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指出,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促进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商业化应用具有重要牵引作用。意见聚焦打造一批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一批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民生领域应用场景等5方面,提出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
国办: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推动大数据、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医疗机器人等智能设备集成应用,创新健康咨询、问诊指引、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用药审核等医疗应用场景。创新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远程终端服务系统、在线家庭医生药师等应用场景,打造科技助残、家政服务、托育照护、康复医疗、健康服务等相结合的生活服务场景。
国办: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加快培育拓展全空间无人体系。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鼓励打造涵盖全空间的文旅、政务、物流、卫星服务等应用场景,拓展工业生产、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综合立体交通、公共服务、安全防护、农业生产等无人体系应用场景。稳妥有序拓展低空经济等领域应用场景。
国办: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人工智能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加快高价值应用场景培育和开放,更好满足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各领域发展需要。
流感药企7*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多类流感用药销量增长
近期我国流感活动上升明显,绝大多数省份都已进入流感流行期,有奥司他韦生产企业告诉财联社记者,10月中旬以来,相关药物销量出现增长,产能方面目前已经7*24小时不间断生产。此外,国内多家RNA 聚合酶抑制剂生产药企回应称,相关产品商业化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公司已采取多种措施以保证药物供应。小财注:中疾控最新数据显示,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排名中,今年进入秋冬季以来,流感病毒首次超越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跃居第一。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
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3%,农村下降0.2%;食品价格下降2.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下降0.2%,服务价格上涨0.8%。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0.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2%。其中,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1%;食品价格上涨0.3%,非食品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2%。
财政部: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下一步,财政部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压实预算执行责任链条,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资金安全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金和政策尽快落地见效。继续实施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相关行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激发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潜力。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作用,加强财政与金融协同配合,将更多公共服务纳入投资支持范围,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回应存储短缺、涨价等问题
