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重点公司跟踪】

固高科技:人形机器人的“小脑“主要为了实现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肢体驱动、姿态平衡等),主要由控制器+伺服驱动器+电机+传感器构成。控制原理与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等高端装备类似,但需要处理多维度的输入信号和更高自由度的运动控制,同时控制策略更难,需要基于强化学习的控制技术、基于动力学的模型预测控制技术等技术支撑和融合创新,国金证券研报表示机器人“小脑”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成熟的历程中会涌现较多投资机会,有望成为重要的主赛道。

关注龙头固高科技短期调整后能否再度走强,公司运动控制技术常年处于国内市场第一梯队,高端产品性能比肩欧姆龙、ACS、Aerotech水平;伺服驱动产品解决了精密加工设备中的高速高精定位问题,核心控制性能对标科尔摩根、ELMO等国际先进厂商。

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MLCP技术,最快将在26年导入

据报道,由于A新平台Rubin与下一代Feynman平台功耗或高达2000W以上,现有散热方案无法应对,英伟达要求供应商开发全新“微通道水冷板(MLCP)"技术,单价是现有散热方案的3至5倍,水冷板、均热片成为新"战略物资"。目前,已有公司完成向英伟达送样MLCP.

MLCP技术,即是将原本覆盖在芯片上的金属盖,与上方液冷板整合,并有流涕微通道,让液冷散热冷却液,可直接通过芯片。在减少中间介质的情况下,缩短传热路径,提高散热效效率并压缩体积。业内认为,RubinGPU的热功耗将自原先预期的1.8KW提高至2.3kW,已超过现行冷板负荷,因此英伟达最快将在2026年下半年于RubinGPU导入MLCP。其中,RubinGPU双芯片版本或依靠MLCP维持散热效率。

博杰股份:公司为客户提供电测及功能测试解决方案,方案中植入了公司自研的液冷解决方案,包括微通道分层式水冷头等自研零部件。

三花智控:公司深耕热管理零部件领域四十年,空调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截止阀、电磁阀、微通道换热器、车用电子膨胀阀、新能源车热管理集成组件、Omega泵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一、系统集成与制造龙头

  1. 英维克(002837)

    • 技术优势:冷板市占率超50%,漏液检测精度0.1mL/min,全链条液冷方案通过Intel认证,适配英伟达GB300高压循环系统,单机柜价值量15-20万元。

    • 客户绑定:华为、字节跳动、Meta(间接供应),2025年MLCP收入预计超10亿元。

  2. 祥鑫科技(002965)

    • 技术突破:流道宽度仅0.15mm(行业领先),换热面积提升250%,独家供应英伟达GB200/GB300平台液冷模组,单机柜价值量超10万元。

    • 订单进展:2025年订单爆发确定性高。

  3. 高澜股份(300499)

    • 材料创新:3D微通道冷板热阻<0.015℃/W,耐温达250℃,通过英伟达GB200/GB300认证,浸没式液冷技术全球稀缺。

    • 客户合作:冷板模组独家供应英伟达H100/GB300。


二、精密制造与国产替代

  1. 宁波精达(603088)

    • 工艺领先:全球首创≤1mm微通道换热器,热交换面积提升3倍,成本较进口低40%,已通过福建南平等客户验证。

    • 营收预期:2025年MLCP业务占比或达25%。

  2. 江顺科技(833447)

    • 模具技术:精密铝挤压模具可加工50μm流道,良品率超95%,已向浪潮、曙光送样。

  3. 领益智造(002600)

    • 结构件集成:纳米注塑技术实现零泄漏,为谷歌定制液冷机柜,导热系数提升70%,参与英伟达H100冷板制造。


三、材料与上游供应商

  1. 思泉新材(300895)

    • 核心材料:高导热石墨烯涂层(导热系数2000W/m·K),降低流阻30%,绑定英维克、Cooler Master,2025年收入预计3-5亿元(毛利率60%+)。

  2. 飞荣达(300602)

    • 3D打印工艺:实现0.1mm级微流道加工,华为昇腾910B/920芯片MLCP独家供应商,已向英伟达送样。

  3. 银轮股份(002126)

    • 相变液冷技术:散热效率为传统方案3倍,适配英伟达H100集群,漏液风险降低90%。


四、其他潜力标的

  • 康盛股份:微通道换热技术早期研发者,子公司云创智达布局MLCP业务。

  • 科创新源:钛合金微通道技术,华为液冷板供应商,技术复用潜力高。

  • 依米康:浸没式液冷全栈方案商,微通道精度达50μm,PUE可压降至1.08以下。


【国金机械】量子计算板块连续两天大涨,持续看 好铲子股!

