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公司跟踪】
赛腾股份:
公司通过收购日本Optima株式会社进入高端半导体量检测设备领域。目前在硅片、晶圆边缘/背面、HBM检测等环节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以来,公司拿到海外客户HBM批量设备订单,今年完成现有订单交付。公司有望受益于HBM行业高景气,半导体业务板块业绩实现快速增长。同时公司深度绑定苹果产业链,历年营收占比均超50%。随着iPhne 17的热销,苹果产业链景气复苏,公司业绩可期。
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英伟达将逐步向0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
财联社9月23日电,0penA1、英伟达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英伟达有意将逐步向0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将为0penAl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首批吉瓦级英伟达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两家公司将于未来数周内敲定合作细节。
此前,OpenAI已与甲骨文强强联手,签订算力大单。中银证券信息技术团队认为,此举揭示了全球对人工智能算力的需求正在持续增长,也凸显了AI基础设施的长期成长空间。华泰证券申建国认为,考虑到当前AI渗透率较低,数据中心需求刚性下渗透速度较新能源汽车将更快,数据中心设备技术壁垒高于锂电设备、技术溢价更强,看好数据中心硬件环节有望受益于A1、迎来黄金期,或较锂电设备具备更强的行业贝塔驱动潜力。
麦格米特:公司目前作为英伟达指定的40余家数据中心部件提供商之一,将最新技术突破的创新型电源解决方案与NVIDIAMGX™平台和G8200系统相结合,且正在加速AI服务器高功率电源产品项目的开发合作进程。
德科立:公司数据通信产品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机房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中心机房内部通信,包括DCI产品和各类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数据通信用光收发模块支持2km以下短距离传输。
长川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31.39%-145.38%
长川科技9月22日公告,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27亿元到8.77亿元,同比增长131.39%到145.38%。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预计为4亿元到4.5亿元,同比增长180.67%到215.75%。业绩增长主要由于半导体行业需求增长,公司订单充裕,销售收入大幅增加。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数据,2025年二季度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销售额达113.6亿美元,环比增长11%。据此前YoleGroup预测,到2030年中国大陆在全球晶圆代工产能中的占比有望从2024年的21%提升至30%,近期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公布的2025年二季度产能稼动率分别达92.5%和108%,也显示了国内半导体供需未失衡,产能扩充存在充分需求支撑。产能扩充意味着持续的半导体设备需求,国产设备市场空间有望加速成长。