英伟达CEO黄仁勋本周造访台积电3nm产线,并罕见现身台积电员工运动会,高调致谢称“没有台积电就没有英伟达”,凸显两家公司的紧密关系。黄仁勋表示Blackwell芯片需求“非常强劲”,台积电董事长兼总裁魏哲家也笑称“黄仁勋要更多芯片”。当被问及可能的存储芯片涨价时,黄仁勋回应称,应该由“他们自己决定如何经营自家的业务”。
《科创板日报》11月9日讯 几年前,由电动汽车引爆的锂电产能竞赛仍历历在目,如今电动汽车市场增速趋缓,一场似曾相识的锂电产能倍增计划却再次在美国上演,不过这一次,扩产引擎从“马力”转向了“算力”。一场由AI引爆的能源战,已悄然打响。
韩国三大电池厂商三星SDI、SK On及LG能源解决方案正迅速将业务重点转向储能系统,计划到2026年底前,将他们的美国总年产能提高一倍,从目前的300GWh提升至600GWh。
【东北计算机】闪迪业绩大超预期,存储超级周期确立进入实质阶段
一、业绩表现:量价齐升推动盈利大幅增长
(一)营收与利润超预期
营收:FY26Q1 总营收达 23.1 亿美元,同比增长 23%,环比增长 21%,显著高于市场预期的 21 亿美元。
利润:GAAP 营业利润 1.76 亿美元,环比大增 878%;Non-GAAP 营业利润 2.45 亿美元,环比增长 145%;净利润扭亏为盈至 1.12 亿美元。
毛利率:29.8%,环比提升 3.6 个百分点,体现出定价能力强化与产品结构优化。
(二)业绩指引强化增长持续性
管理层对 FY26Q2 营收指引中值为 2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0%;Non-GAAP 每股收益指引区间 3.00-3.40 美元,远超市场预期的 1.82 美元。FY26Q2 GAAP 毛利率指引在 40.8%-42.8%,非 GAAP 毛利率预计在 41.0%-43.0%。
二、业绩核心驱动:企业级 SSD 需求实现结构性突破
(一)AI 数据中心存储瓶颈凸显
企业级 SSD 凭借高吞吐、低延迟特性,成为 AI 训练 / 推理工作负载中数据存储的关键层级。闪迪 256TB UltraQLC SSD 已进入英伟达 GB300 GPU 认证流程,专为 AI 数据湖等高密度场景优化。
(二)供需格局支撑涨价周期
上游 NAND 产能受限(三星、海力士转向 HBM),而 AI 服务器与端侧设备需求爆发,推动 NAND 价格预期全面上调。闪迪已对部分产品实施分配销售,并计划进一步提价。
三、点评
闪迪业绩验证了存储行业在 AI 驱动下的超级周期已从预期走向实质阶段。企业级 SSD 作为连接算力与数据的关键层级,其需求刚性及定价上行空间将持续支撑行业估值重估,我们坚定看好本轮存储超级周期。
四、相关标的
存储模组:德明利、时空科技、开普云(金泰克)、香农芯创、江波龙、佰维存储、帝科股份
存储芯片:兆易创新、澜起科技、东芯股份、普冉股份
SSD 企业级解决方案:同有科技
多晶硅收储与有机硅行业积极信息催化,硅板块情绪企稳向好且长期基本面坚实
一、行业催化事件:多晶硅收储进度超预期,有机硅行业现积极信号
硅料龙头企业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透露,17 家龙头企业已基本同意搭建收储联合体,预计 2025 年内完成。收储平台推进速度快于预期,叠加有机硅行业 “反内卷” 协同情绪催化,今日硅板块集体走强。
二、长期基本面:工业硅与有机硅供需格局均现利好
(一)工业硅
需求端:过去 11 年全球工业硅消费量从 244 万吨增长至 550 万吨,复合增速 7.7%。尽管近两年需求增速有所放缓,但有机硅消费占工业硅需求的一半左右,仍能支撑工业硅需求增长。
供给端:截至 2025 年 8 月,行业总产能 755 万吨 / 年,但实际开工率仅约四成;合盛硅业市占率 39.8%,行业集中度较高。此外,2025 年底前 12500 万千伏安以下普通铁合金矿热电炉将被淘汰(产量占比约 5%),行业供给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结论:供需两端共同支撑工业硅长期基本面向好。
(二)有机硅
需求端:2008 - 2024 年国内有机硅中间体消费量从 38 万吨增长至 209 万吨,复合增速 11.2%。有机硅在新能源、新消费领域渗透率持续提升,出口表现亮眼 ——2024 年有机硅中间体出口量 55 万吨,同比高增 34.2%;2025 年 9 月出口量 42 万吨,同比增长 2.3%(受关税影响增速有所回落)。
供给端:行业当前总产能约 335 万吨 / 年,2025 - 2026 年无新增产能;目前行业开工率约 70%(历史最高 84%),预计 2026 年有机硅将达到供给紧平衡,景气度有望迎来拐点。
三、相关标的建议
工业硅及有机硅双龙头:合盛硅业
有机硅相关企业:新安股份、兴发集团、东岳硅材、恒星科技
索通发展推荐:储能与 AI 双轮驱动石油焦需求,供给收缩下开启涨价周期,公司持续深度受益
一、石油焦价格快速上涨