市值扩容:今日本源量子启动IPO辅导阶段,量子计算市值扩容在路上(我们判断明年上半年板块市值有望超过2000亿)!

美股映射:美股I0NQ再次大涨6%,英伟达对于量子进展,持续重视!

投资建议:

国盾量子(稀缺整机供应商,量子计算的寒武纪)

禾信仪器(核心部件~制冷机龙头)

普源精电(核心部件~测控系统)

预订量大幅超越去年,出游人数同比激增 130%,机构称 8 天小长假持续推动 “十一” 黄金周旅游市场增长,这家企业与知名公司战略合作

财联社资讯获悉,媒体报道,9 月 16 日,国庆节前一天(9 月 30 日)火车票开售,多条热门线路 “秒光”。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9 月 30 日的多次车车票已售罄。如以北京为出发地,前往武汉、长沙、太原、郑州等热门城市的车票均已售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各大都市圈的城际高铁热门车次车票也较为紧俏。
一、国庆中秋 8 天小长假持续推动 “十一” 黄金周旅游市场增长
9 月 12 日,飞猪发布的《2025 中秋国庆假期出游风向标》显示,包括机票、酒店、门票、租车、线路游等在内的假期出游商品预订量均大幅超越去年和同为 8 天连休的中秋国庆假期。
世纪证券表示,国庆中秋 8 天小长假持续推动 “十一” 黄金周旅游市场增长。2025 年国庆与中秋共 8 天假期,叠加拼假可延伸至 12 天,出游人数向好。截至 9 月 8 日,全国旅游数据显示,假期出游人数同比激增 130%,GMV 增幅超 120%,部分热门线路提前 3 个月售罄,国内游与出境游火爆,前 20 天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 326/116 万张,日均预订量同比增长 26%/15%。

9 月 11 日,广东省文旅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其中包括优化签证和通关政策、推进航旅深度融合、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完善入境旅游综合服务、加强融合宣传和精准营销、提升文旅场所开放管理水平等六大方面共 23 条举措。

截至 2025 年 7 月,中国已与 29 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对 46 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对 55 个国家实行 240 小时过境免签,同时还有区域性免签政策如海南 59 国免签、东盟旅游团免签等。9 月 15 日,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进一步扩大免签范围。建议关注估值底部的酒店、餐饮、旅游板块。
二、相关上市公司:君亭酒店、西安旅游
君亭酒店主营业务包括有限服务类型和全服务类型的中高端酒店运营及酒店管理业务。加速布局加盟业务,旗下 “君亭尚品酒店”“君亭酒店”“观澜酒店”“棠梨湾” 等品牌同步开放加盟;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已签约 16 家加盟店,其中 4 家已开业运营,布局覆盖广州、成都、北京、天津、贵阳等核心城市。5 月公司与全球第八大酒店集团精选国际达成战略合作。
西安旅游是西北地区最早的旅游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公司的发展定位是 “美好文旅综合服务商”。上半年,公司创新推出的 “油泼辣子面包” 等特色烘焙品及 “乌云落” 咖啡等新品成为西安城墙景区网红产品。同时,充分发挥旗下西城旅乡公司文旅项目策划优势,完成 “人面桃花” 等项目总体策划落地。