中微公司: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电容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电感性等离子体刻蚀设备,MOCVD设备,VOC设备
盛美上海:公司有刷洗设备、涂胶设备等7款产品用于先进封装。产品可盖完整的工艺流程,包括清洗、涂胶、显影、电镀、平坦化电抛光、光刻胶去除及湿法蚀刻等。
海外映射
1、三菱瓦斯发布涨价通函,自2025/1011接单起载板涨价20-40%,ABF载板后续或AI应用面积放大,将供不应求,A股相关公司
包括:兴森科技,南亚新材等;
2、三星据称大幅上调DRAM和NAND价格,存储行情景涨价深层量价齐升周期开启, A股相关公司包括:普冉股份、精智达等
# 存储之后硅片涨价#
英伟达投资OpenAI新增1000e,AI算力永不眠,坚定产业趋势不动摇。
光模块PCB液冷存储之后,硅片蓄势待发。
【立昂微】硅片涨价在即,25Q4起大幅受益,映射全球硅片公司短期大涨
半导体硅片价格有望在25Q4起大幅上涨,AI芯片带动巨大增量需求之外,非AI族群强势复苏,具体包括:
1.通用服务器25年增长20%;
2.成熟制程方面,台积电、联电25Q4稼动率持平,中芯国际25H2增长未放缓,表现超预期。
基于涨价预期,全球半导体硅片公司短期内股价大幅上涨。环球晶圆(6488.TW)股价8日内上涨50%,美系券商提升EPS/评级/目标价;胜高(3436.T)股价8日上涨30%;世创(0R8P.L)股价5日上涨40%;合晶(6293.TW)股价5日上涨35%。
【立昂微】
1.公司12英寸硅片覆盖14nm以上技术节点逻辑电路和存储电路,25H1销量同比增长99%,已在客户端快速上量,订单充足,产品应用于AI服务器领域。
2.公司6-8英寸硅片自年初以来订单饱满,产能利用率维持高水平。
3.公司6英寸碳化硅基氮化镓芯片通过客户验证。
4.控古子公司立昂东芯专注于半导体射频及光电芯片制造,pHEMT芯片已应用于低轨卫星;VCSEL芯片已应用于光通信、机器人,客户包括速腾聚创、瑞识科技等。
【三倍空间】公司有望大幅受益硅片涨价,25Q4起边际巨大变化。公司前期高点单季净利润2.65亿/市值611亿,当前位置绝对底部,三倍空间。
强力新材的电镀液作为TSV技术的核心材料,在2024年获得杜邦授权后开始生产,可用于华为相关芯片封装。感光性聚酰亚胺(PSPI)该产品已通过华为旗下的先进封装工厂盛合晶微,服务于华为的昇腾、鲲鹏系列产品。
光刻机最新进展
国产高精度Stepper光刻机已正式出厂并交付使用。2025年9月22日,中国科汇华晟研制的首台国产光刻机“Stepper光刻机”正式出厂交付。
这台光刻机采用步进投影技术,通过紫外光或深紫外光光源,将图案精确投影到硅片上,分辨率可达几十纳米,适用于28纳米左右的成熟芯片制程,满足工业和汽车设备等领域的大量需求目。
此外,上海芯上微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5年8月8日成功交付了第500台步进光刻机。该设备具有高分辨率、高套刻精度和超大曝光视场的特点,适用于Flip-chip、Fan-in、Fan-outWLP/PLP、2.5D/3D等先进封装技术,全球市占
率达到35%,国内市占率高达90%。
这些进展标志着中国在光刻机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高端铜箔:涨价才刚刚开始
事件: 9月22日,日本三井金属预告其高阶电解铜箔涨价约16%,台湾厂商8、9月已先行提价。
AI服务器需求驱动下的的上涨。AI服务器普遍使用M8以上材料,对应就是hvlp2-5代高端铜箔。明年英伟达pcb三大增长点,中板midplane,正交背板和cpx至少新增160亿市场。其他ASIC甚至使用M9材料,对应hvlp4+铜箔。
高端铜箔(HVLP)环节因产能转换与需求放量导致的供需缺口至少持续到明年年中。由于高端铜箔行业一月一议价,接下来每个月高端铜箔涨价新闻大概率一个月就能见到一次,欢迎验证!
