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PCB 上游企业三季报的概括,主要涉及七家企业的业绩表现及核心驱动因素:
生益电子:超预期,主要因 AWS 产业链贡献增量订单,体现该领域景气度。
生益科技:高增且环比稳健,源于 CCL 提价(Q2 提价未覆盖成本,Q3 继续推涨)以及打样研发费用提升;其 AI-CCL 在 m8 的 switchtray 有部分份额,m9 具备能力但市场认为台光确定性更高。
菲利华:符合预期,今年 AI 占比尚不多;若 m9 及其中 q 布的比例确定,弹性会突出,且中材科技、菲利华已通过台光全流程测试,明年 Q 布弹性需关注 Rubin 的 CPX+midplane 及 RubinUltra 正交背板打样需求。
大族数控:超预期,体现 PCB 环节景气度的先后问题,设备先行。
鼎泰高科:因 Q布(硬、加工难度高)给 PCB 带来工艺问题,钻针作为耗材带来明确增量。
中材科技:AI 电子布符合预期,Q3 利润约 8 - 9 千万,预计 Q4 超 1 亿,景气持续兑现。
中国巨石:普通电子布超预期(非 AI 电子布),Q2 销量超预期(实际 2.95 亿米,预期 2.5 亿米),Q3 继续提价,单位盈利提高 30%;受益于 AI 端侧渗透带来电子产品升级换代、需求增加。
【广发军工】重视大产业趋势的力量·“十五五”重要任务
科技自立与战力建设:需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及先进战斗力建设,重点推荐科创 AI 芯片及配套领域,如睿创微纳、紫光国微 / 复旦微电、菲利华等。其中睿创微纳全球高景气配套,三季度基本面佳,深耕多维感知 + AI,推出机器人 “智慧之眼” 类新品,自研专用 ASIC 芯片替代传统 FPGA,其 RA223F 已在智慧矿卡、智能码头和无人船领域批量出货,还布局 4D 毫米波成像雷达;战略引入浙江国资(成本 68),且云深处、宇树科技等关联方均在杭州,意义值得关注。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等,重点推荐卫星互联网 & 火箭领域,如睿创微纳、光威复材、铂力特、国博电子等。睿创微纳市值弹性可关注其微波射频芯片业务,且作为三代半导体氮化镓芯片供应商具有稀缺性,在卫星互联网、雷达、数据链等领域高成长可期。公司已完成卫星互联网宽带终端中频芯片的客户评测及与基带芯片的联合调试;开展 Ku 及 Ka 频段低轨卫通相控阵终端产品研制,并专为空间激光通信研制短波红外模组,可用于快速捕获与追踪空间激光信标。
坚定看好光模块核心方向,因 1.6T/800G 大幅加单,首推旭创、新易盛、源杰、腾景、汇绿等企业,理由如下:
1.6T 相对此前大幅上修,800G 也有明显增加;
龙头公司加速扩产,2026 年产能较 2025 年大增;
CW 光源紧缺,行业加速锁产能和供应商导入;
关注 PD、隔离器、FAU 等环节。
同时重点推荐多领域企业:
光模块: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汇绿生态、东山精密、剑桥科技、华工科技、光迅科技、联特科技、德科立等;
上游芯片: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等;
OCS:腾景科技、光库科技、光迅科技、凌云光、杰普特、中际旭创、德科立等;
光器件:天孚通信、杰普特、仕佳光子、长芯博创、光库科技、东田微、太辰光等。
近期港股创新药板块调整后,见底信号陆续出现,理由如下:
BD 交易回暖:10 月以来中小型 BD 交易节奏加快,从历史数据看,10 月到次年 1 月的交易数量占全年 50% 以上,交易金额占比达 60%-70%。
ESMO 数据亮眼:多项重要临床研究(如 AK112、三生 707 及多个重要 ADC)取得亮眼数据,无不及预期情况,未来将催化交易进行和股价上涨。
估值进入底部区间:部分公司无继续下跌空间,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跌至 120 日线附近的关键支撑位,若企稳有望获新资金关注。
四季度多重催化剂:包括三季报业绩兑现、年底 BD 交易旺季、11 月国家医保谈判等潜在利好事件。
鼎泰高科 25Q3 业绩靓丽,是 AI PCB 产业链弹性最强标的,具体表现及投资价值如下:
