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真财经

【重点公司跟踪】

北信源:有预期差的互联网金融品种,其核心产品上市公司市值分析管理系统有想象空间,其采用成交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参考财务顾问收费模式,市场规模测算大致在百亿量级,发展规模不容忽视。

盈利环节 财达证券分润模式 单项目价值量

平台基础服务费 交易通道费分成(30%-50%) 单笔大宗交易5-50万

减持方案设计 按减持规模收取1‰-3‰顾问费 10亿减持额即300万

优先级资金撮合 利差收益+管理费(双重复合) 百亿级资金池年化2亿+

以北信源官网“几十亿毛利”倒推:若财达承接其10%业务量,年新增利润3-5亿(超2024年净利润50%)

终极推演:

当传统券商还在佣金战中内卷时,财达已借北信源技术构建“减持生态闭环”:

股东数据→AI匹配→合规架构→资金对接→交易执行→市值维护

👉 这不仅是通道服务升级,更是掌握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命脉的核武器!

数据铁证:

1. 北信源区块链机获国安中心认证,确保减持数据不可篡改(规避监管风险核心)

2. 其官网披露系统支持每秒万级并发报价,碾压同行千级处理能力

3. 按A股年均4万亿减持规模测算,财达若占5%份额即2000亿通道量(是当前经纪业务的3倍)

长盈精密:公司子公司威线科正通过中国台湾头部ODM厂商为英伟达提供铜线相关产品。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公司从2024年开始加快相关产能的建设,为海内外人形机器人客户开发如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金属材料,PEEK、IGUS等工程塑料,橡胶、尼龙等多种材料的零件,目前公司已取得了多个国产、海外人形机器人品牌的量产订单。

在服务器方面,公司开发的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内部高速背板连接器产品已给国内头部客户送样验证。

海外需求大增叠加政策持续推动,机构指出这个新能源行业形势向好,这家公司相关产品已中标这类项目

财联社资讯获悉,据媒体报道,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新能源快速发展,系统调峰、电力保供压力不断增大,作为重要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新型储能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客观需要。

一、当前海外需求大增叠加政策明朗持续推动行业形势向好

近日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将令储能行业更加火热。多位储能产业链企业人士表示,行动方案明确了 2027 年国内储能装机规模翻倍目标,将此前 “市场预测” 转变为 “政策目标底线”,给储能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当前海外需求大增叠加政策明朗持续推动行业形势向好,未来头部企业将更多参与典型应用场景打造。

兴业证券指出,储能需求全球开花,需求快速增长的驱动来源于政策驱动、刚性需求和经济性提升三重因素的叠加。预计 2025 年全球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 106.04GW/265.1GWh,同比增长 43%/49%,分区域看中美欧三大市场均维持平稳增长,同时中东非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快速上量,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 25 - 30% 的增速。

二、相关上市公司:南都电源、唯科科技、奥特佳

南都电源目前有全固态、半固态等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及产品研发储备。其中,半固态产品已中标 2.8GWh 新型电力储能项目,主要建设地在深圳和汕尾,将有效缓解粤港澳大湾区电力供需矛盾,该订单标志着公司固态储能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

唯科科技储能领域产品主要有储能电箱及其注塑零部件和动力电池隔板、盖板等注塑件,电容器塑料壳、铜排等;公司储能产品已间接进入特斯拉等客户的供应链。

奥特佳子公司埃泰斯生产储能电池热管理设备,采用的是液冷技术路线,针对的主要是大型动力电池热管理等场景,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对各式储能电池产品专项开发液冷热管理产品。

政策 + 产业催化下产业换挡提速,机构称该行业已进入密集组网期并在 IPO 融资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这家企业掌握细分领域核心技术

财联社资讯获悉,商业航天企业星火空间完成 5500 万元天使轮融资。合肥星火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公众号发文称,近期完成 5500 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浙沙资本、合肥产投资本联合领投,合肥产投科创基金和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跟投。此前,公司已完成超千万元种子轮融资,目前累计融资额已达近亿元。


