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策略认为,当前市场成交额高位缩量的"量顶”,并不意味着趋势结束,而仅仅是趋势的放缓,只不过斜率有所放缓。当前光模块、PCB、创新药、科创芯片几条典型丰线当下均线偏离度分别为1.3%、2.0%、0.1%、1.2%。一般而言,丰线在均线上方无需担忧,刚刚跌穿均线建议坚守(偏离度在-0.6%~0%),大幅跌穿均线则是危险信号(偏离度<-0.6%)。
赢合科技:
2025年以来固态电池技术持续获突破,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行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随着中试线的陆续落地以及锂电扩产周期的重启,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产业周期与技术进步共振。
赢合科技上半年一批核心固态电池设备(固态湿法涂布设备、固态辊压设备、固态电解质转印设备)已顺利到达客户现场,将用于客户国内工厂中试线建设,卡位领先同行。另外赢合科技与发那科有重组预期。
在今日举行的中山医院“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推进会上,中山医院“元医疗模拟实验室"正式揭牌,将开展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测试“终端"与现场验证等。华为、联影智能、迈瑞医疗、仪电鑫森等参与成果发布。(科创板日报记者 黄心怡)
大基金三期首个产业项目,投向拓荆科技
9月12日晚间,拓荆科技宣布,拟与多家外部投资者对控股子公司拓荆键科(海宁)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增资。其中,由大基金三期持股99.9%的国投集新(北京)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国投集新)也出现在增资方名单中,并将在增资完成后成为拓荆键科第二大股东。据天眼查,截至目前,国投集新尚无对外投资,大基金三期持股的三家公司也均为投资平台,拓荆键科或将成为大基金三期投向的首个半导体产业项目。与此同时,拓荆科技还披露一项46亿元规模的定增预案,募投项目包括高端半导体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前沿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今年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0.6%,我国半导体销售额170.2亿美元,同比增长10.4%。受智能手机、PC等消费电子出货量改善,叠加人工智能对相关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全球半导体终端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湘财证券轩鹏程指出,据此前leGroup预测,到2030年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中的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21%提升至30%。近期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产能稼动率分别达92.5%和108%,也显示了国内半导体供需未失衡,产能扩充存在充分需求支撑。产能扩充意味着持续的半导体设备需求,国产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成长。
长川科技: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集成电路专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大功率测试机、模拟测试机、晶圆光学外观检测设备、电路封装光学外观检测设备。
盛美上海:公司有刷洗设备、涂胶设备等7款产品用于先进封装。产品可覆盖完整的工艺流程,包括清洗、涂胶、显影、电镀、平坦化电抛光、光刻胶去除及湿法蚀刻等。长江存储、华虹集团、海力士、中芯国际、长鑫存储等为公司客户。
德州仪器数据中心业务有望激增50%
财联社9月11日电,来自模拟芯片与嵌入式处理解决方案芯片巨头德州仪器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Havvlan近日表示,该公司的数据中心业务正助力该公司的整体模拟芯片产品需求迈向复苏阶段。“通信业务确实正在复苏。但是与数据中心相关的业务可能是复苏最快的市场。我们即将在这里看到约50%的非常强劲的增长,它也几乎在创出新的需求峰值。所以它正在回到2022年左右的巅峰水平。"lan在华尔街金融巨头高盛举办的Communacopia+Technology大会上表示。
我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的35%,是国际大厂的主要收入来源地之一。国信证券胡剑指出,2024年TVADIMPS2024财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约30/21/12亿美元,合计63亿美元,而A股模拟芯片龙头圣邦2024年收入仅33.5亿元,潜在国产化空间较大看好具有高端化和平台化能力的企业,核心逻辑为去库周期结束+AI增量+国产化率提高+份额提升+盈利能力改善。