1德福科技: 大满贯&全球铜箔龙头,强现实强预期!锂电固态铜箔电子铜箔。本部铜箔hvlp3/4实现NV突破,载体铜箔韩国存储大厂突破,期待mSAP工艺放量。卢森堡高端铜箔全球第二,收购落地时间点越来越近。
2铜冠铜箔:加速国产替代,hvlp3已经批量出货。相对来说,强现实弱预期标的。
3隆扬电子: 新技术加持hvlp5铜箔,下游验证顺利。台资背景,目前在台光等持续推进。
【电表更新--重点推荐左侧底部布局!】
国网电表此前降价引起市场担忧,我们认为当前已经触底,9/16新电表技术规范已经披露,预计下一批次招标有望全面启动新标准电表(计划10月招标),推动价格显著修复。电表企业目前处在估值底部,左侧布局时点,重点推荐!相关标的三星医疗、许继电气、林洋能源、炬华科技、海兴电力等。
三星医疗,除国内电表担忧触底外,重点在于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支撑未来持续增长。截至8月底,公司已公告新签海外过亿元经营合同总额相较于2024年公告海外合同总额增长58%;其中海外配电订单保持翻倍以上增长。预计25年利润25亿,对应PE约12-14X。
许继电气,除国内电表担忧触底触底外,特高压直流启动在即:目前已核准2直尚未招标,待核准3直有望下半年密集启动,存量5跨区柔直背靠背和海风柔直亦有望贡献较大增量,另外十五五特高压规划存在潜在超预期空间。预计25年利润14亿,对应PE约18X。
储能赛道再添强催化!8 月招中标暴增,核心标的梳理
8 月储能数据彻底点燃市场热情!国内储能系统及 EPC 招中标规模飙至 25.8GW/69.4GWh,同比暴涨超 5 倍,创下单月新高的同时,印证了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的爆发拐点已至。
叠加全球抢装潮与成本端改善,行业正迎来量利齐升的黄金期。
坚定看好储能的三大核心逻辑
1、需求端全面爆发:国内 1-8 月采招落地规模已突破 300GWh,同比翻倍,内蒙古、新疆等新能源富集区大储项目密集上马;海外更迎抢装潮,美国因关税预期提前释放需求,欧洲工商储渗透率快速提升,全球装机量预计年增 49%。
2、性价比拐点已至:4h 储能系统报价探至 0.37 元 / Wh 新低,而碳酸锂价格回落至 7.2 万元 / 吨附近,电芯成本压力缓解,叠加弃光率超 5.8% 时配储经济性凸显,市场从 “要我装” 转向 “我要装”。
3、竞争格局优化:低价竞标倒逼中小玩家出清,具备技术、规模优势的头部企业订单排至 2026 年,份额持续向龙头集中,行业即将告别 “价格战” 进入 “价值战” 阶段。
核心标的解析
1. 亿纬锂能(300014):技术 + 出海双轮驱动的储能黑马
核心逻辑:公司以大电芯技术构建护城河,全球首发的 “5 年零衰减” 储能系统,通过 SEI 膜靶向修复技术实现长寿命突破,全生命周期放电量提升 16%,显著降低客户成本。海外布局成效显著,美国 ACT 工厂落地 + 区域总部启用,精准承接北美抢装订单,同时 836kWh 分体式模块柜破解海外运输难题,全球化优势持续强化。
催化剂:技术领先性带来溢价空间,海外高毛利订单占比提升,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2. 鹏辉能源(300438):储能主业纯度过硬的弹性标的
核心逻辑:公司是储能业务占比最高的电芯企业之一,营收占比超 74%,深度绑定电力、工商业等场景需求。尽管短期受价格战影响,但随着行业出清和成本回落,公司有望率先修复毛利率。当前国内招中标规模暴增,作为储能主业纯正标的,订单弹性将优先释放,业绩拐点值得期待。
催化剂:国内大储、工商储订单放量,毛利率触底回升,业务结构优势凸显。
3. 欣旺达(300207):海外高毛利赛道的隐形冠军
核心逻辑:海外营收占比达 41.8%,为行业最高水平,匈牙利工厂建设中,精准切入欧洲高毛利市场,海外储能毛利率较国内高出 10 个百分点。625Ah 超大电芯 “欣岳” 实现 15% 成本下降,在低价竞争中具备成本优势,同时绑定海外优质客户,有望在全球储能爆发中抢占更大份额。
催化剂:海外工厂投产释放产能,超大电芯技术推动降本增效,高毛利订单持续落地。
财联社资讯获悉,媒体报道,禁令催化下,今年以来钴价出现明显上涨。
上海钢联数据显示,9 月 22 日国内电解钴片价格为 27.59 万元 / 吨,相较于年初上涨 72.8%。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刚果(金)这一出口新政将对行业影响深远,中长期供给或偏向紧缺,钴价中枢有望上移。一家钴上市公司的高管告诉记者,刚果(金)出口新政将对钴的供需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此次供给收缩力度很大,将对钴价有明显提升效果。预计钴价将上涨至 40 万元 / 吨上方,将对公司业绩有提振作用,目前公司在等待具体配额下发。