据百川盈孚数据,11 月 7 日石油焦市场均价 3176 元 / 吨,较 10 月初上调 435 元,累计涨幅 15.9%。其中低硫焦表现强劲,大庆石化涨价 330 元至 4470 元 / 吨,抚顺石化涨价 570 元至 4710 元 / 吨。
二、需求端:储能与 AI 双轮驱动,电解铝需求旺盛
石油焦下游主要应用于负极材料(储能领域)和预备阳极(电解铝领域):
储能领域:负极材料原材料依赖石油焦,当前采购量大幅增长。
电解铝领域:受益于 AI 电力需求拉动,电解铝需求旺盛,头部预备阳极公司利好显著。
三、供给端:短期受限,库存低位支撑价格
国际原油市场动荡导致全球石油焦产能收缩,部分炼厂焦化装置原料进口受限,供给收紧。
库存维持低位,工厂库存不足 20 万吨,港口库存 366 万吨,现货紧俏;进口焦价格高位,对国产焦价格形成支撑。
趋势判断:石油焦价格或于 11-12 月迎来大幅上涨。
四、索通发展盈利弹性:阳极涨价 + AI 降本,单吨盈利修复可期
阳极定价为成本加成模式,受益于石油焦涨价周期,预计下月阳极涨价 200-300 元。
2025 年 Q3 受石油焦价格回落及嘉峪关基地大修影响,索通单吨净利回落至 300 元 / 吨;随着价格提升,Q4 单吨净利预计回归 400 元 / 吨以上。
AI 赋能采购:公司运用 AI 大模型优化石油焦采购成本,单吨盈利提升近 100 元 / 吨。
五、长期展望与估值
长期看好石油焦涨价趋势,索通发展持续受益。保守预计公司 2025、2026 年出货 340 万吨、400 万吨,归母净利润 8.5 亿元(阳极贡献 10 亿、负极亏损 1.5 亿)、15 亿元,估值不足 10 倍,持续推荐。
曙光 640 卡机柜亮点解析
散热与空间设计:采用浸没式相变液冷结合高压直流技术,有效解决高功率密度难题。创新柜内全电正交架构,单柜可集成 640 卡,占地面积极小,PUE<1.04,总功率达 860kw(单卡 1.34kw)。
性能参数:fp16/bf16 算力达 630p(单卡近 1p 算力,达到 h100 水平),显存 81.9TB(单卡 128GB),显存带宽 2304TB/s(单卡 3.6TB/s),互联总带宽 573TB/s(单卡 900GB/s),展现 DCU3 改进后的强劲实力。
性能提升:训推性能提升超 40%,推理可实现 pd 分离,训练 EP 通信耗时降低 15 倍。
部署与可靠性:支持十万卡大规模部署,已通过 30 天以上运行验证,可靠性强,相关项目落地推动业绩增长。
该机柜由海光信息、中科曙光、曙光数创联合打造,在算力、能效、部署等方面表现突出。
国泰海通机械・肖群稀:Lumentum 财报超预期,光芯片供需缺口显著,强推科瑞技术
Lumentum 财报表现亮眼,收入与利润均超市场预期,业绩指引强劲,股价应声上涨 23%。光芯片领域需求远超供给,供需缺口达 25 - 30%,未来 6 个季度的产能已被全部预订,且公司预计扩产 40%。
Lumentum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创新光学和光子产品设计制造商,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于 2015 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LITE)。
该公司业务涵盖光通信、商用激光器等领域:在光通信领域,其光学组件和子系统应用于电信、企业及数据中心网络,助力高速数据传输;在商用激光器领域,生产的工业激光器用于汽车、太阳能电池、显示器、半导体芯片等精密制造,同时在 3D 传感、自动驾驶等新兴应用中也有布局。此外,公司在光芯片领域需求旺盛,供需缺口达 25 - 30%,未来 6 个季度产能已被预订,还计划扩产 40%。
在此背景下,强推【科瑞技术】,其为 Lumentum 光芯片后端整线供应商。

【五矿发展】铬价大涨背景下,央企五矿发展凭长协价锁定巨额收益
一、中国铬资源高度依赖进口
中国是极度贫铬国家,全球 91.2% 的铬矿储量集中在哈萨克斯坦、南非等地区,国内西藏、甘肃等地贫矿开采难度极大,导致国内铬矿自给率不足 10%。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铬矿依存度超 93%,主要来源于南非(占比 58%)和土耳其等国家。
二、南非出口管制引发铬价大幅上涨
南非政府计划对铬矿实施出口管制,未来出口需获许可且拟征收 25% 出口关税,这一政策直接推动铬价大涨。上海钢联数据显示,11 月 6 日上海金属铬价格为 7.55 万元 / 吨,较 10 月 21 日上涨 18.9%;CBC 金属铁合金网数据显示,11 月 5 日中国金属铬出厂含税均价为 82500 元 / 吨,较前一日上涨 7000 元 / 吨,较 10 月 21 日上涨近 28%。
三、铬资源短缺将长期持续
2025 - 2027 年美国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快速扩产将分别带来 0.38 万吨、1.13 万吨、2.62 万吨铬需求,1GW 的 SOFC 将拉动 0.75 万 - 1 万吨金属铬需求。叠加燃气轮机叶片、商用航空等领域需求,预计到 2028 年铬和铬盐供需缺口将分别超过 7 万吨、30 万吨,缺口比例超 30%。
四、五矿发展:中国铬贸易之王
中国五矿集团是金属矿业领域龙头,打通了从资源获取到贸易物流的全产业链通道。五矿发展作为五矿集团的贸易企业,在铬贸易领域稳居第一。
五、长协价锁定优势,享受铬价上涨红利