圣邦股份:公司为国内模拟公司绝对龙头,料号数量近5900余款,下游应用涵盖工业控制、汽车电子、通讯设备、医疗仪器和消费类电子等领域,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和物联网等新兴市场,二季度单季度营收创历史新高。
思瑞浦: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平台型模拟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已进入众多知名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应用范围涵盖工业控制、信息通信、新能源和汽车、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众多领域,已形成工业、汽车、通信及消费电子协同发展的多元化市场布局。
预订量是上一代产品近 10 倍,机构称 iPhone 新机销售优于预期,这家企业已给苹果等多家客户供货
财联社资讯获悉,摩根大通乐观预计,新款 iPhone17 系列的市场需求可能将好于去年的 iPhone16 系列。摩根大通的分析师在最新报告中指出,从上市首周的表现来看,苹果近期推出的 iPhone17 系列的市场需求似乎比去年的 16 系列更为强劲,这主要是基于关键市场的交货时间所做出的判断。
一、机构称 iPhone 新机销售优于预期
招商证券研报指出,京东平台显示 iPhone17 预订量(预售前)超 200 万人,为 iPhone16 的近 10 倍,且目前看,苹果官网显示,iPhone17 中国区所有配置发货时间 3 - 4 周,美国区大部分配置 2 - 3 周,优于去年同期约 1 - 2 周发货时间。iPhone17 情况较去年更优,主要系本次 iPhone17 升级 120Hz 高刷、起售价及前置、续航快充等配置的同时,降价 100 美元,性价比提升明显,更好的覆盖了中端价位群形成了有力竞争。
招商证券表示,iPhone 新机销售趋势优于市场预期,34 周新机通常期开始,把握低估的果链。尽管秋季发布会市场普遍认为不以为然,但总体看 iPhone 新机备货超 8000 万优于去年情况下,销售趋势仍佳,iPhone17 的高性价比有望推动销量超预期,而 17Pro 需求平稳向好,Air 款需求仍待在中国等地区全球发售信后进一步观察,认为 iPhone 新机结合未来更完备的 AI 功能有望进一步助推销量。此外,苹果 3 年硬件创新加速周期开始,且其在端侧 AI 软件和生态的创新在明年值得重视,建议把握低估的果链。
二、相关上市公司:长盈精密、福立旺
长盈精密的产品可应用于 AI 手机、AIPC 等智能终端产品,目前已经为苹果、三星、oppo 等多家客户提供应用于 AI 智能终端产品的精密零组件。
福立旺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VR/AR、智能可穿戴、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也可应用于 AIPC、Alphone 等硬件产品。机构研报指出,公司在 3C 领域有取得苹果的供应商资格认证。
关联个股 福立旺 +3.48% 长盈精密 +1.29%
行业巨头 AI 大模型爆火,机构指出重视大模型突破带来的 AI 应用侧变化,这家公司已构建算力基础设施到 AI 应用全链条布局
财联社资讯获悉,随着谷歌 Nano Banana 图像生成模型爆火,美区 App Store 中谷歌 Gemini 下载量已超过 ChatGPT,成为免费榜排名第一的应用。
一、谷歌 Nano - Banana 模型已展现出超强的实用性与惊人的图像效果
2025 年 8 月 26 日,谷歌正式发布其迄今最先进的图像生成与编辑模型 Gemini2.5 Flash Image,内部代号 “Nano Banana”。NanoBanana 具备多图融合与全新场景构建能力,可深度理解地理、建筑及物理结构,实现二维地图向三维景观的精准转化。NanoBanana 的问世显著提升了 AI 修图的可用性与效率,预计将在电商、广告、设计、影视及游戏等领域加速落地应用。
海通国际认为,谷歌 Nano - Banana 模型在多模态 AI 领域实力不俗,在 SOTA 图像生成和编辑能力、强角色一致性和闪电的速度,便于用户高效处理已有的图片素材,无论是在生产力场景还是创意场景,已展现出超强的实用性与惊人的图像效果,建议关注多模态模型与应用迭代带来的发展机会。华源证券指出,以 Kimi、DeepSeek 等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不断送新,实现大模型底层能力的突破,将有望持续推动国产大模型和 A 应用侧的跨越式发展,建议重视底层大模型突破带来的 AI 应用侧的变化。
二、相关上市公司:昆仑万维、润建股份、万兴科技
昆仑万维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全产业链,经过多年深耕,现已构建起 “算力基础设施 — 大模型算法 —AI 应用” 的全链条布局,稳居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第一梯队,公司旗下业务覆盖全球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整体月活跃用户接近 4 亿。
润建股份与阿里在 AI 应用、算力等多个领域开展了业务合作,订单持续落地。
万兴科技表示,公司已接入谷歌 Gemini、Veo3、Nano banana 等模型。公司以用户为本源,在持续自研万兴天幕大模型的同时,开放拥抱各类第三方大模型,以各个垂直领域的优质模型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产品体验。