一、政策 + 产业催化,商业航天产业换挡提速
信达证券研报指出,政策 + 产业催化,商业航天产业换挡提速。具体看,1)政策 + 催化:工信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有望加快低轨卫星产业发展,同时中科宇航、蓝箭航天、天信航天等陆续开启科创板上市备案,支持我国商业航天产业发展。2)可回收火箭前有里程碑首飞:可回收火箭是商业航天发射降本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中国目前在研且有公开进度的商业可回收火箭共 14 款,多数有望在 2025 - 2026 年左右开启首飞测试。9 月 11 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完成 10 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3)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期建设有序推进:海南发射场是我国首个民用发射基地,三号、四号发射场建设有望进一步支持国内商业航天产业。信达证券认为,以朱雀三号为代表的液体可回收火箭已经进入测试阶段,蓝箭航天等企业 IPO 推进 + 海南发射场建设有望加速商业航天落地。
长城证券认为,当前我国卫星互联网商业航天形成政策和产业的双轮驱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进一步明确卫星互联网应用的推进,相关部门已配备顶层设计持续推进卫星互联网深入发展,国营与民营企企业持续形成合力,同时伴随卫星互联网的商业化落地,相关厂商已配备融资等前期政策准备,目前我国卫星互联网进入密集组网期,并在 IPO 融资等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持续看好相关产业链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方面,有研究预计 2025 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达 2.8 万亿元。
二、相关上市公司:长江通信、上海沪工、震有科技
长江通信表示,低轨卫星通信是公司重点开拓的新行业之一。
上海沪工全资子公司上海沪航卫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商业卫星总装集成、航天产品核心部件设计及制造等服务,参与多种小型卫星的装配、制造业务,具备专业的商业卫星 AIT 生产能力,可同时装配多颗 500KG 以下的商业卫星,是少数具备 500KG 级商业卫星总装场地条件的民营卫星公司。
震有科技主要负责提供天通一号的卫星核心网设备及配套系统。公司是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卫星 5G 核心网的公司之一,包括高轨卫星和低轨卫星核心网。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目前业界只有少数公司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公司近年来在卫星通信领域经过长期研发和积累已构建一系列的核心技术,主要有宽窄带融合卫星通信技术、卫星核心网通信导航一体增强技术、卫星端到端通信技术等。公司公司通信领域的终端客户主要为电信运营商,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聚焦电池正极材料的 “小而美”,公司上半年在固态电解质等多领域均取得进展,更在二季度率先实现扭亏为盈,未来两年业绩有望连续实现翻倍增长

盟固利(301487)精要:
①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市场等多轮驱动,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27 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②关于前瞻材料,公司在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③华金证券贺朝晖预计公司 2025 - 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9/0.79/1.97 亿元,今年扭亏为盈后,明后两年同比增长 173.3%/150.6%,对应 PE 为 449/164/66 倍;
④风险因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聚焦电池正极材料的 “小而美”,公司上半年在固态电解质等多领域均取得进展,更在二季度率先实现扭亏为盈,未来两年业绩有望连续实现翻倍增长
近期的主线方面,科技成长方向仍是市场关注重点,除了 AI 算力外,固态电池和电力设备是新的高热度方向。
今日,华金证券贺朝晖首次覆盖盟固利,公司聚焦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不仅在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并加速核心产品迭代,实现前瞻材料突破,有望贡献业绩增量。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钴酸锂产品在行业内稳居前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市场等多轮驱动,单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 0.27 亿元,成功扭亏为盈。
关于前瞻材料,公司在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贺朝晖预计公司 2025 - 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9/0.79/1.97 亿元,今年扭亏为盈后,明后两年同比增长 173.3%/150.6%,对应 PE 为 449/164/66 倍。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