一、25Q3 业绩表现
单季度收入 5.5 亿(同比 + 33%),归母净利润 1.2 亿(同比 + 47%),扣非净利润 1.1 亿元(同比 + 62%),毛利率 42.9%(同环比分别提高 5.7 个百分点、2.6 个百分点),同环比均有不俗提升。
收入拆分:刀具收入 4.57 亿(其中钻针 3 亿支销量、均价 1.22 元、毛利率 47%,同比 + 47%);研磨抛光材料 5200 万元(同比 + 23%);数控设备 1500 万元(同比 + 44%);膜产品 1600 万元(同比负增长,短期原材料受限,25 年底将解决)。
二、投资价值解读
需求侧爆发式增长且加速:三季度末公司对客户端出货限额分配,多家 PCB 厂商给鼎泰明年提货指引为 1-3 倍增长;公司试钻 M9+Q 布交换机背板,单根钻针寿命仅约 100 孔(当前普遍可钻几千孔),明年 RUBIN M9 材料将使 AI-PCB 钻针需求实现量、价、利三重叠加提升,高毛利的研磨抛光材料在光模块、IC 载板上的应用前景也值得关注。
供给侧强约束,扩产从容顺畅:公司目前钻针产能 1 亿支 / 月,以每月新增 500 万支的速度爬坡,年底达 1.2 亿支 / 月,明年中达 1.5 亿支 / 月,现有场地可支撑 2 亿支 / 月极限产能;公司扩产设备自研,性价比高且扩产速度快,而外购进口设备需 8 个月交货期。
业绩高成长仅是序曲:Q3 毛利率同环比提升,但因 GB200 向 GB300 切换,目前 GB300 每月交付钻针仅百万支量级,rubin 打样需求仅十几万支,相较公司每月过亿支钻针出货,钻针总量及结构升级才刚开始,此轮钻针耗材景气度持续时间或超市场预期。
综上,鼎泰高科是 AI-PCB 产业链质地较优、逻辑最顺、弹性最强的公司,拥有机械行业中优质的耗材型商业模式,在下游需求井喷背景下具备涨价能力,未来 3 年业绩弹性极大。
2025 年第三季度工程机械内外销量全面超预期,该细分板块在经历 2-3 年深度调整后迎来拐点,成为拉动行业景气度的核心,具体情况如下:
一、销量表现
据工程机械协会统计,2025 年 9 月我国挖掘机总销量同比增长 25.4%,其中国内销量和出口量分别同比增 21.5%、29.0%,内外销量均超预期。
二、增长原因
主机厂加大销售力度、二手机加速出口带动国内设备更新,国内新机外带和上年同期低基数等也有推动作用。
三、未来趋势
国内:更新需求持续叠加大型水利工程等项目贡献增量,土方机械国内销量增长趋势有望持续且往非土方机械扩散。
海外:在非洲等新兴市场及印尼、澳洲等矿产国需求拉动下有望保持增长,叠加国内厂商加速出海,工程机械出口量有望持续增长,国内外需求共振下各主机厂业绩有望保持增长。
四、核心逻辑与交流要点
开工率与设备数据背离原因: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国内小型挖掘机销量占比快速提升(从年初约 70% 攀升至近 80%),小挖作业模式分散、非连续,设备利用率低,拉低全行业平均开工小时数;本轮复苏由存量更新和结构性新增需求共同驱动,一方面上一轮销售高峰期(2016-2021 年)售出设备逐步进入集中更换阶段,另一方面 “国四” 排放标准全面实施提前释放部分更新需求。
国内市场复苏情况:遵循 “土方先行,非挖接力” 规律,挖掘机自 2024 年下半年率先实现销量同比转正,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非挖设备复苏周期滞后挖掘机 6-12 个月;从数据看,挖掘机内销 2025 年 6-8 月持续同比增长,非挖品类迎来拐点,8 月份汽车起重机内销增速加速至 28.2%,履带起重机增速高达 51.7%,塔式起重机降幅收窄至 30% 以内。
海外市场需求: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工程机械出口额同比增长 13.3%,全年出口增速预计在 15% 左右,出口总量有望达 11 万台以上,第三季度增长势头强劲,9 月份出口金额同比增速高达 29.6%;海外增长边际变化来自欧美市场需求复苏,驱动因素包括基建刺激法案、制造业回流带来的厂房建设投资及对降息周期的乐观预期,北美市场风向标卡特彼勒 2025 年第二季度销量同比转正且连续两个季度库存补充,表明下游需求实质性回暖。
产品结构需求差异:
国内市场:小型挖掘机(<18 吨)是增长绝对主力,同比增速近 30%;中型挖掘机增速温和,约 10%-12%;大型挖掘机因与矿山开工率强相关,受资源品价格和安全环保政策制约,同比略有下滑或微增 5%,但随着大型水利、铁路、水电站等项目落地,大挖需求有望在第四季度回暖。
出口市场:高附加值大型挖掘机成为新增长引擎,2025 年 1-9 月出口大挖累计同比增长 48%,远超中挖(+5%)和小挖(+12%),主要由非洲、印尼等海外矿山(尤其是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旺盛需求驱动;起重机板块经历深度调整后于 2025 年第三季度迎来拐点,汽车起重机国内销量从 6 月的 - 8.53% 飙升至 9 月的 + 41%。
海外市场份额与突出企业:2024 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排行前 20 名中,中国企业占据四席,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柳工分别位列全球第 4、第 6、第 12 和第 19 位,合计市场份额约为 13.5%,但与行业长期双寡头美国卡特彼勒(市占率 16.8%)和日本小松(市占率 10.4%)相比,在规模和全球市场份额上仍存较大差距。
对上游零部件环节的带动:主机厂销量增长和对未来市场乐观预期使其加大生产计划(排产),直接转化为对上游零部件的大量采购订单;因零部件供应商在行业下行期处于去库存和减产状态,主机厂订单突然恢复往往引发供应商更大幅度的生产增长。其中,液压件是核心零部件,主机厂排产增加将直接大规模拉动对高端液压件的需求;随着工程应用场景多元化,破碎锤等附属装置需求快速增长,其景气度与主机销量(尤其是小挖销量)密切相关;密封件、钻具等耗材需求受设备开工率和市场保有量直接影响,兼具前装配套(OEM)和后市场维修更换双重属性,受益于新机销量增长和存量设备开工率提升;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件(如支重轮、托链轮、驱动轮、引导轮等 “四轮一带”)等关键部件也将直接受益于主机厂增产。部分核心零部件上市公司经营数据已率先验证行业景气度回暖,如恒立液压 2025 年 7-8 月份排产同比增速达 60% 以上,9 月份继续保持 30% 以上高速增长。
“深地经济” 对工程机械的需求刺激:“深地经济” 聚焦深部空间开发利用、深地资源绿色开采和高端装备制造自主化,所需设备技术壁垒极高,盈利能力远超标准化通用设备;当前处于起步阶段,深部空间开发意味着海量地下洞穴、隧道和硐室的开挖需求,将直接利好技术壁垒极高的隧道掘进机(TBM)、盾构机、全电脑凿岩台车等高端隧道施工装备,相关领域专业制造商如铁建重工、中铁工业、五新隧装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同时适用于狭小、密闭空间的特种挖掘机、小型装载机、井下转运机等设备需求也将大幅增加。
微导纳米:
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ALD)应用于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厂商,是国内首批成功开发并进入产业链核心厂商量产线的硬掩膜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国产厂商,也是行业内率先为新型存储提供薄膜沉积技术支持的设备厂商之一。
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泛半导体高端微纳装备制造商,专注于先进微米级、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向下游客户提供先进薄膜沉积设备、配套产品及服务。公司研发生产的iTronixPE系列CVD设备拓展顺利,已获得先进封装领域重要客户订单,客户端验证顺利。
我国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