根据 2025 年半年报,五矿发展铬矿业务签订长协 60 万吨,全年进口铬铁 46 万吨,约占全国进口总量的 12.55%。2025 年上半年铬矿经营量约 65 万吨,铬系合金经营量约 39 万吨,推测全年铬矿经营量约 130 万吨,铬系合金经营量约 80 万吨。
按长协价格测算,下游铬价目前上涨 30%,以四季度五矿发展铬合金平均销售 15 万吨铬矿(按 30% 出铬率折合金属铬 4.5 万吨)计算,将增厚企业毛利 7.6 亿元。

【中信通信】意华股份:北美电力 + 国产算力双轮共振,预期差显著
中信通信调研后认为,意华股份在国产算力连接器与北美电力设备领域存在较大预期差,具体如下:
一、北美电力领域:从光伏支架向全电力设备配套转型
过去 5 年,公司深度绑定 NexTrcker 等客户,提供光伏支架,年收入超 30 亿元。自 2026 年起,业务重心转向完整电力设备配套,布局汇流箱、开关柜、铜线、继电保护等产品(覆盖电站到输配电全环节)。
公司大股东意华控股集团以电力产品起家,经验丰富。凭借光伏支架业务积累的北美电力客户资源与完善销售体系,公司在电力配套设备转型中具备显著优势。预计光伏支架收入保持稳定,电力配套设备 2026 年贡献几亿量级收入,2027 - 2028 年大幅增长(参考公司跨界光伏支架短期内实现几十亿收入的经验)。
二、国产算力领域:I/O 连接器国内龙头,受益 AI 需求爆发
公司是国内 I/O 连接器龙头(华丰为背板连接器龙头、鼎通为 I/O 连接器细分领域龙头,三者定位差异化)。I/O 连接器与光模块对插,考虑冗余设计,总需求一般为光模块的 1.5 倍。此外,公司还布局 overpass 连接器,用于 AI 芯片 / 交换芯片与外部端口的连接。
公司与华为、浪潮、新华三等主流服务器、交换机厂商深度合作,充分受益国产 AI 芯片需求爆发。超节点占比提升与网络复杂度提高将进一步带动 I/O 需求增长。预计 2025 年 I/O 连接器收入约 10 亿元,2026 年有望翻倍(整体市场规模超 60 亿元),连接器业务利润将明显增长。公司在高端 I/O 领域优势突出,与华丰科技在高速线模组领域的龙头地位形成差异化,二者分属不同细分领域龙头。
三、业绩表现与估值:增长强劲,性价比突出
2025 年第三季度,公司利润 1.1 亿元,同比增长 85%,呈逐季向上趋势。若剔除汇兑损失和电子烟业务收缩影响,实际利润表现更优。预计 2025 年利润超 3.5 亿元,2026 年利润有望达 6.5 - 7 亿元(其中连接器业务贡献 5 亿元、光伏业务贡献 1.3 亿元、电力设备业务贡献几千万元)。
从估值看,公司 2026 年 PE 不足 13 倍,性价比极高(华丰科技 2026 年 PE 超 40 倍,北美产业链的液冷、储能、电源公司 2026 年 PE 基本在 30 倍以上),成长空间广阔。
永太科技
公司以含氟技术为核心,横跨无机和有机氟化工领域,业务涵盖新能源锂电材料、医药及植物保护等,形成了从中间体、原料药到制剂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
其生产的电子氟化液具有环保、节能、安全、降噪等特点,不含 “永久化学品” PFOS、PFOA,具备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可适用于半导体制造、数据中心冷却、储能热管理和芯片封装等细分场景。
锂电方面,公司已构建 “锂盐原料→锂盐→添加剂→电解液” 全链条,六氟磷酸锂年产能约 2 万吨,液态 LiFSI6.7 万吨试产中。公司生产的三氟甲基亚磺酸锂可延长电池寿命 1 - 2 个数量级,已小规模量产并持续送样头部锂电公司,该材料市场空间超百亿。
人形机器人 “仿生皮肤” 材料潜力巨大,万华化学获新专利,行业巨头与头部企业战略合作
财联社资讯获悉,近日万华化学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 “一种高回弹低熔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授权日为 2025 年 11 月 4 日。
一、热塑性聚氨酯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潜力
据行业媒体报道,聚氨酯在构建机器人 “仿生皮肤” 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随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家庭、医院和公共场所,其与人类的物理接触将愈发频繁且不可避免,这对机器人的接触材料提出了极高要求:需足够柔软以缓冲碰撞,避免对人造成伤害;需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确保使用安全;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耐用性,以承受日常磨损。聚氨酯材料,尤其是医用级热塑性聚氨酯(TPU),完美契合这些需求。
国联民生证券研报指出,热塑性聚氨酯(TPU)是一种兼具橡胶弹性与塑料加工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具有硬度范围广、耐高 / 低温、可塑性强、弹性和抗冲击性突出等性能特点,同样适用于人形机器人的柔性触觉传感器的衬底材料,兼具机械支撑与柔性。