2023A

2024A

2025E

2026E

2027E

营业收入 (百万元)

2,360

1,794

2,359

3,158

4,092

YoY(%)

-27.0

-24.0

33.7

31.6

29.6

归母净利润 (百万元)

60

-72

29

79

197

YoY(%)

-35.0

-219.4

140.1

173.3

150.6

毛利率 (%)

7.0

5.2

10.1

11.6

14.5

EPS (摊薄 / 元)

0.13

-0.16

0.06

0.17

0.43

ROE(%)

2.8

-3.9

1.5

3.9

8.9

PE (倍)

215.3

-180.3

449.3

164.4

65.6

PB (倍)

6.6

6.9

6.8

6.5

5.9

净利率 (%)

2.5

-4.0

1.2

2.5

4.8

数据来源:聚源,华金证券研究所

一、聚焦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二季度扭亏为盈

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钴酸锂及三元正极材料,在终端应用方面,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动两轮车、电动工具、机器人、低空飞行器、UPS 电源、BBU 电源等众多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单二季度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5.82/0.27 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且毛利率实现 8.36%,同比 + 1.31pct,环比 + 6.13pct。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产品在 2025 年上半年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累计产量达 10499.30 吨,产能利用率近 80%,其中,钴酸锂产品覆盖 4.2V 至 4.53V 全电压平台,可满足消费电池多个终端应用场景需求。

二、加速核心产品迭代,实现前瞻材料突破

2025 年,公司核心产品研发实现突破,钴酸锂产品系列中 4.45V/4.48V/4.50V/4.53V/02 相高压钴酸锂等均推进量产化进度,预计未来将快速突破现有钴酸锂产品的理论性能极限并实现产业化落地。

三元正极材料方面,主要实施产品的高端化及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小动力领域达至行业第一梯队水平。

关于前瞻材料,公司研发以审慎立项、积极研发、科学布局为原则开展工作,包括富锂锰基、固态电解质、钠电正极材料、高熵复合材料、富锂铁酸锂补锂添加剂等均取得了不同程度进展。

这家全固态电池领先企业计划年内交付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调研要点:
①这家动力电池制造商上半年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新客户定点项目进入规模化量产交付阶段,公司计划年内交付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
②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孚能科技于 9 月 15 日接待调研时表示,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3.5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亏 14.92%,实现毛利率 12.99%,较 2024 年提升 1.63 个百分点,公司盈利能力与经营质量实现明显改善。
在新客户拓展方面,公司 SPS 超级电池包产品已取得广汽、吉利、江铃、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多家头部客户定点,覆盖磷酸铁锂、三元、固态电池等领域,其中部分定点项目已进入规模化量产交付阶段,下半年公司聚焦于保障客户车型的交付。
在半固态电池领域,公司已获得广汽、东风、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等车企客户项目定点,并与美国某头部 eVTOL 客户、小鹏汇天、上海时的、沃飞长空、零重力等低空经济领域客户开展联合合作,同时也与多家头部人形机器人客户、全球头部物流无人机客户接洽需求并实现送样。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公司计划于今年底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 60Ah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除战略合作伙伴客户外,公司作为全固态电池领先企业,也获得了多家知名新能源车企的青睐,后续有望陆续送样,实现头部客户的率先卡位。
调研过程中,公司表示,公司全固态电池整体进度已经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目前正加快推进 0.2GWh 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工作,并计划于今年底完成全固态电池的交付。
2026 年将推出第二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目前已完成技术开发,正极材料升级至富锂锰基 / 高镍正极,采用锂金属负极,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至 500Wh/kg;2027 年将推出第三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实现能量密度向 500Wh/kg 以上水平跃迁。
此外,公司合资公司 Siro 已在土耳其建成投产 6GWh 产线,当前产能爬坡已基本完成,形成对欧洲、中东、非洲业务的支持和辐射能力。公司已与奔驰、TOGG、MahindraGroup 等海外车企形成合作,国际化程度位于行业前列,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公司上半年度动力电池出口销量位居全国第三。
风险提示:调研内容仅为机构与上市公司间的业务交流,不构成投研观点,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和分析师公开报告为准。