一、机构称刚果金出口禁令落地,预计下游补库力度加强
中邮证券表示,刚果金出口禁令落地,预计下游补库力度加强。本周钴系列产品价格继续上行,根据 SMM,硫酸钴 / 四氧化三钴 / 氯化钴 / 电解钴周涨幅为 4.35%/2.26%/2.25%/0.73%。刚果金钴出口政策于 9 月 21 日正式落地,包括延长钴出口禁令至 2025 年 10 月 15 日,之后实施配额制度,2025 年 10 - 12 月配额 18125 吨,26 - 27 年总配额 96600 吨,较 24 年产量大幅下滑 56%。目前看刚果金政府挺价决心坚决,下游企业将被迫开启大规模补库,钴价上行动力强。
二、相关上市公司:华友钴业、赣锋锂业
华友钴业钴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锂电池、合金等领域,未来公司也将继续推进新兴领域内的客户合作。公司积极开发全球的锂镍钴矿产,资源储量和产出量不断提高,且实现了资源到锂电材料以及回收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赣锋锂业持有腾远钴业股份。
看好产业链景气度上升,这家公司已成功推出相关产品
财联社资讯获悉,日前,晶华新材子公司晶智感美国分公司 FiSensor,与硅谷机器人灵巧手公司 TetherA 正式签约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聚焦 “多模态电子皮肤 + 腱绳驱动灵巧手” 的融合,共同推动机器人在触觉感知与高精度操作领域的技术突破,打造可感知、可学习、可量产的新代智能灵巧手系统。
一、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化操作和智能交互的关键部件
据悉,TetherA.ai 是一家位于硅谷的全栈机器人公司,由 Tesla Optimus 灵巧手核心成员与 Waymo 基座大模型早期团队成员共同创立。创始人兼 CEO Evan 曾任 Tesla Optimus 灵巧手负责人,带领团队完成了特斯拉第二代灵巧手的研发。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实现精细化操作和智能交互的关键部件,与机器人 “大脑” 直接相关,其感知与反馈质量,直接决定了大模型的学习效率,可以说是机器人最重要的硬件之一。Optimus 灵巧手工程量约占人形机器人整机开发的一半,是历次迭代的核心重点方向。近期马斯克在 AI 峰会强调:Gen3 核心攻关 “手与前臂”,再次凸显 “手” 的战略地位。
东方证券指出,灵巧手自由度的提升将带来更高产品价值。在更高自由度和功能的发展趋势中,灵巧手自由度的提升也将带来更高的产品价值。第一,更高的自由度将需要更多的执行器或驱动传动环节,进一步提高总价值;第二,高自由度也将带来结构和部件升级,以在有限的空间内集成更多的部件、控制重量和体积,复杂的结构或更紧凑的部件也将带来更高的价值。随着海外特斯拉推出新一代灵巧手,灵巧手行业的自由度和功能等指标有望再次升级,看好灵巧手产业链景气度上升。
二、相关上市公司:祥鑫科技、恒辉安防、汉威科技
祥鑫科技重点聚焦灵巧手、轻量化机械臂领域,已成功推出第二代灵巧手产品,并与国内外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为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公司正在建设灵巧手专用产线和算力服务器产品专业工厂,为后续规模化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恒辉安防围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在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开发多点发力,除灵巧手腱绳外,超高纤维在机器人轻量化外壳型材、机器人柔性关节保护件等产品的开发工作亦有序推进。
汉威科技在具身智能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传感器产品储备,例如:柔性触觉传感器、机器人指尖压力采集模块、触觉感知超薄透气手套、惯性测量单元、MEMS 压力应变片、气味嗅觉传感器(电子鼻)、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模组等,目前已构建起覆盖 “触觉 - 平衡 - 力控 - 嗅觉” 的多维产品矩阵,为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多种感知解决方案。