随着产业链成熟度的提升,人形机器人行业内供应链或将走向集中,这家公司能够为人形机器人多个领域提供核心零部件

财联社资讯获悉,马斯克称,下周将在特斯拉内部与各部门开会,特别关注人工智能 / 自动驾驶系统、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生产计划以及车辆生产和交付。
一、机构指出 26 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放量
近日,特斯拉创始人埃隆 - 马斯克在 AI-h 峰会上谈及擎天柱(Optimus)机器人的最新情况。马斯克认为,Optimus 机器人是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产品”,称目前正在设计的 Optimus V3 将解决手部灵活性、拥有 AI 大脑,并且有望实现量产。此前,马斯克称,第三代机器人在协调性和执行复杂任务的能力上会有很大的突破,比如能完成叠衣服、照顾小孩这样的家庭场景任务。马斯克指出,未来特斯拉的 80% 的企业价值将取决于 Optimus 人形机器人的发展。
信达证券表示,预计 Optimus 3 一旦密封将成为全球唯一的重要产品,人形机器人的结构和设计方向也有望从目前的 “多种多样” 逐渐聚拢。26 年人形机器人有望放量,25 年人形机器人还在做设计开发、数据积累和泛化训练。预计 25 年底部分工厂应用场景的人形机器人可以定型,行业有望进入销量上升期,随着产业链成熟度的提升,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价格也将逐渐下降,届时行业内的供应链或将走向集中,板块格局的确定性有望得到提升。
二、相关上市公司:长盈精密、昊志机电、拓邦股份
长盈精密在机器人领域已经布局超过 10 年,已累计为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品牌供应零件超过 80 万个。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加强新产品、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结构件、执行器、传感器、变速齿轮、线束、电机等提供核心零部件。
昊志机电在机器人领域的产品涵盖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驱动器、控制系统、六维度力矩传感器、刹车机构、编码器、电磁快换模块、关节模组以及末端执行机构等机器人领域核心部件。
拓邦股份空心杯电机技术处于国内第一梯队,产品具备构造精密、振动小、噪声低、定位精度高等优势,可应用于人形机器人手部关节及精密控制部位,并已获得行业客户的批量订单;伺服驱动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实现批量生产。

宇树科技再签具身智能合作协议,机构看好已经进入宇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这家公司联合宇树科技开发具身智能解决方案

【宇树科技、国网杭州供电等签署 “电力 + 具身智能” 框架合作协议】财联社 9 月 16 日电,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官微消息,9 月 15 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宇树科技公司、具身智能基地公司、国网浙江华电研究院四方在公司融合创新中心签署 “电力 + 具身智能” 框架合作协议,开启在电力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深度合作。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四方将聚焦电力领域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在平台建设、科技攻关、标准制定、人才培养四大维度开展深层次合作,协力在 “人工智能 +” 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中先行探路,加速孵化一批填补技术空白的标准规范和领先成果。

一、宇树科技预计四季度提交 IPO 申请

宇树科技成立于 2016 年,以其高性能、低成本的四足机器人闻名全球,占据了超过 18% 的市场份额。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后,宇树延续了其 “硬件先行、软件迭代、极致性价比” 的策略,旨在通过规模化决策占领市场,并构建强大的开发者生态。

7 月 25 日,宇树科技正式发布第三款人形机器人 UnitreeR1,售价 3.99 万元起,是当前宇树科技价格最低的双足人形机器人。9 月 2 日,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预计将在 2025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宇树科技表示,以 2024 年为例,公司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占比分别约 65%、30% 和 5%。

万联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宇树科技已推出 XDog、Laikago、AlienGo、A1、Go1、B1、Go2、B2 等系列的四足机器人产品;2023 年起,又先后推出了 H1、G1、R1 人形机器人产品,上市辅导也正在进行中。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与资本化进程正同步加速,建议关注有望或已经进入宇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公司。

二、相关上市公司:凌云光、朗科智能

凌云光:联合宇树科技提出针对机器人研发训练的具身智能解决方案,该方案以公司自主研发的动捕系统 FZMotion 为基础,面向包含人形机器人的多场景应用,能够以亚毫米级别精度精准捕捉人体的姿态动作和运动轨迹。

朗科智能:公司投资的江苏建泉红土智创创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有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 0.6815% 的股份。

得客户青睐,分析师看好公司有望引领行业变革趋势,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速近 90%

