更多客户认可。与此同时,公司正积极与客户对接全固态电池的研发,以推动其未来量产与商业化应用。
点评:资料显示,珠海冠宇主要从事消费类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完善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体系,是全球消费类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积极参与多个项目和方案的技术对接,并且已陆续给多家头部厂商送样。软包电池凭借能量密度、放电倍率、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获得多家厂商的认可,是机器人用锂电池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
公司与现有客户苹果、小米、华为、荣耀、OPPO、vivo、联想、中兴等智能手机厂商持续开展深度合作,与三星就手机电池项目展开深度技术研讨。上半年,公司手机类锂电池销售量同比增长 43.28%。
无人机电池业务方面,公司持续保持与大疆等客户的深度合作,销量稳步提升,上半年行业无人机电池营收同比增长 200.05%。公司积极与头部物流企业推进物流无人机的产品开发,并与大型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厂商进行对接合作。
汽车低压锂电池业务方面,上半年汽车低压锂电池出货量超 [具体数量],公司汽车低压锂电池产品已通过多家车企的体系审核,先后获得上汽、智己、GM、捷豹路虎、理想、奇瑞、广汽、吉利等众多境内外头部车企的定点,并陆续量产供货。

航天宏图:与巴基斯坦签署 29 亿元互联网卫星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航天宏图 (688066.SH) 公告称,9 月 4 日,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了总金额达 29 亿元人民币的互联网卫星合作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本次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为双方合作达成的初步意向,具体的采购合同尚未签订,具体实施内容均以正式合同为准。
点评:资料显示,航天宏图作为国内卫星运营与行业应用龙头企业,也是时空数据要素采集服务商,成功发射了 “女娲星座” 系列之宏图一号和宏图二号卫星。
公司已成为国内首家覆盖遥感卫星领域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上市公司。公司 8 月 29 日与客户 A 签订了卫星及地面系统采购合同,后续将依据支付进度开展相关业务。目前公司已在海外设立多个分支机构,加速拓展全球卫星市场。
公司参与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多个方面的建设工作,为自然资源、水利、应急、特种领域等多个领域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时空信息解决方案,公司在北斗大数据、信息服务和北斗短报文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子公司湖南航天宏图无人机系统有限公司业务聚焦于航测和监测,包括小型垂直起降无人机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无人机飞行服务以及无人机集群系统研发。
特种领域,公司跻身少数拥有全面研制能力的民营企业之列。在专项装备软件适配、国产保密软件开发、联合协同保障系统以及模拟仿真推演平台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整体科研服务能力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