10月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开展多频段、高速率卫星通信技术验证。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02次飞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我国近年来多次出台卫星互联网相关扶持政策,卫星互联网商业化落地有望加速。长江证券宗建树认为,时隔7个月,干帆星座第六批组网卫星再度成功发射或标志着干帆星座大规模组网工作的重启,有望带动相关产业链全面发展。目前,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上游卫星制造及发射环节有望率先受益,通信网络建设设备和应用终端也将逐步落地,建议关注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供应商。
航宇科技:公司产品有应用于长征系列火箭,亦应用于航天火箭发动机、导弹、舰载燃机、工业燃气轮机、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领域
和而泰:公司子公司铖昌科技的产品T/R芯片作为相控阵天线系统核心元器件之一,应用场景多元,产品已批量应用于星载、地面、机载等相控阵雷达及卫星通信领域,
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数字经济 “新基建” 的关键支柱:
发射情况:今年下半年中国卫星互联网第 9 次发射任务,截至当前累计发射 116 星(含商业业务星),2025 年 10 月长征八号、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均有卫星发射成功,提升地面的通信能力。
应用前景:能有效服务海洋、偏远地区及应急场景,缩小数字鸿沟,为智能驾驶、低空经济等新兴场景提供基础网络支撑,与地面 5G/6G 网络融合将成空天一体化通信架构;我国积极布局 “一带一路” 合作国家及偏远地区,抢占低轨空间战略资源,预计带动地面设备制造、应用服务等关联产业形成大市场空间,成为数字经济 “新基建” 关键支柱,国内企业与多国运营商建立合作,展现国际竞争力。
发展驱动与投资建议: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资本投入三驱动下加速发展,工信部设定 2030 年卫星通信用户超千万的目标,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及民企参与获明确支持。短期可聚焦卫星制造和火箭发射服务,手机直连卫星技术打开 C 端市场,中国联通已获业务许可,华为、荣耀、小米等旗舰机加速搭载相关功能,终端生态逐步成熟;中长期建议布局卫星运营与应用服务,关注高轨厂商、航空及海洋互联网企业,以及低轨运营商用户渗透率提升的收益兑现,应用端与 5G-A/6G、低空经济等融合催生新场景。
相关上市公司:
星网宇达:在卫星通信领域有多年核心技术储备、优质客户基础和强劲市场竞争力,目前主要负责提供终端设备,未来将研发面向消费者的中小型化、智能化终端设备,以相控阵为主。
湘邮科技:自主研发 “单北斗车载系列定位智能终端”,达到交通运输部北斗卫星定位终端研发技术要求,成功落地 “北斗邮政物流领域应用示范项目”。
斯瑞新材:在商业航天领域主要合作企业有蓝箭航天、九州云箭、星际荣耀、深蓝航天及其他相关企业。
2025 年 10 月 24 日,Anthropic 确认与谷歌达成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合作协议,Anthropic 将享有最高 100 万颗 TPU 芯片的使用权,获得超过 1 吉瓦的算力容量支持,并基于谷歌云平台训练和部署新一代 Claude 模型。
这一交易凸显开发尖端 AI 系统的成本大幅攀升,也凸显了 ASIC(专用集成电路)的发展拐点:
TPU 作为 ASIC 的代表,在能效与成本上优势突出,谷歌 TPU v5 能效比为英伟达 H200 的 1.46 倍,亚马逊 Trainium2 训练成本较 GPU 方案降低 40%,推理成本降 55%。服务商博通 2024 年 AI ASIC 收入 122 亿美金,2025 年前三季度达 147 亿美金,季度环比增速已超越英伟达。2024H2 以来谷歌 TPU 产品性能、出货规模迅速增加,验证了 ASIC 需求。