特斯拉 + 机器人 + 液冷,国内和墨西哥工厂为特斯拉间接供货,已成功推出第二代灵巧手产品,这家公司正在为超聚变、华鲲振宇提供液冷服务器产品,

近日,汽车行业支持政策频出。先是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 年)》,从扩大国内消费、提升供给质量、优化发展环境、深化开放合作等 4 个维度,提出了 15 个方面工作举措和 3 个方面保障措施,其中包含的细化措施有 60 余项。9 月 15 日,中汽协发布了《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明确了汽车整车企业对供应商的 “60 天账期” 支付起算时间,整车企业的支付账期自供应商企业出货并通过车企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最长不超过 60 个自然日(如支付当日遇法定节假日顺延)。理想汽车、小米汽车、蔚来汽车集团、长城汽车、上汽集团、东风汽车等十几家车企响应中汽协倡议。
国元证券研报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接近 60%,市场已进入后期大众阶段,产业正逐步迈向成熟期。因此,建议投资者关注出海、并购及新技术突破等相关机会,把握行业转型期的结构性机遇。
龙头公司:祥鑫科技
1、新能源汽车领域客户包括比亚迪、蔚小理等车企和宁德、国轩等电池厂商
公司以模具及金属结构件能力为基础,覆盖模具生态圈、汽车部件系统、3C 产业三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汽车五金模具、车身部件、动力电池箱体、热管理系统、座椅舒适系统、光储充产品、通信设备结构件、压铸类产品等,能够为汽车、光伏储能、通信设备等行业的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公司汽车业务的主要客户包括广汽集团、广汽埃安、吉利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小鹏汽车、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
图 3:公司四大领域产品及用途简介

产品大类

产品系列

产品名称

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

新能源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系列、新能源汽车金属结构件系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燃油汽车精密冲压模具系列、燃油汽车金属结构件

汽车冷却系统汇水管等连接、底盘转向系统、座椅支架、人机内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箱体、座椅滑轨外槽模具、马达壳、车载电脑板、语言中心加强板

储能设备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

储能设备精密冲压模具系列、储能设备金属结构件

储能机柜、光伏逆变器、液冷板、动力电池热管理、水冷换热器

通信设备及其他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

通信设备、办公及电子等设备精密冲压模具系列、通信设备、办公及电子等设备数控钣金件与金属结构件

各类办公产品如打印机、复印机、存取款机、服务器、环境机配件、电源箱、LED 电源箱、通讯机箱、医疗箱、医疗器材、医疗推车

新兴领域

航空类、人形机器人类

航空机柜、辅助设施、航空舱电机箱、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

数据来源:公司官网,东吴证券研究所

产品层面,祥鑫科技产品布局以

1)新能源汽车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为核心业务,2024 年营收占比 57%,涵盖动力电池箱体、热管理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

2)储能设备业务快速增长,2024 年占比 18%,主要为光伏逆变器及储能结构件;

3)传统燃油汽车精密件及通信设备结构件占比逐年下降,2024 年占比 18%,

4)通信业务占比 6%。

2、全球布局,国内和墨西哥工厂为特斯拉间接供货

公司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2024 年公司海外市场营收 6.3 亿元,同比 + 13%,营收占比 9.3%,海外业务毛利率 30.3%,同比 + 6.5pct,海外盈利逐步显现。墨西哥子公司可实现北美客户的覆盖,泰国工厂建设提速,目标是覆盖北美、东南亚新能源汽车、光储、算力服务器市场。24 年 11 月,祥鑫科技拟在泰国投资设立子公司,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 18000 万泰铢:产销汽车电子、液冷散热器、消费电子、充电桩等精密金属结构件或总成件;产品覆盖北美等产业集群、东南亚地区。公司今年计划在欧洲或北非建厂,目标覆盖客户包括斯特兰蒂斯、雷诺、丰田、大众等国际化车企,同时也可配合国内客户出海,目前已经接到部分项目(车身结构件、动力电池结构件等)。