卡莱特(301391)精要:
①公司上半年推出多领域的 AI 显控解决方案,凭借其卓越的图像处理性能与便捷的操作体验,在商业显示领域迅速获得客户青睐;
②显示行业持续向精细化发展,小间距 LED、超高清视频加速渗透,公司产品作为 LED 显示屏产业链的核心部件,有望充分享受显示行业精细化、高清化成长红利;
③由于 LED 屏厂替换公司产品的成本较高,公司已与多家 LED 显示屏龙头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构成了对后来者进入的壁垒;
④太平洋证券曹佩看好公司卡位视频图像显示核心环节,具备技术领先优势,预计 2025-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2/0.59/1.24 亿元,同比增长 67.56%/81.24%/111.05%,对应 PE 为 162/89/42 倍;
⑤风险因素: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上半年推出多款 AI 显控解决方案并迅速获得客户青睐,分析师看好公司有望引领行业变革趋势,未来三年业绩复合增速近 90%
AI 正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释放指数级增长潜力,可以预见 AI 引发的生产函数重构不仅带来短期效率提升,更将通过知识溢出效应催生新的产业生态。
今日,太平洋证券曹佩深度覆盖卡莱特,作为 LED 显控行业领军企业,公司上半年推出多领域的 AI 显控解决方案,叠加本身已绑定下游优质客户,有望在商业显示领域迅速获得客户青睐。
显示行业持续向精细化发展,小间距 LED、超高清视频加速渗透,公司产品作为 LED 显示屏产业链的核心部件,有望充分享受显示行业精细化、高清化成长红利。
并且由于 LED 屏厂替换公司产品的成本较高,公司已与多家 LED 显示屏龙头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构成了对后来者进入的壁垒,后续依托海外营销网络的积极布局,有望进一步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曹佩看好公司卡位视频图像显示核心环节,具备技术领先优势,预计 2025-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32/0.59/1.24 亿元,同比增长 67.56%/81.24%/111.05%,对应 PE 为 162/89/42 倍。

一、扩展产品矩阵,引领 AI + 显控技术变革趋势
上半年,公司推出覆盖超大分辨率、会议系统、LED 校正等领域的 AI 显控解决方案,并发布 Universe 旗舰拼接器、DS 系列分布式产品、AX 系列会议屏解决方案等核心新品,以 AI 算法为核心驱动行业技术变革。
曹佩认为,公司的 AI 显控新品凭借其卓越的图像处理性能与便捷的操作体验,在商业显示领域迅速获得客户青睐。

二、显示行业持续向精细化发展,小间距 LED、超高清视频加速渗透驱动公司长期成长
公司产品与下游 LED 显示屏的像素数量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随着 LED 显示屏成本不断降低带来下游应用的拓展,以及小间距 LED 显示屏的普及,公司产品的用量需求将持续提升。
此外,随着超高清视频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对视频处理技术在清晰度、刷新率、低延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动视频处理设备向高端化进阶。
曹佩认为,目前视频产业正处于由 4K - 8K 进阶的阶段,公司的视频处理设备单价有望提升。

三、公司绑定下游优质客户,高客户黏性筑就高壁垒
公司与强力巨彩、洲明科技、利亚德等 LED 显示屏龙头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由于视频信号传输存在私有协议等限制,LED 屏厂替换公司产品的成本较高,构成了对后来者进入的壁垒。
同时,视频处理设备中逐步集成了发送器的功能,需与控制系统中的接收卡配合使用。公司凭借在 LED 显示控制领域的先发卡位优势,有望快速将视频处理设备导入下游客户。
此外,公司分别在荷兰、美国设立了销售公司,由当地的直销团队负责对欧美地区的销售,并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参加高级别展会,提升品牌知名度。

人形机器人 + 汽车零部件,产品送样百余家机器人厂商并获得批量订单,实现了灵巧手、上肢关节批量供货能力,这家公司智能座舱产品供货国内主流汽车厂商

徐智翔自 2023 年 7 月任富国天瑞强势混合基金经理。该基金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其第三大持仓股为鸣志电器,股票持仓占比为 4.81%。
持仓公司解析