行业媒体报道显示,产业界的积极合作正加速聚氨酯在机器人领域的落地。材料巨头巴斯夫与傅利叶智能等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共同探索工程塑料、聚氨酯和热塑性聚氨酯在机器人关节、外壳、线缆保护乃至内部结构件中的具体应用和联合开发。巴斯夫还与明新旭腾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核心供应商身份助力其跨界布局机器人产业,此次合作聚焦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和工程塑料等材料,主要应用于机器人肌肤、手、骨骼等关键部位。巴斯夫在机器人材料领域早有积累,2017 年就与中科新松合作开发了采用 Elastollan 热塑性聚氨酯和 Ultramid® 尼龙材料的工业机器人。
二、相关上市公司
华峰化学:深耕聚氨酯行业多年,主导产品氨纶、聚氨酯原液、己二酸均为行业龙头。其中己二酸是环保型基础化学原料,广泛应用于国民生活中,是尼龙 66 纤维及工程塑料、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等主要原料。
安利股份:较早布局生态功能性、水性、无溶剂等工艺技术,领先全球行业;积极开发应用 TPU、生物基、回收再生等新材料、新工艺,努力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
精智达:半导体测试设备商产品矩阵完善,2025 年 Q3 斩获超 3 亿元 DRAM 订单
精智达作为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商,围绕存力 + 算力 + 存算一体及人机交互打造完整产品矩阵,半导体业务持续成长,2025 年 Q3 斩获单笔超 3 亿元的 DRAM 业务订单。
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5304 万元,同比增长 33%。公司以自研技术为核心构建竞争优势,战略布局自主研发关键 ASIC 芯片,芯片技术与 C 端消费电子测试机共享积累,持续推动国产高速测试机在高端市场的突破与应用。
在业务细分领域,探针卡作为下游行业战略物资需求旺盛,公司具备长期量产经验和技术优势,目前重点保障交付能力并提升产品毛利率,同时开展下一代产品研发;老化测试设备下游需求非常旺盛,公司在先进温控、老化修复、功率及电流控制、量产经验等方面具备优势。在探针卡产品线和老化测试设备产品线方面,公司已成功取代国外供应商并成为相关产品主力供应商,实现重要生产环节自主可控。
华安证券分析师指出,DRAM 业务方面,公司 2025 年 Q3 斩获单笔超 3 亿元订单,产品能力获得市场验证;自主研发的首台高速测试机成功交付国内重点客户。AMOLED 业务方面,G8.6 设备开始向客户交付,技术突破与市场应用双提速。微显示业务方面,公司与海外 AR/VR 头部终端厂商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多款设备陆续交付,卡位 AI 时代人机交互核心入口。
海上风电行业景气度持续向好,中信重工等企业拥全球领先关键装备
财联社资讯获悉,2025 年 11 月 7 日至 8 日,“2025 海上风电现代产业链共链行动大会暨大连新能源产业发展交流大会” 将在大连市举行,大会聚焦 “蓝海扬帆、融通赋能,共建中国海上风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主题,开幕式将开展举办地推介、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技术攻关清单发布、产业联盟成立等活动。
一、海上风电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业景气度攀升
上半年国内风电整机商中标规模较往年同期显著提升,行业增长动能强劲。据风芒能源统计,2025 年上半年(1 - 6 月)我国 11 家整机商共计中标项目规模 9.4GW(含自建、框架项目),同比 2024 年同期增长 32.7%。其中,陆上风电中标 8.4GW,占据主要市场地位;海上风电上半年整机商出海趋势加速,国际累计完成中标超 10GW,市场份额超 10%,项目分布于亚洲、中东等多国。
华福证券表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上风电担当重任。国家将逐步落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政策,海上风电在海洋产业中地位重要。华金证券指出,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在 CWP2025 开幕式上,《风能北京宣言 2.0》明确提出 “十五五” 期间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 1500 万千瓦,较当前装机增速可观,持续看好海上风电高景气度。
二、相关上市公司布局
中信重工:积极推进深海开发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装备应用,依托深厚技术积淀和高端制造实力,在深远海风电领域提供包括大型单桩、导管架及全球领先的单体容量漂浮式风电基础等关键装备。