这家 PCB 制造商产品技术加速迭代,公司加码扩张高端算力 PCB 业务规模
调研要点:
①算力供应链需求旺盛,这家 PCB 制造商 AI 服务器、光模块等核心产品领域持续突破,公司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加码扩张高端算力 PCB 业务规模;
②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广合科技于 8 月 29 日至 9 月 11 日期间接待多批机构调研。2025 年上半年,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强劲增长,公司所处的算力供应链需求旺盛,经营业绩稳步提升,实现营业收入 24.25 亿元,同比增长 42.17%;净利润 4.92 亿元,同比增长 53.91%。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高阶 HDI、AI 服务器、高速交换机、新代际通用服务器、光模块等核心产品领域持续突破技术瓶颈,高端产品技术加速迭代与突破。
调研过程中,公司表示,随着与客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基于广州工厂现有的订单负荷及物理空间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客户高多层 PCB 和 HDI 等高端 PCB 产品的需求。因此,公司拟投资约 26 亿元人民币投资建设云擎智造基地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扩大公司高端算力 PCB 业务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公司的综合实力。
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我国核聚变平台成功突破技术壁垒,机构称可控核聚变行业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这家公司承制部分 ITER 部件制造工作
【国产化自主可控 聚变堆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研制成功】财联社 9 月 15 日电,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9 月 15 日,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的 19 个子系统之一 —— 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经实验现场测试鉴定,该平台为目前聚变领域综合参数水平国际一流的遥操作系统。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的建设旨在解决聚变堆强辐射和狭小空间下超大部件高精度检维护这一技术瓶颈,为未来聚变堆稳定运行与商用化提供了工程验证平台。该平台的成功研制,标志着项目团队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并实现国产化自主可控。相关技术不仅能为国内外下一代核聚变装置提供遥操作技术验证与系统支撑,还能拓展应用到核电检修、重型机械、应急救援等领域。(央视新闻)
一、机构称可控核聚变行业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
核聚变反应指轻核碰撞融合形成重核并释放巨大能量的过程,可控核聚变技术能实现稳定释放,磁约束、Z 箍缩、FRC 等技术路线均迎来重要变化。当前全球在运 / 在建的核聚变项目主要由公共资金主导,多采用磁约束技术路线;规划中的核聚变项目主要由私营资本主导,技术路线趋于多元化;全球聚变竞赛已拉开帷幕,各国聚变公司融资活动频繁,美国科技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等踊跃入局核聚变公司投资。
5 月,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 30 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 “人造太阳” 已完成其 “电磁心脏”—— 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 ITER 称为 “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开源证券认为,可控核聚变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有望逐渐迈向商业化阶段。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共同推动行业进入快速孵化阶段,建议关注聚变项目资本开支加速带来的上游装备、材料等环节投资机会。参考当前国内裂变堆每年 10GW 级的核准建设节奏,若核聚变电站顺利实现商业化,未来批量建设情景下年投资额或将达数千亿元。
二、相关上市公司:融发核电、哈焊华通
融发核电:公司积极关注核聚变技术发展情况,并参与了前期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我国承制部分的个别部件制造工作。
哈焊华通:公司参与了可控核聚变项目,焊材在部分项目中得到了应用。公司为核聚变设备提供高质量焊接材料,主要参与了紧凑型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项目。