鸣志电器
1、细分电机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
公司在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领域具有规模效应,公司混合式步进电机产品的全球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已挤身为世界主要制造商,打破了日本企业对该行业的垄断,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明显。公司的步进电机驱动器、集成式智能步进伺服控制技术在全球居于前列水平,公司的直流无刷电机和空心杯无齿槽电机也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完善的客户服务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良好的声誉。公司的步进电机、无刷电机、伺服电机、空心杯电机等产品被国内、外客户广泛使用,并主要服务于医疗设备和生化分析仪器、机器人、汽车智能驾驶、半导体设备、太阳能光伏、3C 非标自动化、智能流体控制、安防监控、舞台灯光、纺织机械、3D 打印等自动化应用领域。
公司海外子公司美国 Lin、美国 AMP 和瑞士 TMotion 凭借各自在高端高精度控制电机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领域的尖端技术,在欧洲、北美地区市场,尤其在医疗仪器和实验室设备、高端智能安防监控系统、超细微加工、半导体设备、移动服务机器人等运动控制自动化尖端技术应用领域占有重要的市场份额。交流伺服系统领域,公司以 M5 系列交流伺服驱动器、MCX 运动控制器及 MCA 中型运动 PLC 为代表的新一代伺服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引领公司的伺服系统产品线进入国内伺服产品市场的第一阵营。2024 年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类业务营收占比为 81.10%。

2、实现了从灵巧手到上肢关节的批量供货能力
在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核心零件赛道,鸣志已构建 “电机 + 驱动 + 传动 + 闭环” 的全栈式产品平台:无框电机、空心杯 / 微型伺服、编码器、微型减速机 / 丝杠及一体化关节模组,实现了从灵巧手到上肢关节的批量供货能力。目前公司已向国内外百余家头部企业整机厂送样,收获持续扩大的批量订单。
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优势体现为四点:一、产品谱系非常完整;二、各类产品的规模化交付能力;三、与全球 TOP 级客户深度合作开发,产能快速爬坡中;四、全球化产能配置,产品交付能力优异。
3、雷达电机模组、智能座舱电机实现国内主流车厂批量交付
公司凭借深厚的制造功底和先进的产品技术,专注于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辅助等智能汽车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2024 年,公司为国内主流整车厂客户批量交付了雷达电机模组、智能座舱电机及车载热管理系统等产品,公司的控制电机及其驱动系统业务在智能汽车及自动驾驶 / 激光雷达应用领域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 35%。
4、在北美、欧洲、东南亚设立工程中心,提前布局下一代平台产品
公司半年报称,PrecedenceResearch2024 - 09 报告显示,2023 年全球伺服电机与驱动控制市场规模 198.5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达 364.1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 6.97%;其中 2025 年亚太区域已占全球出货量 42%,并保持最快增速,为公司国际化扩张提供确定性增量窗口。公司同步在北美、欧洲、东南亚主流市场设立应用工程中心,提前布局下一代高功率密度伺服平台与微型直驱模组的联合开发项目。

英伟达连投 3 家量子计算巨头,打响量子军备竞赛,这家公司上半年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大增 285%,向客户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完成验收

国盾量子(688027)精要:
①英伟达今年来对量子态度明显转变,从 GB300 接入量子计算,再到上周连投 3 家量子计算巨头,完成多个量子计算技术路线覆盖,科技巨头入局量子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②2025 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283.92%,向中国电信交付国内目前比特数最多的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天行 - 504” 并完成验收,是标志性的商业化里程碑;
③伴随中国电信入股公司后,正推动量子通信业务从私有化网络建设转向规模化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模式,公司量子通信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极;
④杨林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26/- 0.07/0.24 亿元,同比增长 17.1%/74.3%/450.4%;
⑤风险提示:量子通信市场或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与演进可能不及预期。
英伟达连投 3 家量子计算巨头,打响量子军备竞赛,这家公司上半年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大增 285%,向客户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完成验收
英伟达今年来对量子态度明显转变,从 GB300 接入量子计算,再到上周连投 3 家量子计算巨头(PsiQuantum、Quantinuum、QuEra),完成多个量子计算技术路线覆盖,科技巨头入局量子进入军备竞赛阶段。
国泰海通证券杨林看好国盾量子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显著加速。2025 年上半年,公司量子计算业务收入同比实现了 283.92% 的爆发式增长,表明该业务已进入关键的收入确认和市场拓展阶段。
从全球看,量子计算市场规模在 2024 年已增长至 50 亿美元,北美、欧洲、中国是主要参与者。IBM、谷歌、英伟达等海外科技巨头正加速投资并构建量子计算生态;在国内,以 “九章三号”、“祖冲之三号”(国盾量子亦参与支持)为代表的量子计算机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为国盾量子等头部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宏观环境。
杨林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0.26/- 0.07/0.24 亿元,同比增长 17.1%/74.3%/450.4%。