市占率国内绝对领先,这家公司客户包括特斯拉、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厂商
闫思倩自 2022 年 7 月任鹏华新能源汽车混合基金经理。该基金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其第四大持仓股为北特科技,股票持仓占比为 3.20%。
持仓公司解析
北特科技
1、传统转向器齿条 + 减震器活塞杆国内绝对领先
公司深耕汽车底盘领域二十余载,在国内转向器齿条以及减震器活塞杆细分行业内绝对领先,连续多年保持细分市场主导地位,24 年底盘收入 13.97 亿元,同比增 7.3%,实现转向器类零部件销售 2831 万件,同增 5.05%,减振器类零部件销售 4519 万件,同增 1.6%,两类产品市占率均达 40 - 50%,毛利率 22.2%,盈利水平稳定。底盘零部件业务方面,公司代表性产品为转向器用的齿条、齿轮、IPA 小总成、输入轴、输出轴、扭力杆等;减震器用的活塞杆;线控制动用的 IPB - Flange、Piston;线控悬架用的 CDC 控制阀壳体等部件;差速器用的输出轴等。
公司转向器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豫北机械、耐世特、采埃孚、博世华域、荆州恒隆、蒂森克虏伯、杭州世宝、万都、蜂巢、一汽光洋等;减振器类产品第一大客户为国内减振器总成龙头万都,其余客户包括比亚迪、一汽东机工、天纳克、萨克斯、宁江山川、日立安斯泰莫、马瑞利、京西重工、凯迩必等;高精密类产品主要客户包括采埃孚、费尼亚、博世、钧风电控科技等。
在稳固现有产品龙头地位的同时,公司注重拓展产品系列的延伸及新能源汽车市场配套需求,拓展了双齿齿条、助力齿轮、齿轮输入轴扭杆小总成等电磁阀减震器活塞杆及适用新能源车型的电机轴、传动轴等产品,并且借助在一级供应商的较高份额及优良口碑已经涵盖了几乎所有新能源客户与车型,包括比亚迪全车系、特斯拉、理想、蔚来、小鹏、广汽新能源、长城、长安等。
2、国内商用车压缩机国内市场份额超 25%
北特科技通过收购上海光裕,进入汽车空调压缩机领域,国内市场份额超 25%,主要应用于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工程车、大巴车等商用车。公司目前主要客户包括北汽福田、一汽奔腾、中国重汽、上汽大通、北汽越野等知名整车厂和江淮松芝、上海良澄、柳州松芝、江西新电、江苏创导空调等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近年来,随着终端客户对汽车驾驶体验的升级,公司不断拓展新的业务,开发了后轮转向零部件、双齿齿条、VGR 齿条、电子刹车类齿轮轴、差速器输出轴、转向齿轮、转向节、EPA 总成、空心活塞杆、线控制车及悬架系统主动减振阀类零部件等多品类产品,实现了多元化的技术积累,为抢占技术、品类和市场先机打下坚实的基础。
3、配合客户持续开发多种丝杠产品
北特科技推进人形机器人用丝杠样件研发,同时投资 18.5 亿元建设行星滚柱丝杠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公司配合客户持续开发多种丝杠产品,如行星滚柱丝杠、滚珠丝杠、梯形丝杠及微型丝杠,目前已具备批量化生产的基本条件。此外,为满足公司丝杠业务发展需要,公司持续推进江苏昆山工厂建设、泰国生产基地项目。截至目前,江苏昆山工厂主体工程有序施工中;全资子公司北特新加坡投资、全资孙公司北特新加坡科技均已设立。
4、券商观点
业绩上,公司 2025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11.13 亿元,同比增长 14.71%;归母净利润 0.55 亿元,同比增长 45.14%;扣非归母净利润 0.52 亿元,同比增长 61.28%。其中,2025 年第二季度营收 5.71 亿元,同比增长 18.77%,环比增长 5.33%;归母净利润 0.32 亿元,同比增长 48.83%,环比增长 38.51%;扣非归母净利润 0.31 亿元,同比增长 78.65%,环比增长 49.94%。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是底盘细分赛道龙头,轻量化 + 机器人打造二、三成长曲线,预计 2025 - 2027 年收入分别 23.24/30.90/44.5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 1.17/1.91/3.39 亿元,同比增长 64.3%/62.5%/78.0%。