“数据 + 算法 + 算力” 全栈式布局,这家公司打造 AI 智能体 + 算力平台全流程解决方案,标杆产品已成功在运营商项目中实现商业落地
慧辰股份(688500)精要:
①2025 年被行业视为 “AI 智能体元年”,国家层面全面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上海等地方政府亦出台高达千万元级的 AI 智能体研发与应用专项补贴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②中航证券卢正羽看好公司稳居 “数据要素 + AI 智慧” 融合应用的核心赛道,依托其构建的 “数据 + 算法 + 算力” 全栈式服务能力,正在抢滩企业智能决策支持这一潜力巨大的新蓝海市场;
③公司的 AI 智能体标杆产品 “智策星图” 已成功在运营商项目中实现商业落地,同时公司自主研发并集成主流模型的 “慧 AI” 智能应用平台,及其配套的 “慧 AI 数字员工” 等产品,正加速商业化进程;
④卢正羽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0.48/0.72 亿元,同比增长 153.79%/65.89%/50.53%,对应 PE 分别为 200/120/80 倍;
⑤风险提示:技术迭代加快、市场竞争加剧等。
“数据 + 算法 + 算力” 全栈式布局,这家公司打造 AI 智能体 + 算力平台全流程解决方案,标杆产品已成功在运营商项目中实现商业落地
2025 年被行业视为 “AI 智能体元年”,国家层面全面推进 “人工智能 +” 行动,上海等地方政府亦出台高达千万元级的 AI 智能体研发与应用专项补贴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中航证券卢正羽最新覆盖慧辰股份,公司以 “数据要素 ×” 与 “人工智能 +” 为战略核心,业务体系涵盖数据采集、算法研发、模型构建至应用落地,长期服务于通信、汽车、金融、医疗等多个行业的头部企业及政府机构。
凭借其 “数据、算法、算力” 的全栈式布局,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从数据洞察到智能决策的全流程服务。公司的 AI 智能体产品 “智策星图” 已成功落地于运营商项目,为政企客户提供从政策解读、市场分析到商机识别的全链路支持,精准切入了办公自动化与营销等核心应用场景。
此外,公司创新研发了 “融合算力管理服务平台”,通过智算云服务模式,致力于降低中小企业应用先进算力的技术与成本门槛,推动算力支撑的普及化。
卢正羽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29/0.48/0.72 亿元,同比增长 153.79%/65.89%/50.53%,对应 PE 分别为 200/120/80 倍。
单位 / 百万 | 2024A | 2025E | 2026E | 2027E |
营业收入 | 444.04 | 591.62 | 814.86 | 1124.32 |
增长率(%) | -17.68% | 33.24% | 37.73% | 37.98% |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 | -53.40 | 28.72 | 47.65 | 71.72 |
增长率(%) | 68.55% | 153.79% | 65.89% | 50.53% |
每股收益 EPS(元) | -0.71 | 0.38 | 0.63 | 0.95 |
PE | -107.39 | 199.65 | 120.35 | 79.95 |
PS | 12.92 | 9.69 | 7.04 | 5.10 |
资料来源:iFind,中航证券研究所
一、“数据 + AI” 双轮驱动,AI 智能体产品精准卡位企业决策场景
公司以 “数据 + AI” 为双轮驱动,构筑了坚实的技术壁垒。在数据资源维度,公司长期维持高强度投入,2020 至 2024 年间数据采集及采购费用占营收比重均在 50% 以上,2025 年上半年该比例更是提升至 66.54%,为其 AI 模型训练储备了丰富的数据要素。
在 AI 技术领域,公司采取自研与外部接入相结合的策略,不仅自主研发了多款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还整合了 DeepSeek、智谱 AI 等主流模型,打造出核心技术平台 “慧 AI”。
在此基础上,公司的 AI 智能体产品 “智策星图 — 市场线索商机精准研判智能体” 已成功应用于地市级运营商合作项目中,为客户提供全链路智能决策支持,精准卡位了 2025 年 AI 智能体爆发的核心应用场景。
二、融合算力平台构建差异化优势,经营效率提升驱动业绩修复
为补强服务闭环,公司创新研发了 “融合算力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旨在规避对单一硬件厂商的依赖风险,并通过 “智算云” 等服务模式,向中小企业提供一键生成 AI 应用、数据集训练等服务,有效降低了其使用先进算力的门槛。
在经营层面,AI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2025 年上半年公司人均创收同比增长达到 29.97%,同时总费用率(销售、管理、研发、财务)下降了 17.14 个百分点。在收入同比增长 14.79% 至 2.02 亿元的背景下,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80.85%,显示出公司经营基本面正稳步向好。
灵巧手等关键部件核心传动方案,这类产品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这家公司相关产品已获机器人厂商小批量订单