金杯电工:电磁线产品应用于海上风电变压器、电机等设备;部分特种电缆(如耐扭曲软电缆等)应用于海风塔筒、叶片等设备领域。
海力风电:国内领先的海上风电装备供应商,主要产品为风电塔筒、桩基、导管架及升压站等,尤以海上风电设备零部件产品为主,目前产品全覆盖国内外 12MW 以上大功率等级产品。
液冷成 AI 数据中心关键环节,全球市场高速增长,科华数据推出全生命周期服务
财联社资讯获悉,在 2025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阿里巴巴 CEO 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建设超大规模 AI 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打造超级 AI 云,以全栈技术积累向全球开发者提供领先的 AI 服务。
一、全球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2025 年年初以来,中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约有超 200 亿美元以上资金规模投向 AI 基建领域。在 AI 数据中心产业链中,冷却系统是上游设施层的关键部分。根据 Structure Research 分析,新建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土地与建筑主体、冷却系统、电气系统和室内装修四大类开支,其中冷却系统是第二大开支,冷源生产端占 AI 数据中心建设投资约为 15%(不含 IT 设备),泵与管道系统占 7%,末端设备占 10%。
中央处理器(CPU)散热设计功耗已达 350~500W,GPU 散热设计功耗已超过 800W。传统风冷系统散热上限一般为 20kW / 柜,愈发难以满足需求。液冷可大幅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实现节能 20%~30% 以上,将数据中心 PUE 降低至 1.2 以下甚至更低。叠加 “双碳” 政策导向,液冷技术渗透率有望显著提升。国信证券指出,随着 AI 芯片功率提升、单机柜密度提升,海外龙头逐步推进全液冷解决方案,全球液冷市场有望迎来高速增长。
二、相关上市公司布局
科华数据:作为行业内第一批进入液冷领域的先行者,凭借多年技术沉淀和数据中心建设运维经验,已推出液冷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服务,涵盖自主研发的系列液冷产品。
同飞股份:液冷技术和温控产品已应用于数控装备(含数控机床、激光设备等)、电力电子(含输变电、电气传动等)、储能、半导体、数据中心、氢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医疗器械等领域。
新宙邦:凭借在氟化液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参与制定了多项液冷领域标准及规范,应用于 IDC 数据中心不同场景的产品已成熟,正按照计划积极推动与国内外各主流厂商的相关认证工作。
中国中免(601888):海南免税政策升级,核心业务企稳回升,长期价值凸显
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文,自 2025 年 11 月 1 日起调整升级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国中免展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核心业务企稳,政策红利可期
公司核心海南业务已呈现月度销售额同比正增长、市场份额提升的企稳迹象,叠加消费环境逐步改善,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政策空间红利优化。2025 年 9 月海南离岛免税月度销售额同比增长 3.4%,实现近 18 个月以来的正增长回归态势。
二、全渠道布局与长期价值
中长期来看,公司拥有 “海南 + 机场 + 线上 + 市内” 全渠道协同发展的长期价值。2025 年首次实施中期分红,每 10 股派现 2.50 元(合计 5.17 亿元),提升股东回报的同时释放积极治理信号。
在渠道拓展方面,公司于深圳、广州和成都三地新开市内免税店,采用 “免税 + 有税” 双轨经营模式并融合本地特色,覆盖境内外客群;在澳门市场通过新概念店和机场店完善 “度假村 - 景区 - 空港” 全链路布局;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等重点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三、盈利预测与估值
申万宏源研究杨光看好封关后海南自贸港建设带来的商务客流增长,预计 2025-2027 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 40.02 亿元、49.06 亿元、59.81 亿元,2026-2027 年同比分别增长 22.6%、21.9%,对应 PE 为 40 倍、32 倍、27 倍。
四、风险因素
海南离岛免税竞争加剧风险。
【重点公司跟踪】
鼎际得:
公司POE项日于9月30日成功投产,一期项目建设20万吨/年POE、30万吨/年乙烷制a-烯烃(后工段)及公用工程等相关配套设施目前,2024年国内POE消费量约91万吨,全部来自进口,国产化替代空间广阔。
公司布局POE高端新材料项目,建设POE联合装置、a-烯烃装置所采用的工艺为引进的成熟工艺包,优势显著。有望释放业绩。
特锐德(300001):布局 110kV 高压接入 + 800V 输出 + 98% 能效 SST 项目,数据中心深耕经验打开成长空间
一、SST 项目前瞻布局,技术指标领先
公司 SST(固态变压器)项目已启动多时,核心研发团队搭建完毕,预计 2027 年推出 1.0 版本产品并完成第三方认证。该项目目标实现三大核心突破:覆盖110kV 及以上高压接入的整体解决方案、达成800V 输出标准、实现98% 以上的能量转化效率,将为数据中心打通从主站到机柜的最优能量传输路径。长期规划中,公司将持续迭代升级,面向更高电压等级推出 2.0 版本及系列化 SST 产品,助力数据中心用户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综合运营成本。
二、数据中心领域深耕多年,客户资源优质
公司在数据中心领域已深耕多年,可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电力解决方案,已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腾讯、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国移动京津冀数据中心等项目提供 35/110/220kV 变电站及电力模块设备,形成典型示范效应。2025 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98.34 亿元,同比增长 10.53%;归母净利润 6.86 亿元,同比增长 53.55%。
三、电力设备出海成果显著,全球化布局深入
公司依托 “一带一路” 倡议机遇,自主研发的电力设备系统解决方案覆盖全球 56 个国家和地区,与通用电气、西门子、ABB、施耐德等全球能源领军企业建立稳固战略合作关系。区域上重点开拓中东非、中亚欧、东南亚三大核心区域;行业上深度挖掘新能源、电网、有色金属、油气化工、数据中心等领域市场需求。例如,7 月 12 日,公司为沙特国家电网设计制造的 15 套 132kV 移动式变电站在沙特季季兰省沙漠完成送电任务,提升了沙特国家电网应对夏季用电高峰的保障能力。
四、盈利预测与估值
兴业证券王帅预计公司 2025-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2.14 亿元、16.01 亿元、19.32 亿元,同比增长 32.4%、31.9%、20.7%,对应 PE 为 26 倍、20 倍、17 倍。
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获重大突破,量子计算产业迎发展机遇
一、技术突破:超导量子比特相干时间刷新纪录
财联社 11 月 7 日电,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师研制出 “长寿” 超导量子比特,其 “相干时间” 超过 1 毫秒,是目前实验室最佳版本的 3 倍、业界标准的近 15 倍,也是十多年来量子比特寿命的最大提升。研究人员基于该比特构建了完全运行的量子芯片并验证了性能,为实现高效纠错和系统扩展清除了一大障碍,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
二、量子计算优势与政策支持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比特的叠加与纠缠特性,可在同一运算周期内处理指数级数据组合,大幅提升复杂问题求解效率。与传统晶体管依赖物理微缩提升性能不同,量子计算主动利用并精准调控 “量子隧穿” 效应,基于可逆逻辑门的运算方式能保障计算过程中不丢失信息,显著降低能耗与散热需求,在算力、能效与可扩展性方面潜力巨大。
中国量子信息产业政策逐步推进,从早期技术研发,到中期成果转化与应用示范,目前政策重心转向产业生态建设与商业化落地。“十五五” 规划建议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量子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据 ICV 数据,2024 年全球量子产业规模达 50.37 亿美元,2024 至 2029 年年均增长率(CAGR)达 58.65%。2027 年,专用量子计算机预计实现性能突破,带动整体产业规模达到 111.75 亿美元。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量子计算正加速从实验验证走向商业化应用,硬件环节或将率先实现产业化突破。
四、相关上市公司布局
科华数据:依托智算中心平台,与玻色量子等合作伙伴推动实用化光量子计算机融入现有算力中心,打造多元算力基础设施;为苏州大学未来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量子计算云平台算力服务,支持算法仿真实验。
大恒科技:开展 GCS-TQCS 量子加密通信模拟实验,包括根据 BB84 协议生产量子密钥并分配、在无窃听环境下按生成密钥通信等。