国内量产势在必行,上游设备材料或迎来扩产机遇,这家公司细分领域设备已批量出货
财联社资讯获悉,机构指出,打破内存墙瓶颈,HBM 已成为 DRAM 市场增长主要驱动力。HBM 解决带宽瓶颈、功耗过高以及容量限制等问题,已成为当下 AI 芯片的主流选择。Yole 预计全球 HBM 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170 亿美元增长至 2030 年的 980 亿美元,CAGR 达 33%。
一、HBM 的引入能显著提升 AI 的性能和质量
HBM 垂直连接多个 DRAM,与现有的 DRAM 相比,能显著提升数据处理速度,目前已推出六代产品 ——HBM、HBM2、HBM2E、HBM3、HBM3E、HBM4。据海力士介绍,其新一代产品(HBM3E),新一代 HBM4 的数据传输通道(IO)从 1024 条提升至 2048 条,带宽较之扩大一倍,且凭借其 HBM4 实现了高达 10Gbps(每秒 10 千兆比特)以上的运行速度,这大幅超越 JEDEC 标准规定的 8Gbps(每秒 8 千兆比特);另外,该产品能效提升 40%。这意味着,其 HBM4 不仅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数据量有了巨大提升,还可降低数据中心电力成本。
SK 海力士指出,HBM 的引入不仅能显著提升 AI 的性能和质量,其像 “加速器” 一样提升了内存性能,有效打破了内存墙瓶颈。
民生证券认为,从产业链来看,HBM 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基板、微凸点、Cu 柱等半导体材料及 TSV 设备、检测设备等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中游为 HBM 生产,下游应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以及高性能计算等。在 HBM 制造中,TSV 工序是主要难点,其涉及光刻、涂胶、刻蚀等复杂工艺,是价值量最高的环节。国产 HBM 量产势在必行,当前国产 HBM 或处于发展早期,上游设备材料或迎来扩产机遇。
二、相关上市公司:赛腾股份、中微公司、飞凯材料
赛腾股份表示,公司 HBM 检测设备已得到海外大客户的认可并已批量出货,国内市场正在积极开拓中。
中微公司在先进封装领域(包含高宽带存储器 HBM 工艺)全面布局,包含刻蚀、CVD、PVD、晶圆量检测设备等,且已经发布 CCP 刻蚀 TSV 及深硅通孔设备。
飞凯材料表示,先进封装材料是 HBM 制造所需要的材料之一,公司有生产应用于先进封装领域的湿制程电子化学品如显影液、蚀刻液、剥离液、电镀液等,产品种类丰富,能满足现有客户需求。
财联社资讯获悉,媒体报道,聚焦 AIDC 机房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近日,由全球计算联盟(GCC)主办,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协办的首届 “AIDC 产业发展大会” 在上海举行。“AIDC 是智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随着 AI 算力规模与芯片功率的快速提升,液冷数据中心正成为 AIDC 的必然选择。” 华为董事、ICTBG CEO 杨超斌表示。
一、AI 算力迭代发展,有望持续带动液冷需求
相比传统风冷数据中心,液冷数据中心能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其采用的液冷技术通过液体流动或相变带走热量,具有更高的传热量和热流密度,实现更高的散热效率,用液冷数据中心可实现更高的部署密度,实现集约高效部署。
华西证券认为,数据中心推动液冷需求释放,随着单机柜功率提升,液冷应用渗透率提升,单机柜液冷系统价值量也将提升,国内液冷设备厂商有望跟随海内 AI 厂商,需求持续受益,与海外相比液冷环节价值占比高,竞争格局较好的 CDU、冷板、快接头、泵、管路等环节的核心供应商。
甬兴证券研报指出,AI 算力迭代发展,有望持续带动液冷需求。国家及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对数据中心电源使用效率(PUE)提出更高要求。算力的持续增加,意味着硬件部分的能耗也在持续提升,在保证算力运转的前提下,只有通过降低数据中心辅助能源的消耗,才能达成节能目标下的 PUE 要求。液冷利用其高导热、高热容特性替代空气作为散热介质,具有低能耗、高散热、低噪声、低 TCO 等优势。IDC 预计,2024 - 2029 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46.8%,2029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62 亿美元。