一、量子计算机商业化提速,构筑业绩增长主引擎
公司主营业务主要覆盖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板块。当前,量子计算业务凭借其技术领先性和商业化进展,已成为驱动公司成长的第一引擎。
2025 年上半年公司业绩的显著提升与量子计算整机的成功交付密切相关。其中,向中国电信交付国内目前比特数最多的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天行 - 504” 并完成验收,是标志性的商业化里程碑。
此外,公司还实现了向海外市场的首次整机交付(一台 25 比特量子计算机),其商业化能力获得了国内外市场的双重验证。
订单的交付不仅验证了公司在高端量子计算机整机制造领域的商业化能力,也为未来持续获得订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电信作为战略股东,其协同效应正逐步显现,尤其是在推动量子通信业务转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二、中国电信协同效应显著,重塑量子通信业务模式
公司的第二大看点在于中国电信入股后带来的显著协同效应,尤其是在量子通信业务领域。
历史上,量子通信因主要部署于用户私有化网络,商业推广面临困难。中国电信的加入正在改变这一局面,推动量子通信向一种规模化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进行转变,其发展路径类似于早期经典通信网络的建设模式。
杨林认为,一旦量子通信网络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形成整体效应,用户使用的便捷性将得到显著提升,整个行业可能随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2025 年上半年,公司量子通信收入同比增长 28.10%,预计全年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水平。

AI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巨头因需求飙升上调价格,这家公司相关产品上具备完整的产品线

财联社资讯获悉,据 TrendForce 报道,西部数据近日通知客户将逐步提高所有 HDD(机械硬盘)产品的价格。西部数据声称,其存储产品组合中每种容量的需求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并且该公司正在投资先进的创新技术。
一、AI 创造的庞大数据量正冲击全球数据中心存储设施
存储是 AI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不像 GPU 等算力设施那样炫彩夺目,但却是支撑 AI 运行的基石。没有强大的存储,再强大的算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力。在传统数据中心储存分层架构中,HDD 凭借每单位储存容量(GB)的极低成本优势,稳居冷数据(Cold Data)主流储存方案。HDD 是 AI 推理世界的 “大型档案馆”,可以极低的成本保存海量的、不常访问的数据,是构建经济高效的大规模 AI 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 AI 推理应用扩张,冷数据储存需求也急速攀升。而全球主要 HDD 制造商近年未规划扩大产线,无法及时满足 AI 刺激的突发性、巨量储存需求。因为这波 HDD 缺口严峻,云计算服务供应商们开始考虑采用 SSD,SSD 迎来一波转单需求。根据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最新研究,AI 创造的庞大数据量正冲击全球数据中心存储设施,传统作为海量数据储存基石的 Nearline HDD(近线硬盘)已出现供应短缺,促使高效能、高成本的 SSD 逐渐成为市场焦点,特别是大容量的 QLC SSD 出货可能于 2026 年出现爆发性增长。
二、相关上市公司:协创数据、万润科技、同有科技
协创数据在 SSD 产品上具备完整的产品线,公司推出的企业级 SSD 具备高速运算的性能、更好的可靠性、更大的单盘容量以及更高的使用寿命,可以适应 AI 时代对高性能存储设备的要求。
万润科技表示,万润半导体作为公司控股子公司,专注于半导体存储器的设计、研发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固态硬盘(SSD)、嵌入式存储(eMMC)和内存产品(如 LPDDR4X、DDR 系列),万润半导体的企业级 SSD 产品具备高 IOPS(每秒的读写次数)、大容量、可扩展等特性,可为服务器、数据中心等领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
同有科技参股的忆恒创源是国内先进的企业级固态存储厂商,多年来坚持企业级 PCIe SSD 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在固件开发领域拥有核心竞争优势,对技术和市场趋势有着深刻的理解,其产品可满足互联网、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等多领域用户存储需求。