财联社资讯获悉,随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形机器人正逐渐从科幻走向现实,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其中,腱绳传动是灵巧手等关键部件的核心传动方案,凭借其轻量化、高强度、高灵活性等独特优势,正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一、腱绳传动或为机器人灵巧手必不可少的传动模式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是指用于连接和固定机器人关节的细绳或纤维绳,主要功能是模拟人体肌腱的作用,通过拉动或放松绳索来驱动关节运动。腱绳材料是灵巧手的 “肌腱”,牵引手指活动,完成各种动作,是提升灵巧手的精细控制能力和轻量化的重要材料。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其中原材料包括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树脂、钨丝、不锈钢丝、芳纶纤维、乙烯、聚合催化剂、抗氧化剂等,生产设备包括凝胶纺丝机、热处理炉、捻线机等;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为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
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市场规模为 553 万元。根据智研咨询,预计 2025 年 —2029 年,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市场规模由 1325 万人民币元增长至 47368 万人民币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 144.52%。长江证券指出,机器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腱绳传动作为机器人灵巧手必不可少的传动模式,并且有望拓展至其他关键关节部位,预计拥有着巨大空间,关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BO 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提前储备前端材料的企业具备先发优势,有望优先打入腱绳赛道,进一步渗透进产业链。
二、相关上市公司:南山智尚、恒辉安防、高测股份
南山智尚表示,公司应用于机器人灵巧手传动腱绳产品目前处于持续研发阶段,已获部分机器人厂商的小批量订单。
恒辉安防在灵巧手腱绳方面,公司开发的腱绳产品已向多家机器人企业进行多轮送样沟通,且与相关企业已建立起常态化技术交流机制,近期公司已收到某知名机器人企业腱绳供应商邀请。
高测股份已成功推出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及其他部位的复合金属腱绳,并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苹果首款智能眼镜或将于 12 至 16 个月内推出,机构称未来 AI 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这家公司已为苹果提供光学零组件产品
【苹果首款智能眼镜或将于 12 至 16 个月内推出】《科创板日报》15 日讯,科技记者马克・古尔曼称,苹果将在未来 12 到 16 个月内进入智能眼镜市场,首先将推出一款无显示屏的眼镜,与 Meta 的 Ray-Bans(雷朋)智能眼镜展开竞争。苹果最终目标是提供真正的 AR(增强现实)眼镜,可通过镜片显示内容,但这至少需要几年时间。
一、机构称未来 AI 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Meta 领跑行业,新兴品牌加速布局。根据 Counterpoint 最新发布的《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报告,2025 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出货量同比激增 110%,预计 2024 年至 2029 年间智能眼镜市场将以超过 60% 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AI 智能眼镜占 2025 年上半年智能眼镜总出货量的 76%。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 Meta 旗下 Ray-Ban 智能眼镜的持续热销,其智能眼镜的全球市场份额在 2025 年上半年升至 73%,以及小米、RayNeo 等新品牌的入局,推动市场加速扩容。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Meta 的全球成功验证了轻量化设计、场景刚需化与消费级定价的可行性,推动行业迈入爆发期。国产厂商华为 / Rokid / 小米通过鸿蒙生态整合、光波导技术、供应链降本实现硬件成本下探,同步拓展 B/C 端场景。生态协同(跨设备互联)、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三大引擎将驱动复刻智能手机的发展轨迹:从单一功能设备演进为平台型终端。