二、相关上市公司:科创新源、飞龙股份
科创新源液冷板代工切入头部台厂供应链,已就液冷板关键环节开展代工业务,并顺利推进液冷板和散热模组在部分客户端的产品认证工作。
飞龙股份 2025 年上半年液冷领域业务收入突破 4000 万元,已与 HP 项目、亚浩电子、深圳兴奇宏、中菱环境、英维克、高澜股份等 40 多家行业领先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机构看好 AI 算力产业链机会,这家公司为英伟达核心供应商提供产品
【OpenAI 与英伟达宣布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 英伟达将逐步向 OpenAI 投资至多 1000 亿美元】财联社 9 月 23 日电,OpenAI、英伟达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英伟达有意将逐步向 OpenAI 投资至多 1000 亿美元,用于支持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将为 OpenAI 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英伟达系统,首批吉瓦级英伟达系统将于 2026 年下半年部署。两家公司将于未来数周内敲定合作细节。
一、海外算力企业业绩亮眼,北美四大云服务商资本高增
8 月 15 日,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宣布计划在未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开发和运行 AI 服务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一数字远超科技行业传统投资规模,反映出科技巨头在 AGI 赛道上的战略布局,预示着 OpenAI 将要构建一个超越传统科技公司范畴的 AI 基础设施帝国,标志着全球 AI 竞赛进入全新阶段。9 月 11 日据报道,OpenAI 已签署一项协议,将在大约五年内向甲骨文购买价值 3000 亿美元的算力。这笔交易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云服务合同之一,该合同将提供 4.5 吉瓦的电力容量。
业绩方面,甲骨文最新财报显示云基础设施收入预计暴增 77%,未确认履约义务激增至 350 亿美元。英伟达在 2025 年 8 月 26 日公布的 2026 财年半年报显示,其第二季度收入达到 467 亿美元,较上一季度增长 6%,较去年同期增长 56%,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表现尤为突出,特别是 NVIDIA Blackwell 系列产品的收入环比增长 17%,博通报告显示,公司第三财季营收 159.5 亿美元,同比增长 22%,博通预计,第四财季营收约 174 亿美元,2026 财年 AI 收入前景较上季度预测大幅改善。
中邮证券研报指出,北美四大云服务商 2025 年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同比实现高速增长,其中 AI 云基础设施投入占比将显著提升,带动高端 AI 服务器需求激增。8 月 10 日,工业富联 2025 年半年报显示,受益于 AI 相关业务强势增长,2SQ2 整体服务器营收增长超 50%,云服务商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150%,AI 服务器营收同比增长超 60%,GB200 系列产品实现量产爬坡,良率持续改善,出货量逐季攀升。研报建议关注 AI 算力产业链机会:1)GPU 和服务器,2)液冷配套,3)电源配套,4)柴发,5)AIDC,6)光模块。
二、相关上市公司:快克智能、博威合金
快克智能:公司在高速连接器领域为莫仕、安费诺等英伟达核心供应商提供精密焊接与检测设备,在 AI 服务器液冷领域为飞龙股份定制散热水泵自动化生产线,受益于 AI 服务器市场爆发,相关设备持续出货。
博威合金:公司合作的数字化服务商为微软、阿里等国际国内知名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