吉大正元:密码体系产品(密码卡、密码机、公钥基础设施等)已完成抗量子密码算法集成,初步具备量子安全能力,可应用于党政、金融等安全场景,已参与国内多个抗量子相关课题研究。
天赐材料电解液订单爆发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九江天赐与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分别签订电解液供应协议,2026-2028 年合计供应电解液产品 160 万吨(其中国轩高科 87 万吨、中创新航 73.5 万吨),这一超大规模订单将对公司 2026-2028 年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电解液上游溶剂环节值得关注
电解液是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其上游主要包括锂盐、溶剂和添加剂等。招商证券郭倩倩指出,除六氟磷酸锂外,电解液产业链的溶剂等环节也处于产能紧张周期,行业集中度较高且目前仍有亏损,后续报价有望出现持续提升。
相关上市公司中,石大胜华生产的电解液和电解液溶剂产品可用于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奥克股份生产销售电池级聚乙二醇(PEG)、电解液溶剂碳酸乙烯酯(EC)、锂电添加剂亚硫酸乙烯酯(ES)等新能源锂电池材料。
TPU 性能功耗比、集群算力利用率优势显著,相关标的梳理
一、谷歌推出最强 AI 芯片 Ironwood(第七代 TPU)
财联社 11 月 6 日电,谷歌推出其最强的 AI 芯片 Ironwood,未来几周将全面上市。Ironwood 是谷歌第七代张量处理单元(TPU),速度比前身快四倍多,主要客户已在排队。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Anthropic 计划使用多达 100 万个新 TPU 来运行其 Claude 模型。新的 Ironwood TPU 在单个吊舱中可连接多达 9216 个芯片,能消除对最苛刻型号的数据瓶颈,使客户能够运行和扩展现有的最大、数据最密集的型号。谷歌正处于一场超高风险的竞赛中,与微软、亚马逊和 Meta 等对手竞争,构建未来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尽管多数大型语言模型和 AI 工作负载依赖英伟达 GPU,但谷歌的 TPU 属于定制芯片类别,在价格、性能和效率方面具备优势。
二、谷歌 TPU 市场地位与应用
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利润及全年资本开支指引均超分析师预期,Gemini APP 月活用户超 6.5 亿。OpenAI 的竞争对手 Anthropic 宣布与谷歌达成协议,将使用最多 100 万个定制 AI 芯片 TPU,美国银行预计这项合作每年可为 Alphabet 带来高达 100 亿美元的收入。
目前全球已有多家科技公司使用谷歌的 TPU 芯片,超 60% 获得融资的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和近 90% 生成式 AI 独角兽都在使用谷歌 Cloud 的 AI 基础设施和 Cloud TPU 服务。苹果自 TPUv3 时代便开始使用 Google TPU+GPU 算力,2024 年 7 月,苹果公布其使用 2048 片 TPUv5p 芯片来训练拥有 27.3 亿参数的设备端模型 AFM-on-device,以及 8192 片 TPUv4 芯片来训练大型服务器端模型 AFM-server。
尽管谷歌没有对外出售自研的 TPU,但随着 TPU v4(2021 年推出)和大型语言模型的出现,谷歌芯片业务规模显著增加,2023 年 TPU 已突破 200 万颗量级,在量级上仅次于 NVIDIA GPU。
三、TPU 相较于 GPGPU 的优势
TPU 是谷歌自主设计的专用 AI 加速器,第七代 TPU Ironwood 首次专为 AI 推理场景定制,具有 FP8 精度下的极高算力峰值。谷歌称 Ironwood 以 9216 片组成 Pod 时,总算力是全球最大超级计算机 El Capitan 的 24 倍以上,芯片间通信带宽需求达 1.2Tbps。
华福证券表示,作为一种 AI 芯片,TPU 是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代表。主流 AI 芯片架构包括 GPGPU、ASIC 和 FPGA,一般认为 GPGPU 为改善 CPU 效率而生,而 TPU 可以进一步改善 GPGPU 未优化完全的部分,三者是从通用到专用不断演进的过程。经梳理发现,TPU 在性能功耗比、集群算力利用率上相较于 GPGPU 有较大优势。
四、相关上市公司与 TPU 标的
(一)天普股份
公司与收购方中昊芯英再次确认,截至目前,收购方中昊芯英已启动独立自主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相关工作,现已进入股份制改制(股改)过程阶段。
(二)科德教育
公司参股的中昊芯英是国内掌握 TPU 架构 AI 芯片核心研发技术并实现 TPU 芯片量产的公司,致力于打造 “自研 AI 芯片 + 超算集群 + 预训练大模型” 的产业价值链。