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未来 AI 眼镜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国金证券指出,AI 眼镜有望成为 AI 应用的重要载体,看好消费电子行业新一轮 AI 端侧创新周期的机会,AR 眼镜有望成为智能眼镜终极形态,建议持续关注 AI 眼镜板块,核心关注产业链组装代工、芯片、光学显示环节。
二、相关上市公司:水晶光电、精测电子
水晶光电:公司是苹果在光学元器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商,为其直接和间接供应光学零组件产品。
精测电子:公司已正式纳入苹果供应商体系,参股企业视涯科技的硅基 OLED 微显示器主要应用于头盔显示、智能眼镜、电子取景器、VR/AR 等领域的近眼显示系统以及其它需要超小型、高分辨显示的应用领域。
行业会议将召开,机构称该领域是高景气算力周期关键技术之一,AI + 智能汽车等场景加速发展带动市场扩容,这家企业已推出多款新产品
财联社资讯获悉,9 月 25 - 26 日,2025 先进封装及热管理大会将于江苏苏州举办,特设 “先进封装产业创新大会 & 高算力热管理创新大会” 两大平行论坛。
一、超越摩尔定律极限,先进封装成为高景气算力周期的关键技术之一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AI、大模型、数据中心等高性能场景快速演进,芯片带宽、功耗、集成密度面临 “功耗墙、内存墙、成本墙” 三重瓶颈,传统工艺难以支撑性能跃升。先进封装凭借小型化、高密度、低功耗、异构集成等能力,正从制造后段走向系统设计的前端。全球头部玩家加码布局先进封装技术,台积电持续扩产 CoWoS,Intel 与三星加码 Foveros 与 X - Cube 等技术平台,彰显先进封装在算力时代的重要性。此外,国产先进封装大有可为,需求高增长与国产替代共振机遇。
据锐观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先进封装市场保持快速增长,2024 年市场规模预计达 698 亿元,20 - 24 年复合增速达 18.7%;但渗透率仅 40%,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55%,中长期具备显著提升空间。随着本土芯片设计产业持续演进,国内封装平台迭代动力加速释放。与此同时,台积电 CoWoS 等头部厂商产能紧张、排产周期拉长,资源进一步向 AI 等头部客户集中,部分中长尾订单存在结构性外溢,为国产平台创造导入验证窗口。与此同时,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政策与资本协同扶持先进封装平台建设,国内平台型厂商正站上高端工艺突破与份额提升的战略起点。
总的来看,华创证券认为,AI 服务器、智能汽车等高算力场景加速发展,带动先进封装市场扩容,Chiplet、2.5D/3D 等高集成封装需求持续放量。半导体产业链国产替代进展加速,国产平台厂商迎来窗口期。
二、相关上市公司:甬矽电子、上海新阳、盛美上海
甬矽电子二期 “Bumping + CP + FC + FTT” 的一站式封测能力已经形成,晶圆级封测产品的营收持续快速增长;2.5D 封装于 2024 年四季度完成通线,目前正与客户进行产品验证。随着大客户不断导入产品,公司先进封装产品线的稼动率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上海新阳配套设备产品包括半导体封装引线脚表面处理配套电镀、清洗设备和先进封装制程用电镀、清洗设备。
盛美上海推出了三款面板级先进封装的新产品,包括水平式电镀设备、边缘刻蚀设备和负压清洗设备。面板级先进封装技术可适用于微米级高密度封装,特别适合 AI 封装中的 GPU 应用以及高密度的 HBM。
存储芯片 + 算力,高端存储产品实现在客户核心应用场景的导入部署,自研 PCIe5.0 全闪高端存储系统,这家公司产品满足 AI、HPC、大数据分析等高负载场景需求
同有科技:公司高端存储新品主要包括自主可控全闪集中式存储 9000、自主可控全闪分布式存储产品 18000 等系列产品,目前公司高端新品已在 AI、HPC 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取得标杆案例,并实现在客户核心应用场景的导入部署。
公司自研的自主可控 PCIe5.0 全闪高端存储产品,在存内计算、系统总线、软件架构、网络协议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产品性能较上一代有显著提升,可满足 AI、HPC、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场景。鹏辉能源:公司于去年 8 月份发布的固态电池技术是氧化物技术路线。公司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在建设,预计三季度末基本建设完毕。
公司锂离子电池产品包括储能电池、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三大类,公司扎实做强储能主业,在消费和动力电池领域选取细分市场实现领先。根据公司公告,公司攻克氧化物基固态电池的关键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固态电池。该电池采用复合无机陶瓷电解质层取代传统隔膜,并运用特殊的电解质湿法涂布工艺,大幅简化了制造工艺。通过进一步优化材料体系和推动设备国产化,未来 3 - 5 年内,固态电池模组成本有望降至与液态电池模组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