AI 催生需求,微软、谷歌、Meta 纷纷押注,机构连续第五年上调该行业扩张预测,这家企业细分业务已获亿元级订单

财联社资讯获悉,媒体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近日召开第 69 届大会,会上发布了年度报告。报告显示,随着全球核电发展趋势持续增强,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第五年上调了对核电扩张的预测。在高值预测中,国际原子能机构预计到 2050 年全球核电运营容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 2024 年水平的 2.6 倍。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共有 417 座核电机组投入运行,总装机容量为 377 吉瓦。在高值预测中,预计到 2050 年核发电量将增至 992 吉瓦。在低值预测中,核发电量将比 2024 年增长 50%,达到 561 吉瓦。
一、AI 催生能源需求,科技巨头押注核能
根据 Gartner 预测,预计到 2027 年,数据中心仅用于运行 AI 优化服务的电力需求将达到 500 太瓦时 / 年,是 2023 年水平的 2.6 倍。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 等科技公司纷纷押注核能。AI 催生对电力的巨大需求,数据中心需要全天候的电力供应,核能作为高效、清洁、稳定的能源成为重要选择。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数据显示,全球商业核技术公司已从 2017 年前的 14 家增至 2023 年底的 100 多家,美国、法国等地成为创新主力。这一热潮源于气候危机下清洁能源需求,更因 AI 发展带来的巨量电力消耗 —— 如 GPT - 4 训练期间日均耗电相当于 2.85 万户欧美家庭用量,而核能被视为比风光水电更稳定的能源解决方案。英伟达投资负责人直言,核能将成为支撑 AI 变革的重要能源来源。
二、相关上市公司:合锻智能、景业智能
合锻智能自主研发的多项高端装备,广泛应用于飞机、神舟飞船、天宫火箭、核电、船舶、高铁等领域。在可控核聚变的应用项目中,公司具有托卡马克装置核心零部件制造能力,同时已获得相关订单,目前订单金额在 2 亿多元。
景业智能正积极布局核电站智能化运维、核聚变装置配套装备等前沿领域,持续拓展业务边界。

国内量子计算机龙头企业启动 IPO,其已推出我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快速整理相关上市公司

【本源量子启动 IPO 辅导】《科创板日报》16 日讯,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获上市辅导备案登记,拟在 A 股 IPO,辅导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该公司从事量子计算机整机、量子芯片、量子软件及云平台研发。

一、本源量子此前交付中国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
目前全球量子计算机技术路线包括超导量子、离子阱、光量子、中性原子、半导体、拓扑量子等多个技术路线,超导技术路线易于设备集成和扩张量子比特数量,是目前最主流的技术路线(占比 36%),代表厂商包括 IBM、Google、国盾量子、本源量子等。
本源量子成立于 2017 年,聚焦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建设,打造自主可控工程化量子计算机,围绕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测控一体机、量子操作系统、量子软件、量子计算云平台和量子计算科普教育核心业务,全栈研制开发量子计算。2021 年,本源量子正式交付中国首台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2024 年 1 月,“本源悟空” 超导量子计算机上线,搭载由 72 个计算比特和 126 个耦合比特构成的量子芯片,其上线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算力可用时代。
2025 年 5 月 6 日,本源量子正式推出支持 500 + 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本源天机 4.0”,标志着我国量子计算产业已具备可复制、可迭代的工程化生产能力,为百比特级量子计算机量产奠定了产业化基础。7 月 21 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 已在我国多地部署,3 台不同版本的 “本源悟空” 量子计算机已分别在超算中心、国内高校及相关部门部署并运行。目前,全球具备量子计算机商业化部署能力的国家仅有 3 个,分别是美国、加拿大和中国。