相关上市公司:
科德教育:参股的中昊芯英国内掌握 TPU 架构 AI 芯片核心研发技术并实现 TPU 芯片量产,致力于打造 “自研 AI 芯片 + 超算集群 + 预训练大模型” 的产业价值链。
芯原股份:依托自主半导体 IP,为客户提供芯片定制服务和半导体 IP 授权服务,被业界誉为 “AI ASIC 龙头企业”。
顺络电子:提供的各类元器件产品为 xPU 芯片(CPU、GPU、ASIC)、网卡、内存、SSD 等应用场景供电,产品包括新型 A 电感、钽电容及多种配套产品等。
2025 年 10 月 24 日,OpenAI、甲骨文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园区提供商 Vantage Data Centers 共同宣布,将在威斯康星州的 Port Washington 选址建设数据中心园区,作为 “星际之门(Stargate)” 项目的一部分,旨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保持领先地位。
智算中心(AIDC)领域呈现以下趋势:
国金证券指出,AI 算力需求激增,全球 AIDC 新增装机量有望从 2024 年的 7GW 增至 2028 年的 59GW,复合年增长率达 73%。
中信证券表示,AI 货币化加速,云厂商围绕 AI 的资本开支保持强劲势头,全球数据中心新增装机量将快速增长;智算中心(AIDC)整体功率密度正加速提升,高压直流配电方案是大势所趋,固态变压器(SST)是高压直流配电技术方向下的最新技术路线,在转换效率、建设周期、占地面积、系统可靠性等方面较高压直流系统(HVDC)、巴拿马电源等方案具备进一步优势,能精准解决高功率时代下数据中心配电需求的痛点;预计随着后续 NV RubinUltra 芯片及 NVL576 等进入批产阶段,SST 配电方案将逐步开启渗透。
相关上市公司:
金盘科技:数据中心产品包括变压器、成套开关电力模块、电池储能系统(BESS)、固态变压器(SST)等,海外产能布局领先,深度参与全球 AIDC 供配电建设,已开发出 10kV/2.4MW 固态变压器(SST)样机;2024 年签订 140 余份数据中心订单,金额同比 + 604%;2025 年上半年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收入同比增长 460%;近 3 年数据中心领域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 79%。
伊戈尔:对固态变压器保持关注,目前该产品正在研发过程中。
中恒电气:密切关注新一代服务器电源、固态变压器等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公司情况适时推进产业链延伸、产品线拓展等工作。
骄成超声(688392)是一家平台型企业,业务多点开花,具体情况如下:
半导体领域:国内 DRAM 存储头部企业推进上市,国产化迭代 + 算力需求利好半导体相关企业。公司应用于半导体晶圆、2.5D/3D 封装、面板级封装等产品检测的先进超声扫描显微镜获得国内知名客户正式订单并完成交付;超声波固晶机(超声热压焊机)也已获客户正式订单。
液冷板领域:自主研发高精度单通道、多通道及相控阵超声检测设备,可精准识别水冷板散热器等产品内部微米级气孔、裂纹及分层缺陷,实现高端液冷板超声检测设备国产化。
锂电领域:传统优势领域为动力电池多层极耳焊接,深度绑定宁德时代、比亚迪。随下游复苏及复合集流体、固态电池等技术迭代,锂电业务有望增长,公司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新增产线的主要供应商,打破了高端动力电池极耳焊接市场前期由外资厂商垄断的局面;同时在固态电池领域推出超声波极耳焊接、超声波检测等多款设备。
财务与估值:山西证券姚健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37/2.12/3.05 亿元,同比增长 59.5%/54.7%/43.8%,对应 PE 分别为 96/62/43 倍。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立昂微贯通从硅材料到芯片的全链条技术,业务表现突出:
硅片业务:衢州基地 12 英寸硅片产能 15 万片 / 月,其中 12 英寸重掺外延片产能 10 万片 / 月,轻掺抛光片产能 5 万片 / 月,正快速爬坡;12 英寸逻辑电路用轻掺硼硅片等重点产品在客户端快速上量,6-8 英寸外延片出货量居国内市场前茅,12 英寸重掺外延片市场需求旺盛,低电阻产品订单饱满。
化合物半导体业务:旗下立昂东芯是全球唯二可批量供应车规级寻址激光雷达 VCSEL 芯片的代工供应商,技术领先,VCSEL 芯片已用于智能驾驶、机器人、光通信等领域并大规模出货;pHEMT 芯片应用于国产低轨卫星领域并批量出货;6 英寸碳化硅基氮化镓产品通过客户验证,预计 2025 年四季度出货,可应用在航空航天、大型通讯基站、无人机、防卫市场等领域。
产能布局:立昂东芯有杭州东芯和海宁东芯两个生产基地,杭州基地年产能 9 万片,海宁基地规划年产能 36 万片,已建成年产能 6 万片,已建成的 15 万片年产能满产产值可达约 10 亿元。
金银河(300619)或受益于锂行业供需关系改善及稀缺小金属高景气,分析师测算其明年业绩有望实现 10 倍增幅,具体情况如下:
业务布局:公司千吨级高纯铷铯盐重结晶法生产项目实现全链高值化 “一矿多产”,锂云母提锂板块、铷铯盐投产推动公司业绩快速结构性扩张及估值弹性优化。
锂业务:锂行业供需关系或持续改善,公司低温提锂 2026 年产能利用率或升至平均约 65%,即 6500 吨。
铷铯盐业务:属于极稀缺战略小金属类业务,保守预计铷铯盐项目产能利用率 65%,2026 年该板块收入 17.65 亿元,对应毛利润 12.36 亿元,净利润约 5.3 亿元。
财务预测:东兴证券张天丰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营收分别为 20.51/42.43/59.05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61/7.83/13.92 亿元,对应 EPS 为 0.45/5.85/10.4 元 / 股。
铷铯具有特殊原子结构,化学性质活泼且光电性能优异。铷、铯在石油完井液、电子器件,催化剂、特种玻璃、生物化学、医疗诊断、量子通信、原子钟、磁流体发电。热离子转化发电,离子推进发动机、钙钛矿电池等领域均有难以替代的作用。
近日,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工商业储能项目 —— 华勤绿能 30MW/60MWh 储能项目在济宁市兖州区成功并网运行,总投资 1 亿元,采用整套宁德时代储能系统。
储能领域呈现以下态势:
政策与市场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明确 2027 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 180GW 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 2500 亿元;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 73.76GW,2025-2027 年新型储能年均装机将达 35GW/142GWh,政策托底储能需求释放。
海内外需求:海外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地区大储、工商业储能需求强劲,各国出台储能支持政策;国内内蒙、河北、甘肃、宁夏、山东等多省推出容量电价、容量补偿政策,独立储能经济性明显提升,海内外需求共振。
相关上市公司:
德业股份:2025 年上半年销售户用储能逆变器 27.27 万台,工商储 4.29 万台,工商储产品适配海外市场需求,起量显著。
南都电源:在全球四大洲、七大重点区域布局海外销售子公司,在欧洲、美国、澳洲三大核心区域建立全球服务中心,覆盖全球 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国际化程度高、市场覆盖广、销服一体化的储能领军企业。
固德威:紧跟 “源网荷储智” 国家战略,形成以 “光储逆变器 + 储能 + PVBM + 热泵 + 智慧能源 WE 平台” 的全套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