公司在国内和墨西哥间接为特斯拉供应汽车车身结构件以及座椅等乘结构件等产品。

3、已成功推出第二代灵巧手产品,拟受让股权企业已赢得亚马逊、富士康等全球巨头合作

在机器人领域,25 年 1 月,祥鑫科技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书》,双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2025 年 3 月,祥鑫科技分别与三度(佛山)智能、深圳市武迪电子签订《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链协同方面,公司于 2025 年 6 月 10 日受让女娲机器人有限公司 1.25% 的股权,其中鸿海集团及工业富联合持有女娲机器人 22.71% 股权。女娲创造公司已赢得微软、亚马逊、富士康等全球巨头合作,目标 2026 年收入突破 1 亿美元(净利率 24%)。

合作实现能力外延:

1、 锁定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优势资源

智能所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检测技术、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先进激光制造技术、装备可靠性技术、数字化设计与集成技术等;双方将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灵巧手、轻量化机械臂、功能 / 性能 / 可靠性测试、数字化仿真设计、机器视觉应用、设备健康管理等。

2、 与三度(佛山)智能科技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三度智能主要从事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工业机器人制造;工业机器人安装、维修;工业机器人销售;智能机器人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硬件销售;软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及外围设备制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制造。

3、 与深圳市武迪电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武迪主要从事汽车电机及控制系统、电子水泵油泵、机器人伺服系统、白色家电电机等的研发及销售等。

4、 拟投资入股 NUWA Robotics Corp.(女娲机器人有限公司)

NUWA Robotics Corp. 下属子公司女娲创造公司是全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的科技创新企业,主要从事陪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正在为超聚变、华鲲振宇提供液冷服务器产品

2024 年底,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发布的冷媒直冷新技术,通过 “导流脉动冲击” 和 “吸附 - 流动双驱动” 两大创新方案,解决了传统直冷板气膜难题,散热效率较传统液冷方案提升显著。该技术凭借更高传热系数、更简结构设计,可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系统及低空飞行器。目前,祥鑫科技正在为超聚变、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等知名企业提供液冷服务器相关产品。

以上信息是财联社由公司研报、公告、机构调研等公开信息综合整理,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激光精密控制器 “小巨人” 下游应用场景积极拓展至锂电、消费电子、泛半导体等高增长领域,还有消费级 3D 打印潜在第二增长曲线,收入利润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金橙子 (688291) 精要:
①公司长期围绕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相关的软件、控制器、振镜等方面进行持续的研发与创新,激光精密加工场景广泛,消费电子、锂电、光伏、泛半导体等场景拉动控制系统及振镜配套需求;
②在消费级领域,受益于海外需求及潮玩 DIY 热度拉动,3D 打印、激光雕刻打标等消费级市场快速增长,公司预计从消费级 SLM/SLS/SLA 等使用激光技术的产品切入,并延伸到消费类 3D 打印设备中;
③申万宏源证券王珂预计公司 25 - 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 0.46、0.61、0.83 亿元,考虑到公司为国内激光控制领域 “小巨人” 企业,在工业 + 消费级领域持续发力,预计公司收入及利润将保持中高速增长,首次覆盖;
④风险提示:宏观环境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等。
激光精密控制器 “小巨人” 下游应用场景积极拓展至锂电、消费电子、泛半导体等高增长领域,还有消费级 3D 打印潜在第二增长曲线,收入利润有望保持中高速增长


申万宏源证券王珂最新跟踪覆盖金橙子,公司长期专注并深耕于激光加工控制技术,产品系列覆盖激光标刻、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清洗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半导体、汽车等领域。