二、报告预计 2030 年全球量子计算规模或超 2000 亿美元
政策支持下,我国量子产业发展迅速,研究能力已步入全球前列。根据中国信通院,截至 2024 年 10 月,我国在量子计算、通信、精密测量方面的科研论文数量分别排名全球第二、第一、第二,中国科学院成为发表量子论文数量最多的机构。目前头部产品量子比特达到数百,能够满足某些场景应用,量子计算机进入核心应用示范节点。根据光子盒,全球量子计算产业规模有望从 2024 年 50.4 亿美元提升至 2030 年的 2199.8 亿美元,期间 CAGR 达 87.64%。
国金证券表示,量子计算产业迎关键拐点,从实验室研发向专用量子计算机应用过渡。随着量子纠错技术的持续优化和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量子计算有望迎来规模化应用的黄金期。
三、相关上市公司:信雅达、宏力达、复旦复华
信雅达:公司作为 LP 参与的福建宜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投资了本源量子股权。
宏力达:2025 年 8 月 28 日公告,公司拟以自有资金 1598.15 万元受让广西自贸区科创启园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有的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 69,687 股股份。此外,公司关联人嘉兴远帆拟以 1664.71 万元受让深圳市嘉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的本源量子 72,589 股股份。
复旦复华:公司与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携手开拓超导量子计算机应用市场,共谋量子计算产业发展达成合作意向。

禾赛科技与美国头部 Robotaxi 企业签大额激光雷达订单!机构称智驾全面下沉叠加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激光雷达将开启台阶式增长,这家公司已获得主流激光雷达模组客户多个定点

【禾赛科技与美国头部 Robotaxi 公司签超 4000 万美元激光雷达订单】财联社 9 月 15 日电,禾赛科技宣布与一家美国领先的头部 Robotaxi 公司进一步深化合作,签订了价值超过 4000 万美元的激光雷达订单。禾赛将作为其唯一的激光雷达供应商提供远距和近距激光雷达产品,订单计划将于 2026 年底前完成交付。

一、“机器之眼” 激光雷达,可实现精准感知
激光雷达是一种基于激光束进行探测和测距的技术。该技术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并接收其回波信号,通过处理信号、测量光脉冲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以及确定光束方向,能够精确获取目标物体的距离、速度、方位和形状等信息。激光雷达按照测距方法主要分为飞行时间(ToF,Time of Flight)和调频连续波(FMCW,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两种方式。
ToF 与 FMCW 方法在室外阳光下均可实现 100 - 250 米的探测距离,被视为车载激光雷达的优选方案。当前,ToF 是中长距车载应用的主流选择。FMCW 方案在测距、测速、抗干扰性、功率(人眼安全)及信噪比等性能上也具备优势。但由于系统复杂度高、开发难度大,导致 FMCW 成本居高。随着泛技术逐步成熟,未来市场可能出现 ToF 与 FMCW 方案并存格局。
二、智驾全面下沉,自动驾驶加速落地,激光雷达开启台阶式增长
当下,头部厂商已通过技术优化成功实现成本的指数级下降,激光雷达的成本下降与规模化普及正形成正向循环,推动其从高端车型向主流市场渗透,并带动产业链进入 “技术降本→规模放量→盈利兑现” 的良性发展周期。
华福证券杨钟认为,当前,激光雷达进入全新增长曲线周期,其需求侧增长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 2024 年,继 2 月 10 日比亚迪发布智驾平权方案后,吉利、奇瑞等大厂的跟进意味着全民智驾的到来,作为核心硬件的激光雷达也迎来全新机遇。数据表明,10 - 20 万级别的新能源汽车是市场的主流消费区间,因此,激光雷达在此区间加速实现标配,这将打开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二是 L3 自动驾驶加速落地,叠加激光雷达配置等级下沉,需求双向加速渗透。一方面,L3 级自动驾驶的加速落地,L3 因需安全冗余,会配备多颗激光雷达以实现 360 度或 270 度覆盖;另一方面,激光雷达开始陆续装配在 L2 + 智驾级别系统中,且渗透比例逐渐提升。因此,激光雷达市场向上因 L3 的落地逐步扩容,向下逐步渗透中低阶智驾市场,其成长空间双向延申,开启台阶式增长。
三、相关上市公司:宇瞳光学、光库科技
宇瞳光学:公司目前已获得主流激光雷达模组客户多个定点,多个项目已开始批量交付。
光库科技:目前已为国内外多家激光雷达公司提供用于 1550nm 激光雷达全系列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光纤元器件。公司作为 1550nm 激光雷达光源模块及器件的核心供应商,产品在可靠性、功耗、尺寸等核心指标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