机器人运行环境日益复杂,对环境感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类关键传感器正逐渐成为机器人标配,这家公司现有产品系列可应用于多个细分领域

财联社资讯获悉,当前,激光雷达作为机器人移动的传感器,正迎来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今年上半年,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交付激光雷达 9.83 万台,同比增长 692.9%;速腾聚创在该领域交付量为 4.63 万台,同比增长 420.2%,其中二季度机器人激光雷达 3.44 万台,同比增长 631.9%,均呈指数级扩容态势。
一、从各家机器人的硬件配置来看,激光雷达正逐渐成为标配
近日,禾赛科技 CFO 栾鹏向《科创板日报》记者介绍,消费场景机器人(不含 Robotaxi)的激光雷达应用从去年下半年,甚至是年底才起步,相当于是 “从 0 到 1” 的阶段。据其介绍,目前禾赛科技在机器人领域的主要客户,包括 MOVIA 割草机器人等。此外,还涉及具身智能、农业机器人、庭院机器人以及 Robotaxi 等领域。在栾鹏看来,割草机器人市场未来几年将成为禾赛重要的贡献收入板块,“它是机器人领域发展中最易商业化、技术上最易实现的早期应用场景”。除割草机器人市场外,禾赛科技正与维他动力、星动纪元等具身智能公司合作。
交银国际指出,随着工业、服务、特种等多类机器人应用持续开拓,运行环境日益复杂,对环境感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激光雷达与深度相机的融合,正在成为机器人视觉感知的主流方案。深度相机擅长近距离高精度 3D 感知,而激光雷达则提供远距离和全天候的环境感知能力,两者互补,能显著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导航、避障与任务执行能力。尤其在人形机器人执行户外任务(如搜救、安防、工业巡检等)时,受限于 RGBD 相机测距短、抗干扰差,激光雷达成为关键传感器,有效支持高精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推动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加速跃升。从各家机器人的硬件配置来看,激光雷达正逐渐成为标配。
二、相关上市公司:奥比中光、拓邦股份、集智股份
奥比中光现有激光雷达产品系列,主要应用于自主移动机器人(智能割草机、AMR、无人叉车、商用服务机器人等)。
拓邦股份激光雷达电机通过优化结构显著降低体积与成本,同时保持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快速响应能力,在 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等技术指标上实现行业领先。
集智股份开发的空心杯电机转子平衡机、减速器转子平衡机、行星滚柱丝杠平衡机、激光雷达测试机等产品顺利与机器人零部件厂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承接了首条空心杯电机转子线。

行业景气度复苏,营收创单季度历史新高,该领域是该行业制造关键工艺设备,未来市场规模或近 400 亿美元,这家企业可提供细分领域核心部件

财联社资讯获悉,机构研报指出,半导体景气度复苏,25Q2 季度 SW 半导体板块营收 1700.23 亿元,同比增长 15.2%,环比增长 14.4%,创单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 148.25 亿元,同比增长 30.9%,环比增长 58.8%,25Q2 季度板块营收环比增长,主要系 2025 年一季度受半导体行业传统淡季影响,行业下游需求承压,2 季度受益行业下游需求温和复苏及 AI 终端需求驱动,营收较 2025 年 1 季度有所增长。2025 年 2 季度半导体板块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有增长,盈利修复趋势凸显,未来伴随着下游终端需求逐渐复苏,有望进一步迎来行业景气度底部反转。
一、光刻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光刻是半导体制造关键工艺。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光刻机是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光刻是半导体芯片生产流程中最复杂、最关键的工艺步骤,耗时长、成本高。光刻原理是将高能雷射光穿过光罩(reticle),使光罩上的电路图形透过聚光镜(projectionlens),将影像缩小到十六分之一后成像(影像复制)在预涂光阻层的晶圆(wafer)上。光刻机是光刻工艺的核心设备。
爱建证券表示,SEM 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光刻设备市场规模达 295.7 亿美元(同比 + 9.0%),MordorIntelligence 预计全球光刻机市场规模到 2029 年将达 378.1 亿美元,2024 - 2034 复合增长率为 5.0%。全球光刻设备市场规模从 2021 的 246.3 亿美元上升到 2024 的 295.7 亿美元。全球光刻机销量以 ArFi 为主力。随着头部厂商对先进制程需求增大,以 ArFi、ArF、EUV 为主的份额占总体的 73%,分别占比 30%、26%、17%;其次的 KrF、i - line 则分别占比 18%、9%。其中 EUV 主要由 ASML 公司负责生产。
二、相关上市公司:茂莱光学、芯碁微装
茂莱光学为光刻机光学系统提供用于匀光、中继照明模块的光学器件、投影物镜,以及用于工件台位移测量系统的棱镜组件,是光刻机实现光线均匀性与曝光成像的核心模块。
芯碁微装直写光刻设备可应用于 IC 载板、先进封装、掩膜版制版等关键领域。

投后估值达 390 亿美元!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 Figure 完成 C 轮融资,机构称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这家公司已经与 AI Figure 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接到订单

财联社 9 月 16 日电,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 Figure 完成 C 轮融资,融资额超 10 亿美元,投后估值达 390 亿美元。

一、Figure 在机器人赛道催化频出
2022 年,Brett Adcock 创立 Figure;2023 年 10 月,Figure 的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Figure 01 面世,不仅能完成搬箱子等简单的体力任务,还能通过观察人类示范学会煮咖啡。几个月后,Figure 01 又搭载 OpenAI 大模型,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收拾杯盘、整理桌面。
2024 年 2 月 29 日,Figure 宣布完成 6.75 亿美元 B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微软、英特尔、OpenAI Startup Fund、Amazon Industrial Innovation Fund、英伟达等。同时公司宣布与 OpenAI 达成合作,合作内容便包括 OpenAI 将为 Figure 人形机器人构建专门的 AI 模型。
2024 年 8 月,Figure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 Figure 02 面世。与 2023 年发布的第一代产品相比,Figure 02 外观彻底重构,机器人完全采用外骨骼结构(由外皮承担负载和压力),电源和算力布线集成于机体内部,从而提高了机器人的可靠性,也使得封装更加紧实。
今年以来,2 月 21 日,Figure AI 正式发布 Helix 通用具身智能模型,该模型是全球首个能够对整个人形机器人上半身进行高频率、连续控制的视觉 - 语言 - 动作(VLA)模型。Helix 也是首个能够在两台机器人上协同运行的 AI 模型,支持多机器人协作完成复杂任务。
3 月 15 日,Figure 启动 BotQ 工厂。BotQ 不仅实现了机器人自主制造机器人的闭环生产模式,还让 Figure 自己造自己。BotQ 工厂的首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年最多能制造 12000 台人形机器人。而这只是一个开始,Figure 计划大幅扩大规模,争取 4 年内将年产能扩张至 10 万台人形机器人。
二、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
上海证券吴婷婷指出,近期国内外产业端迎来密集催化,产业潮起入局者明显增多,国内华为、字节、比亚迪、小米、广汽、蚂蚁等车企、科技厂商纷纷加码具身智能,海外特斯拉、1X、Figure AI 等加速商业化量产步伐。DeepSeek 人工智能公司的涌现推动通用机器人大模型的发展,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进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阶段,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入工业场景,已经成为国内外确定性较高的应用趋势,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可期,建议关注受益的国内零部件厂商。
三、相关上市公司:领益智造、长盈精密
领益智造:公司已为 Figure AI 机器人提供模切结构件、金属结构件、散热模组、软包结构件等产品服务。
长盈精密:公司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在人形机器人的精密零组件产品上,例如关节齿轮、轴承等等,目前已经与 AI Figure 和北美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已接到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